劉真真
[摘 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廣東省民辦高校國貿專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廣東民辦高校國貿專業在課程體系設置和師資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限制了人才的發展。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將部分線下課程轉移到線上,利用網絡資源保障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的連續性。通過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強化分級教學與情景教學、調整課程設置,同時通過優化師資結構、提高教師待遇等措施優化廣東民辦高校國貿專業發展路徑。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民辦高校;國貿專業;新型冠狀肺炎;網絡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5-3283(2020)08-0140-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private colle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er faculty of Guangdong private colleg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global spread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epidemic, some offline courses have been transferred to online, and network resources have been used to ensure the continuity of teaching.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trengthening graded teaching and situational teaching, adjusting the curriculum setting, optimizing the teac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proportion of part-time teachers, and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of teachers is indispensable to optimize the Guangdong privat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Key Words: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Private Colleges;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Novel Coronavirus; Online Teaching
廣東省是我國的貿易大省,民辦高校國貿專業為廣東貿易發展培養了高素質貿易人才。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新冠病毒全球蔓延的背景下,為應對國際貿易出現的新態勢,保障教學的連續性,國貿專業的部分課程需要進行線上教學,但廣東民辦高校國貿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和師資狀況難以滿足要求,亟需調整優化。
一、廣東民辦高校國貿專業發展困境
改革開放后,貿易成為廣東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貿易的迅速發展帶來了大量的經貿崗位需求。廣東省共有151所民辦高校,其中民辦本科院校共有89所,專科院校62所,這些民辦高校大部分都設有國際貿易專業。廣東民辦高校培養了大批的經貿人才,為廣東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理念的提出,民辦高校國貿專業的現有發展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廣東民辦高校需要解決國貿專業現有發展障礙,調整國貿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師資儲備,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一)國貿專業課程體系有待改進
1.實踐教學有待加強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落后。大多數民辦高校只是把實踐教學作為國貿專業理論教學的補充,實踐課程種類單一、課時少。而且現有的實踐課程往往流于形式,與現實貿易的操作過程脫節,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評價不高。民辦高校資金有限,不愿在實踐教學設施上投入太多資金。國貿專業已購買的實驗教學軟件質量不高,與現有教學不配套,相關實踐教學軟件升級困難,不利于國貿專業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
實踐教學考核標準不規范。實踐教學的形式多樣,考核方式較靈活,多數民辦高校對國貿專業實踐教學不夠重視,沒有形成規范的考核標準。通常國貿專業的實踐課程以實驗報告的方式結課,學生對實踐成績不夠重視,所交實驗報告較為敷衍。實踐教學教師在學生成績評定時,缺乏客觀的參考標準,學生對實驗成績的認可度和關注度都較低。實驗報告難以客觀衡量學生對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實驗課程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由于實踐教學的特點,部分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較難在線上展開,實踐教學的連續性和實踐教學的質量無法保障。
2.英語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
英語課程教學效果不佳。外貿人才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對英語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國貿專業人才培養對學生的英語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部分學生在全英課程、雙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障礙較多。在雙語教學和全英教學中,往往是老師說,學生聽,師生互動較少,課堂形式比較單調,長此以往,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部分民辦高校國貿專業雙語教學選用國外原版教材,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從授課難度和備課成本上看,全英授課、雙語授課與中文授課有一定的區別,三者的邊際投入和邊際產出不匹配,難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3.跨境電商課程設置不足
跨境電商人才缺口較大。“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廣東民辦高校國貿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跨境電商(Cross Border Business),是指來自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支付結算,通過跨境物流配送完成商品交易的商業活動。廣東各外貿企業通過速賣通、ebay、亞馬遜和敦煌網等電子商務平臺完成交易,簡化了中間環節、突破了時間和地理空間的限制,使廣東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更加便捷。跨境電商促進了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但目前廣東民辦高校培養的外貿人才與實際貿易中的崗位需求不匹配,人才供給和需求間出現了較大的缺口。
跨境電商相關課程設置不足。課程主要是以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國際經濟等傳統貿易知識為主。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操作、互聯網營銷、文案寫作、Photoshop等跨境電商必須掌握的課程開設較少。另外,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較高頻率的貿易往來,要求外貿人才具有一定的跨文化知識背景,這對廣東民辦高校國貿專業現有的課程體系提出了挑戰。
(二)廣東民辦高校國貿專業師資困境
教師隊伍是民辦高校教學水平的保證,目前廣東民辦高校國貿專業教師團隊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限制了國貿專業的發展。
