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旋
【摘 要】本文論述法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方式的應用,分析法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方式應用的意義—— 為引入疑難案例提供了可能、讓教學重心回歸到能力的培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等,并從學生分組、任務布置、過程指導、成績評定等方面探討法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方式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合作學習方式 ?法學教學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6C-0152-02
合作學習,就是教師以教學目標為導向,組織學生分成小組,將學習任務分配下去,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團結協作開展學習活動。合作學習方式能夠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與互動,對培育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能夠提升他們的團結協作能力與水平,保證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在法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合作學習方式非常有必要,它不僅為引入疑難案例提供了可能,而且讓教學重心回歸到能力的培養,還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合作學習方式在法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為引入疑難案例提供了可能
在法學課程知識教學過程當中,法學經典案例的引入非常重要,這也常常是法學課程教學的難點。然而,很多法學經典案例往往又是疑難案例,疑難案例的教學在課堂上往往難以展開,這常常使得教師在授課時面臨“用不用疑難案例”的兩難。法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方式,為引入疑難案例提供了可能。合作學習方式將小組當作關鍵,引入多樣性的資源,小組中的成員能夠扮演不一樣的角色。面對疑難案例時,學生不斷探討與溝通,思維發生碰撞,遇到問題時,能夠團結協作,共同處理與解決。同時,合作學習方式下,為了與小組成員探討,對案例關聯的知識內容,學生課外或主動查找,或向老師尋求幫助,打破課堂時間的限制。
(二)讓教學重心回歸到能力的培養
為了講清楚、講透徹法學課程知識,法學教學中往往會涉及諸多案例,尤其是疑難案例。然而,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法學教師的教學重心往往是理論知識、法律條文。采用合作學習方式,能夠讓法學教學重心回歸到能力的培養上。針對法學課程知識尤其是法學案例,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學習,仔細、全面地閱讀材料內容,將案例關聯的事實真相梳理出來,將非法律事實以及法律事實有效區分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檢索可能會使用的法律條文,根據案例事實真相,使用科學合理的法律技術或者是方法等解釋條文并最終得出結論。由于各個小組的成員所扮演的角色可能不一樣,因而所得到的結論也可能不一樣。為此,各小組成員可展開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并且組織相應的模擬法庭,根據庭審有關程序進行辯論。對于很難達成共識的點,甚至可以使用項目組的方法展開全面探究,推動學生提升法律思維以及計算機運用水平,培養法學素養以及綜合能力,深入、全面地掌握并應用法學課程知識。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課程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向學生分析和講解知識內容。然而,法學課程知識內容十分煩瑣,一味的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將使課堂十分枯燥,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用合作學習方式,學生可以自主投入學習活動當中,教師由過去面對單一學生轉為面對各個學習小組。這樣不僅能夠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使教師從十分煩瑣的知識內容分析與講解中解脫出來,從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課堂的引導者。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習活動當中碰到的問題也能夠得到及時解決,從而提升法學課程教學的成效。
二、合作學習方式在法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學生分組
學生分組十分重要,小組成員數量太少,將難以對案例進行充分、全面的掌握;小組成員數量過多,則不容易組織,小組成員也難以就學習內容達成共識。為此,可依照實踐中法院審理案件的情況,將學生分為四人小組或者五人小組。在小組當中,首先應重視組長的選任。組長應具備領導能力與執行能力,能夠挖掘小組成員的內在潛力,有效整合組員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對組員間的分歧能夠及時有效地加以化解。教師應在考察之后選任組長,而不應該讓學生隨意選擇。在組員的分配上,教師應尊重組長的意見,指導組長來實際分配小組成員。具體來說,應盡量考察成員的能力情況,小組成員構成盡量實現互補,將能力或者說特長不同的學生分到一個組。這樣,一方面,小組在討論的時候能夠有多樣化的角度,另一方面,小組成員在成果展現與歸納等方面能夠團結協作、互補共贏。值得注意的是,完成分組以后,應盡可能保證小組的穩定,以充分發揮每名小組成員的能力和特長。
(二)任務布置
教師布置課堂任務活動時應明確、具體,讓學生清晰地了解所要完成的任務及其進度上的要求。具體說來,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任務布置環節應強調以下方面:一是教師應將法律事實內容及可能會涉及的法律條例梳理出來,明確主要的正義點;二是學生需要閱讀有關著作,整理出和案件有關的要點;三是學生搜集以及查閱相類似的案件,在其中歸納出判決的理由,掌握具體的裁判規律;四是明確小組成員角色,將法庭意見書模擬寫出來;五是加強小組成員間的溝通與互動,展開模擬法庭;六是學生對于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向教師求助;七是各小組展示小組學習成果,并和其他小組進行溝通與探討;等等。
(三)過程指導
小組學習活動中教師應加強過程指導,避免學習活動因失控而難以取得成效。在分組階段,教師應引導小組長進行分工,盡量讓所有組員都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應避免某些組員承擔過多的任務,造成其他組員所承擔的任務過少,甚至發生“打醬油”的情況。在模擬活動實際分工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長,例如,可以讓組織水平比較高的學生擔任法官,讓語言表達水平比較高的學生擔任律師等。在學習階段,教師應重視各個小組的實際學習情況,了解與掌握各個小組的成績以及面臨的困難等。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鼓勵他們,提升他們的自信心以及成就感,并在方法以及思路等多個方面指導他們;在學生取得成績的時候,應加以肯定以及表揚。若學生有創造性的觀點,教師可對他們進行引導,讓他們深入思考、系統總結與歸納,甚至將觀點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展現出來。
(四)成績評定
成績評定可采取小組自評、小組他評和教師評定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小組自評是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評價,小組他評是小組之間互相評價,教師評定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可綜合應用這三種評價方式,盡量保證評價的準確,避免出現失真,以確保最終每個小組、每名學生的成績充分展現其實際的學習情況。同時,為防止出現“搭便車”的情況,教師應整合應用小組考核和個體考核,在實際評價中,要求學生提交相應成果的有關報告內容,并且在法學課堂中分組展示。
總之,法學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要求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法學課程教學中,應充分應用合作學習方式,引入疑難案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教學重心回歸到能力的培養,以保證教育成效,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婭蓓.小組自主學習法在法學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中的運用[J].高教論壇,2019(11).
[2]廖曉語.合作學習方式在法學專業研究性學習中的應用[J].學理論,2017(9).
[3]劉婭蓓.小組自主學習法在法學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中的運用——廣西師范大學法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系列成果之五[J].高教論壇,2018(11).
[4]劉燕.法學教學方法的問題與完善途徑——以案例教學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8(7).
[5]劉建剛.合作學習在法學本科案例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23).
[6]陳伊玲.探究法學學習中合作學習法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7(21).
[7]徐永兵.淺談法學教學方法的地位和作用[J].才智,2018(7).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教改項目“‘合作學習在法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2020YJJG07)
【作者簡介】梁 旋(1985— ),江西南豐人,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國際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