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琴
(運城學院教育與心理科學系,山西運城044000)
幼兒園教師是學前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但由于我國學前教育基礎薄弱,長期以來幼兒園教師社會地位低、薪資待遇差及工作強度大等同勞不同酬現象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使得幼兒園教師表現出較低的工作滿意度[1],很容易造成幼兒園教師從教意愿、生活質量、職業倦怠與離職意向[2-4]。當前我國學前教育事業正處于向內涵式發展轉型時期,一方面幼兒園教師社會地位與待遇并非朝夕可以改觀的,另一方面國家和政府對學前教育的高度重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兒園教師的準入門檻和師資水平。面對這樣的生涯困境和生涯轉型,迫切需要幼兒園教師從個體生涯發展角度,主動調適自我與環境的應對當前工作的機遇與挑戰,獲得較高水平的愉悅體驗,贏得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實現自我專業發展價值,即通過提升幼兒園教師的生涯適應力促進其更高的工作滿意度。
生涯適應力是指個體在應對生涯任務、生涯轉型或生涯困境時,采用自我調整策略以適應生涯角色的一種心理社會建構,主要包括生涯關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四個維度[5]。生涯建構理論以全新的發展視角解釋了生涯適應力在個體職業發展和社會交互過程中“正能量”效應,是個體在生涯發展過程中面對外部挑戰應具備的核心能力[6],能積極預測與工作有關的結果。生涯適應力特別強調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較高的生涯適應力可以有效預測工作滿意度[7]、[8]。理論和實踐也表明,在一般人群中,個體生涯適應力能提升工作滿意度,但似乎并非所有的領域都可受益于生涯適應力,具體而言,盡管生涯適應力與多個工作或職業因素有關,可工作滿意度未必受其影響[9]。雖然有研究者建議用工作滿意度來衡量主觀職業生涯成功[10],但當人格特征不同時,生涯適應力預測的僅是人們對整體生活職業的滿意度,而不是對工作的滿意度[11]。更有一項新近研究發現,生涯適應力對工作滿意度無顯著預測作用[12]。鑒于生涯適應力是個體順應生涯環境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社會資源,結合我國當前正處于學前教育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期,如何發揮生涯適應力的增益作用,提升幼兒園教師工作滿意度,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和適切性,這樣既可以從理論上驗證生涯適應力在不同職業的適用性,也可以檢驗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與工作滿意度的關系,對幼兒園教師生涯輔導和工作滿意度提升均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借鑒和事實依據。
以太原市和運城市幼兒園教師為取樣范圍,樣本分布情況如下:男性19 人,女性289;年齡25 歲以下130 人,26 -40 歲 150 人,41 歲以上 28 人;學歷高中及以下 39 人,專科 91 人,本科及以上 178 人;公辦園教師152 人,民辦園教師156 人;行政管理人員27 人,任課教師245 人,保育老師36 人;在編教師79 人,非在編教師 229 人;工作年限 3 年以下 152 人,4 - 9 年 80 人,10 年及以上 76 人。
1.生涯適應力量表
該量表由Savickas 和Profeli(2012)編制,我國學者侯志謹修訂與本土化,包括生涯關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四個維度,每個維度6 個項目,合計24 個項目。計分采用從不強到非常強1 -5 級Likert 評分制。經信度檢驗,本研究該量表Cronbach 內部一致性α 系數為0.968,各維度因子Cronbach 內部一致性 α 系數分別為 0.921、0.933、0.926 和 0.938。
2.工作滿意度指數量表
該量表由Brayfield 和Rothe(1951)編制而成,采用“工作描述指數法”衡量個體一般的工作滿足感,也稱綜合滿意度。主要包括6 個項目,分別評估個體對工作本身、領導、同事、收入、晉升機會及工作整體的滿意程度。計分采用Likert 五級評分制,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1 -5 級正向評分,均值分數越高,其工作滿意度越強。該量表在本研究中Cronbach 內部一致性α 系數為0.89。
采取網絡調研和紙質調研兩種方式進行施測,委托園方負責人統一發放和回收問卷,共發放問卷350份,回收有效問卷308 份,有效率達88%。最后采用SPSS25.0 進行數據錄入與處理。