廣東民辦高校國貿專業教師隊伍兩頭大中間小, 結構不合理。其中,青年和老年教師較多,中年教師較少。廣東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中專任教師主要來源于應屆畢業生招聘,這部分教師較為年輕。青年教師一畢業就直接進入民辦高校,從學生到教師之間身份的轉變缺乏過度基礎,短時間內教師的心理狀態很難調整。且這部分教師缺少相關外貿工作經驗,在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授課時,難以把握教學質量。
民辦高校在科研條件和薪資待遇上與公辦院校有較大差距。一些民辦高校辦學過程中缺乏長遠目標規劃,出現行政權力大于教學科研的現象。
二、廣東民辦高校國貿專業發展路徑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廣東貿易發展出現了新的態勢,廣東省民辦高校國貿人才現有的發展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需要解決國貿專業在課程體系、師資力量方面的問題,探索國貿專業未來的發展路徑。
(一)優化課程體系
1.加大實踐教學比例
提高實踐課程設置的比重,通過校企合作,升級國貿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對于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等實踐性較高的課程,要提高該類課程實踐教學的比重。加大對實踐教學的資金投入,升級實踐教學軟件,根據外貿工作流程調整教學計劃。推動校企合作,建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減輕高校的資金壓力,切實落實實踐教學。完善實踐教學考核標準,規范具體的考核形式。高校要和企業共同制定實踐教學的考核標準,將企業對外貿人才需求的特質融入到具體的考核標準。鼓勵學生參與校外實踐,進入企業學習,切實提高學生實踐教學的獲得感。鼓勵學生創新創業,將學生創新創業的經歷和成果進行折算,計入學生實踐成績。
2.分級教學,情景教學
對于國貿相關專業課程,需要結合學生現有英語水平進行分級教學。對國際貿易、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等學科專業課和學科基礎課,采用中文教學,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后期更深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對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等應用性比較高的課程可以采用雙語教學甚至是全英教學。除此之外,還要在中期開設專業英語課程,讓學生提前熟悉專業名詞、相關理論的英文表述,為后期雙語教學和全英教學做好鋪墊。通過前期、中期課程的配合,使學生能真正從后期雙語教學和全英教學中獲益。提高教師全英授課和雙語授課的課酬,激勵教師在相關教學過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提升教學水平。
外貿英語情景教學。鼓勵教師將課堂搬到實際情境中去,通過參與各種展會、交易會,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學習、應用,提高學習的興趣。與B2B、B2C各類外貿企業合作,將相關課堂內容搬到企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調整課程結構
提高跨境電商、跨境文化等相關課程的設置比例。開設跨境電商、跨境電商實務、互聯網營銷、文案寫作、Photoshop等跨境電商必開課程,提高學生關于跨境電商的理論和實務水平。制訂符合當下國際貿易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國貿專業課程體系(見圖1)。
4.利用線上優質資源,保障教學質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大學慕課上有各種優質資源免費提供給教師和學生使用。結合國貿專業各個課程的特點,整合網上優質資源,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統計學原理、會計學原理、計量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國際投資學、電子商務概論、國際市場營銷、外貿英語函電、外貿英語口語、劍橋商務英語、Photoshop平面設計、跨境網絡營銷、文案寫作等理論課程進行線上授課,保障基本專業知識學習的連貫性和穩定性;針對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國際貿易實務(雙語、實訓)、國際貿易結算(雙語、實訓)、報關實務(實訓)、跨境電商、跨境電商實務(實訓)國際商務談判(實訓)、跨境業務綜合實訓(實訓)可以將理論講授環節安排在線上進行,實踐環節回校后統一開展。
(二)提高師資力量
1.優化師資結構
明確教師隊伍建設目標,優化師資結構。各民辦高校要明確自身的辦學宗旨和辦學目標。民辦高校國貿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外貿人才,在教師招聘工作上要有所展現,加大實踐性教師隊伍的引進制度。做好新教師的傳幫帶工作,鼓勵青年教師向資歷豐富的老教授學習,提高教學水平,做好由學生到講臺的過渡。讓青年教師定期進入外貿企業培訓,提高教師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讓青年教師順利過渡為“雙師型”教師。規范退休教師的返聘工作流程。民辦高校聘用退休教師時要對教師的學歷、職稱、專長、業務能力、學術能力和身體狀況進行調查,對于有外貿企業從業經驗的教師可以適當放寬標準。退休教師聘用后也需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檢查和評估,以便決定聘任期滿后是否續聘。
2.建立考核制度
加強資金投入管理,提高對兼職教師的監管,建立兼職教師考核制度,該制度可以和專任教師考核制度有所區別,但對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態度方面的標準不能降低,進而提高兼職教師對教學的投入度。縮小兼職教師和專任教師的課酬差距,讓專任教師能集中精力做好本單位教學工作。
3.提高民辦高校教師待遇
縮小民辦院校、公辦院校的福利待遇差距。做好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廣東省政府和教育局需要加大對民辦高校的資金投入,提高民辦教師待遇,引導優秀的人才流入廣東民辦高校。要定期跟進民辦高校的發展情況,傾聽教師的心聲,切實保障教師的待遇。根據民辦高校自身的特點,對職稱評審工作進行調整,在學術評審路徑外要增加教學評審途徑。鼓勵教師將精力投入到教學中,肯定教師對教學工作的付出,解決高校教師的后顧之憂,讓教師能安心做好教學工作。
三、總結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廣東省民辦高校國貿專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結合國貿專業的課程特點,利用網絡優質資源開展線上教學。針對廣東民辦高校國貿專業在課程體系設置上存在的問題,要從加大實踐教學比例、雙語分級教學、提高跨境電商相關課程比例等方面來解決;對師資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要通過師資結構的優化和教師待遇的提高等多種渠道解決。
[參考文獻]
[1]王維坤,溫濤.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出路——以遼寧省民辦高校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14(01):75-78.
[2]韓忠春.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問題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 2004(7): 62-63.
[3]周艷玲.“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探討[J].商業經濟,2017(7): 172-173.
[4]潘素昆.“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研究[J].對外經貿,2019(3): 122-125.
[5]夏合群,買買提穆薩·買買提艾力,夏菲菲.新時代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材的體系化建設與實踐研究——以北方民族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例[J].對外經貿,2019(4):123-124.
[6]蔡冬青,馬辛.數字經濟下的國際經貿專業本科教學團隊建設[J].對外經貿,2019(10):137-140.
[7]王正斌,汪濤.高校教學團隊的內涵及其建設策略探討——西北大學教學團隊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1(3): 75- 77.
(責任編輯:郭麗春 曹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