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紅
摘 要: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以往的新聞編輯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新聞編輯的方式也要隨之改進。作為新聞編輯就需要緊跟時代的腳步,持續提升自身的專業水準,即自我媒介素養,按照時代的發展方向,尋求改進新聞編輯的工作方式。本文立足新媒體時代,就新聞編輯應具備的媒介素養展開分析并提出相關可行策略,以適應我國新聞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編輯;媒介素養
中圖分類號:G2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0-00-02
隨著互聯網+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支撐,大眾了解信息的方式和以往比較也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信息傳播的方式和渠道也變得更加多元,自然對新聞編輯媒介素養也有了新的要求。那么本文就從實際情況出發,對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進行探究,目的就是保證新聞從業人員不被時代拋棄,確保未來可持續發展。
一、目前新媒體新聞編輯工作現狀
(一)新聞來源渠道單一
以前,新聞編輯通過記者現場采訪的方式完成對新聞信息的基本收集工作,其優勢就是從來源上確保了新聞的真實可信度,但這種老舊的采訪方式極易受到時間及空間的約束,使得新聞的時效性和新聞信息的來源范圍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現今處于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新媒體需要改變以往的新聞采集及發布渠道,利用移動互聯網絡以及各種智能終端獲取海量信息并迅速甄別、篩選出有價值的新聞,快速跟進報道并及時發布到互聯網媒體平臺。假如新聞編輯沒有跟緊時代的步伐,不善利用信息來源渠道和傳播方式,就會很快被此行業拋棄。
(二)新聞編輯自身專業水準不高
現今這個時代,如新聞網站、微信公眾號、博客、手機報等新媒體的從業機會遠遠大于廣播電視、報紙報刊等傳統的新聞媒體,新媒體的特殊性助推了一些非專業人士進入新聞傳播的行業當中。這個時候很多專業素質不高的新聞編輯沒有相應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平時在工作中對新聞信息的搜集就會不及時,對信息量的獲取也不夠完整,甚至缺乏對新聞價值敏感的嗅覺和捕捉能力,編輯出的作品也會相對枯燥、索然寡味。除此之外,新媒體新聞編輯專業能力薄弱還表現在對新聞進行整合的時候,沒有站在專業的角度對新聞事件進行整理、規劃,無法確保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發布的內容雜亂無章,吸引不了讀者的眼球。
(三)新聞編輯專業水準亟待提升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期,部分新聞編輯因為沒有及時對知識結構和工作模式實施改進和更新,新聞敏感不強、新聞分析能力不夠,無法分辨一些社會新聞的真假,自然就沒有辦法及時跟進,并進行深入挖掘[1]。除此之外,部分新聞編輯的職業素養和工作能力不足以及時地捕捉和挖掘出事件的新聞價值,缺少一雙發現新聞價值的慧眼,導致新聞事件的報道缺乏力度。身處當今社會洪流中,部分編輯甚至沒有職業操守,為了蠅頭小利抹黑了整個媒體形象,導致新聞媒體缺乏公信力,人們對新聞信息的真實度持懷疑態度。
二、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應該具有的媒介素養
(一)滿足受眾對新聞的需求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新聞信息數字化傳播時效性顯著加快,每一位新聞編輯不單是社會時事政治的傳播者、整合者,還需要站在公平、公正、明了的位置上把握新聞傳播的控制權,讓所有受眾都可以通過自己編輯的作品去正確地了解社會、了解世界、了解熱點[2]。除此之外,還應該引導受眾認同真實有效的新聞,并積極轉發和關注,保證新聞的傳播效應,讓受眾通過從主流新媒體獲取的新聞信息中感受時代的脈搏和社會發展的最強音。
(二)有著對新聞價值正確的判斷
新聞編輯判斷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新聞的整體效果及質量,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需要對新聞價值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和認識。社會發展到今天,要求新聞編輯一定要具備敏銳的新聞洞察力及表現形式的創新力以滿足文化程度以及整體素質普遍較高的受眾的需求。每一位新聞編輯還應具有時代使命感,在日常工作中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站在黨和政府的角度對整個新聞事件進行判斷、審視,保證新聞的準確性以及真實性,提升受眾的信服度。
新媒體時代,人們對民生新聞以及社會熱點新聞追捧程度比較高,但卻忽視了應該具備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有少數新聞編輯甚至會受到點擊量和關注度的誘惑,違背職業道德去捏造和歪曲事實,從而達到吸引受眾眼球的目的。這種新聞不單是沒有任何價值,還會帶來很多惡劣影響[3]。要想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每一位新聞編輯都需要嚴守職業道德,持續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報道一些可以給社會帶來積極影響的正面新聞,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為建設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具有較高的綜合素養,引導新聞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飛速發展,新聞編輯不單可以通過報道新聞拉近群眾和政府之間的距離,還可以就部分社會問題以及國際形勢與受眾進行交流與探討。在此種情況下,部分幕后新聞編輯已經走到臺前,進入大眾視野,成了新聞的引導者。新聞編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一些群眾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以及研究,在保證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吸引受眾,尤其需要幫助青少年群體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尋求多元化新聞的基礎上傳播正能量。
(四)完善個人知識體系
在以往的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負責的重點工作內容是做好標題的確認、新聞線索的挖掘、報道的策劃以及后期剪輯工作,但是新媒體時代,僅有的這些工作內容遠遠不夠。當今的新聞編輯不僅要有多元化的知識,還要善于從各個渠道發掘新聞信息并且進行判斷、審視以及編輯、整合[4]。為了將工作優化,首先需要尋求專業領域的專家建立培訓小組,對新聞編輯工作者展開不定期的培訓、適當的點撥,培養出更加優秀的新聞從業者。其次,引導新聞記者進行受眾調查,對新媒體時代受眾的需求進行長時間的研究、探索,并且提升自身的專業水準、完備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明確受眾的需要并展開工作。最后,掌握錄像、攝影,網絡上傳、下載,新媒體客戶端發布等必備技能,站在專業的高度完成新聞采集、編輯以及整合工作,及時準確預估新聞事件未來的發展趨勢,引領輿論導向。除此之外,新聞編輯還需要持續加強自己的工作能力,強化自身的專業知識,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探求一條既適應社會需要又有助于個人發展的道路。
三、結語
總的來說,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編輯不但要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以及職業素養,還應該走進生活、貼近群眾,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凝聚正能量,弘揚時代主旋律,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共建和諧社會。只有將日常的本職工作落到實處,做精做細,新聞編輯才可以在瞬息萬變的時代為自己的發展占據一席之地,才能為推進新聞事業可持續發展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肖娜.談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J].編輯之友,2014(9).
[2]信永華.淺談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評方毅華《新聞編輯》[J].新聞記者,2017(5).
[3]吳毅軍.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探討[J].才智,2015(36).
[4]段智民,桑苗.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