經描述統計分析,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整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M =3.68),四個維度均值由高到低依次為生涯控制(M=3.92)、生涯自信(M=3.90)、生涯好奇(M =3.57)、生涯關注(M =3.31),可見,幼兒園教師在自我職業生涯管理中,能充分擁有和自我選擇未來的權利,不斷激勵自身建構完美未來,有效應對職業生涯遇到的各種困境,但對未來缺乏一定的計劃性。經T 檢驗和方差分析發現,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在性別(t=3.279,p <0.05)、受教育程度(F=5.026,p <0.01)、工作年限(F=3.65,p <0.05)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事后多重比較發現,幼兒園教師受教育程度方面,高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與專科(C =-0.505,p <0.05)、本科及以上學歷(C= -0.539,p <0.01)之間均呈現顯著性的差異,但大專及本科以上受教育程度者生職業涯適應力則無顯著性差異,新入職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與職場中期差異最為顯著(C= -.378,p <0.05)。但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在園所性質(t=0.94,p >0.05)和是否在編教師(T= -1.12,p >0.05)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由此說明,性別、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年限等因素會影響到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水平的高低,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人口學變量特征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比較分析(N=308)
結果顯示,幼兒園教師工作滿意度總體處于一般水平(M=3.37),各因子均值顯示,不同對象的滿意度由高到低依次為:同事(M=3.69)、領導(M=3.62)、工作本身(M=3.56)和晉升機會(M=3.31),最為不滿意的是工資收入(M=2.78)。結果見表2,具體來說,幼兒園教師對同事、領導等人際關系較為滿意,工資收入是影響幼兒園教師工作滿意度的最主要因素,這一結果可能與當前幼兒教師對提升工資待遇的意愿較為相似。
各人口學變量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幼兒園教師工作滿意度在性別(t=2.554,p <0.05)、是否在編(t=-2.473,p <0.05)以及受教育程度(F =3.093,p <0.05)上均呈現出顯著性差異,而在園所性質(t =0.571,p >0.05)和工作年限(F=2.485,p >0.05)均無顯著性差異。可見,性別、是否在編以及受教育程度會影響到幼兒教師的工作滿意度。

表2 不同人口學變量特征幼兒園教師工作滿意度比較分析
研究發現,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r =0.54,p <0.01)及四個維度生涯關注(r =0.39,p <0.01)、生涯控制(r=0.49,p <0.01)、生涯好奇(r=0.51,p <0.01)、生涯自信(r =0.52,p <0.01)均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的正相關。

表3 各研究變量描述統計與相關關系矩陣
采用逐步回歸考察幼兒園教師人口學變量與生涯適應力對工作滿意度的預測效應和調節作用,結果發現,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與受教育程度交互作用對工作滿意度的回歸效應最為顯著。表4 通過分層回歸建立了兩個方程模型,模型1 生涯適應力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可解釋總體效應的2.85%,且效應值為0.536,說明生涯適應力對工作滿意度具有顯著預測效應。模型2 生涯適應力與受教育程度的交互作用擬合度優于模型1,能夠解釋總體變異的29.9%,模型擬合相對更優,由此說明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與受教育程度的交互作用對工作滿意度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可見,受教育程度在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與工作滿意度間發揮顯著調節作用。

表4 各人口學變量及生涯適應力對工作滿意度的逐步回歸模型
為檢驗幼兒園教師受教育程度的調節機制,研究采用分層回歸,將受教育程度進行分組,然后各組分別以生涯適應力為自變量,工作滿意度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發現,高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對工作滿意度沒有顯著性影響(F =3.075,p >0.05),但大專學歷(F =61.617,p <0.01)、本科及以上學歷(F=74.820,p <0.01)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對工作滿意度有顯著影響,進一步通過ChrisCalcv1.4 分析發現大專學歷與本科及以上學歷對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與工作滿意度的調節效應存在差異性顯著(Z=1.2096,p <0.05),說明受教育程度在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與工作滿意度間有調節作用,且差異顯著。

表5 受教育程度在生涯適應力與工作滿意度調節效應
研究進一步使用調節效應圖更深入說明受教育程度調節作用的實質,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與工作滿意度相關趨勢,如圖1 所示。分組比較發現,專科學歷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對工作滿意度預測效應較強,而本科及以上學歷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對工作滿意度預測效應相對較弱。
國內外聚焦幼兒園教師這一特定職業群體的生涯適應力研究領域尚未開發,本研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研究結果發現,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整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這與職前幼兒教師生涯適應力水平較為一致[13],即研究中所選幼兒園教師在面對其職業生涯中的發展任務或者不可預測的生涯困境時已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可能源自于,第一,當前國家和社會聚焦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對幼教師資有了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幼兒園教師對自我職業生涯的管理,激勵他們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應對未來職業改革中的各種困難。第二,在國家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發展的政策支持下,幼兒園教師對自己未來職業擁有較強的決策權,能堅定與執著于所選擇的職業,并且充滿信心,主動探索與調節自身順應學前教育各種變革。
性別歷來是學前教育界較為關注的話題之一。研究顯示,幼兒園教師男性生涯適應力顯著高于女性。可能因為,受性別職業刻板印象影響,男性幼兒園教師更期待獲得更高社會地位和薪資福利,他們可能會借助在幼兒園的性別優勢,隨時關注學前教育發展前景,及時調整自我生涯目標,珍惜每一次發展機會努力追求提升自我,期待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研究發現,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在受教育程度有顯著差異,高學歷幼兒園教師更擅長感知與捕捉未來生涯的不確定性,專業學習能力較強,能很快調整自我靈活應變工作的挑戰,對自我職業生涯規劃更加主動與明晰。而高中及以下的幼兒園教師多集中在農村幼兒園或城市幼兒園從事保育工作,很少接受正規學前師范教育,學識能力受限,專業化程度較低,因而表現出較弱的生涯適應力。
研究顯示,生涯適應力在工作年限上呈顯著性差異,且新入職幼兒園教師的生涯適應力相對較低,職場中期生涯適應力最強。入職初期是個體生涯適應力的關鍵時期,但為避免就業壓力或機會成本等損失,仍有部分新入職幼兒園教師留職于幼兒園,但因職業初期忙于各種工作適應與職業培訓,無暇關注和探索生涯發展,而工齡相對較長的老教師已具備豐富工作經驗,面對學前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他們已然做好了隨時應對生涯新境況和新挑戰的心理準備。

圖1 受教育程度對生涯適應力和工作滿意度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
幼兒教師工作滿意度總體處于一般水平,這與以往研究結果較為一致[14],且幼兒園教師對人際關系滿意度相對高于對工作及工資待遇,原因可能在于,第一,學前教育整體基礎薄弱,公辦少私立多,政府經費支持力度不大,工作瑣碎繁重且同工不同酬依然存在。第二,幼兒園管理體制落后,教師評價考核缺乏激勵機制,晉升空間較少,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師的工作滿意度。第三,融洽的人際關系更能激發幼兒園教師的情感承諾,使他們不計較工作得失,依然執著堅守在學前教育第一線。
研究顯示,男性幼兒園教師工作滿意度顯著高于女性,可能因為教師是一個“性別化”很強的職業,女性占多數的教師職業中居于領導職位的比例卻相對較低[15]。時下男性教師已成為各幼兒園人才競爭的“香餑餑”。為吸引和留住男性幼兒園教師,幼兒園管理者會采取提供好崗位高待遇以及足夠的晉升空間等激勵機制提高男性幼兒園教師的工作滿意度。
研究發現,在編幼兒園教師工作滿意度顯著優于非在編幼兒園教師,人事關系在編與否,會讓非在編幼兒園教師產生身份角色認知失調,加之非在編人員流動頻繁,晉升空間、職稱評聘和進修機會相對較少,個人專業發展受阻,從而影響其工作滿意度。
研究還顯示,幼兒園教師工作滿意度在受教育程度上呈顯著性差異。專科學歷幼兒園教師工作滿意度較高,高中及以下者工作滿意度次之,本科及以上學歷者工作滿意度較低。綜合分析我國當前幼兒園師資學歷,其中以專科學歷教師為主,特別在人才培養過程,受專科師范院校人才培養定位影響,自我職業角色定位準確,對職業期望較為適宜,而本科及以上學歷幼兒園教師理論功底相對深厚,但因工資待遇較低等客觀因素使其不滿足于從事幼兒園一線工作,從而表現出較低的工作滿意度。高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幼兒園教師,由于缺乏系統化專業化培養培訓,更多地從教于農村幼兒園,也或在城市幼兒園從事保育工作,雖然工資待遇不高,但也容易自我滿足,呈現相對較高的工作滿意度。
相關分析顯示,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與工作滿意度存在顯著正相關,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四個維度均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對工作滿意度有顯著預測效應。調研中在了解對“是否有生涯適應力輔導需求”現狀時,有212 名教師有適應力輔導需求,占總體68.8%,說明伴隨國家一系列學前教育相關政策的出臺,幼兒園教師已充分體悟到學前教育事業大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激發了他們對自我職業生涯管理的訴求,他們開始積極關注自我發展,及時評估和調整生涯角色,努力提升專業素養,對未來生涯充滿自信,從而促使其不斷投入工作,獲取工作滿足感和實現自我價值。本研究再次有力地支持了中國文化背景下,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對工作滿意度有顯著預測效應。
從受教育程度調節作用來看,高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對工作滿意度調節效應不顯著,而對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歷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有顯著調節效應,且大專學歷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顯著高于本科及以上幼兒園教師。韓國Hyojung Han等人以韓國青少年為研究對象,發現在職業適應性和工作滿意度之間的關系中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即在體驗工作滿意度方面,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職業適應性影響[16]。這兩種結果恰恰說明生涯適應力與工作滿意度之間存在調節變量,而調節變量的不同則體現了社會文化與研究被試的差異性,說明我國幼兒園教師受教育程度在其生涯適應力與工作滿意度關系間的調節作用具有特殊性。綜上,受教育程度可以顯著調節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對工作滿意度的方向和強度。這一結果既驗證了生涯建構理論在我國幼兒園教師職業領域的適宜性,也說明了在個體自我與生涯環境相互作用中,受教育程度對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和工作滿意度的調節作用,與研究中專科幼兒園教師工作滿意度較高相一致。
“依法落實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迫在眉睫,目前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政策的不完善,已嚴重制約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升,幼兒園教師對社會地位和薪資待遇的滿意度依然不高,因此,國家和社會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幼兒園教師的社會地位,多渠道多元化真正落實幼兒園教師的薪資待遇,淡化公私幼兒園與是否在編教師的角色意識,以點帶面逐步推進幼兒園管理體制改革,用事實和行動轉變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窘境,增強學前教育的職業吸引力,鼓勵更多優秀人才投身幼教事業。幼兒園管理者應營造人性化園所管理文化,盡可能為教師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質支持和精神鼓勵,激發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吸納教師參與園所的重要決策與管理,培養幼兒園教師對園所的責任感和依賴感,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從各方面努力提升其工作滿意度。
多樣化職業任務和職業變化能夠激發個體生涯適應力[17],生涯適應力具有環境可塑性。我國學前教育轉型發展帶來的契機與挑戰,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幼兒園管理者和教師原有的職業認知和心理契約,急需幼兒園管理者樹立正確的生涯發展觀,完善幼兒園培訓體制和激勵機制,培育幼兒園教師的核心競爭力和崗位職責力,鼓勵他們及時調整自我角色順應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需求,提供生涯發展團體培訓和個別輔導,建構幼兒園教師職業生涯管理體制,引領他們主動做好生涯建構積極應對新時期新要求。
國家應宏觀調控學前教育政策機制,完善教師培養體系和健全教師培訓制度,鼓勵支持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培養課程體系,突出保教融合,強化教育實踐,從學前人才供給上提升教師質量層次,實現“2020 年,基本形成以本專科為主的幼兒園教師培養體系”。同時監督幼兒園管理者嚴把教師準入制度,重在加強幼兒園教師學歷提升與在職培訓力度,激發他們的內在學習力和靈活適應力,引領他們開展職業探索贏得情感共鳴和自我滿足,從而發揮幼兒園教師生涯適應力對工作滿意度的增益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