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野味消費行為破解:基于文化心理學的視角

2020-09-10 08:50:32李英華
運城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心理文化

李英華

(太原學院教育系,太原030012)

一、問題提出:野味何“魅”之有

對新冠肺炎病毒的溯源令“野味消費行為”繼2003 年非典之后又一次成為人們熱議與批判的對象,對此,國家自2020 年1 月下旬起就曾多次發出“拒食野味”的呼吁,并于2020 年2 月24 日出臺《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明確規定全社會成員都要“自覺增強生態保護和公共衛生安全意識,移風易俗,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保?]這些措施必將有力推動全民生態文明意識的提升,但野味消費行為背后的心理原因究竟如何?廣大民眾對此仍存有疑竇——以部分網民對《人民日報》相關呼吁的留言為例:搞不懂這些人圖個啥?豬牛羊魚這些不香嗎?是嫌自己人味太多嗎?因此,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必要且緊要,不僅是切斷傳染病源頭、保障人民健康之需,更有利于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發展民族永續大計。

查閱近幾年文獻發現,對野味消費行為原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相關內容上。很多研究者認為《野生動物保護法》在立法與實施方面的不夠完善是野味消費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研究認為,《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保護對象為“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即三有動物)”,“僅以珍貴、瀕危以及三有作為價值衡量,這意味著絕大多數野生動物——譬如蝙蝠、穿山甲等具有潛在公共健康風險的野生動物,并未在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調整范圍內”,[2]導致這些可能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隨著人工馴養繁殖捕獵后進入市場,給公共衛生安全埋下隱患。在野生動物保護的實施主體上則存在“過多倚重行政機關,忽視公眾參與”[3]的問題,建議“增強社會組織在野生動物保護中的參與性”[4],以保障《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執行效果。此外,野生動物生境——野生動物的生活空間以及其中的光照、地形、植被、天敵、食物等生態因子——也應是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配套內容,可“通過創新立法原則、健全法律體系、完善執法機制等方式推進野生動物生境保護工作”[5]。

有研究者從生態倫理角度入手分析野味消費行為發生的原因,發現中國傳統文化對野生動物生態系統的影響集中體現在“食用”上,認為“人類從自身視角出發,忽略了野生動物作為平等生命體應該得到的尊重”[6]。在此意識形態的基礎上,野味消費行為漸漸發展成“一些擁有公法權力與優勢權力的人的取樂方式,完全是出于對炫耀與奢侈的追求”[7],有的地區甚至形成了以食用野生動物、特別是珍稀野生動物招待賓客的惡俗,這是“當前我國野生動物保護中的生態倫理困境”[8]導致的,亟須從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倫理觀入手,杜絕野味消費行為的發生。

整體來看,尚未發現系統深入的、以文化為視角的研究。人的行為與其所處社會環境的文化密切相關。本文認為,對野生動物消費行為原因的探究,應當以“人”這一行為主體為研究對象,在更為廣闊生動的社會文化基礎上開展,因此,本研究以文化心理學為理論基礎,以臉面文化為切入點,基于扎根理論,運用質性分析方法對“野味消費行為”展開研究,以期獲得該行為在文化心理層面的解釋。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設計

(一)理論基礎

本研究基于文化心理學理論展開設計。文化心理學以文化情境下人們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為關注點,著力研究“文化傳統和社會實踐如何規范、表達、改造、變更人類的心理,即文化對心理、行為的影響、塑造”[9]。人是文化存在的一種形式 ,“人的心理是在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形成與發展的”[10],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乃至決定著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11]82,并且“以人的創造物(工具或媒介)為中介,參與并模塑人類心理的歷程”[12]。文化與心理的關系素來存在,并且與時俱進充滿活力。

臉面文化(facial - culture)是人們基于對臉面意義的認知與理解而產生的一系列精神活動的總和。臉面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心理特征,并且在日益繁榮的全球化語境下,成為極具辨識度的中國符號。臉面與國人的心理行為之間,有著微妙且密切的關系。由于其特有的社會心理價值,一直以來就是學術討論的熱點。在詮釋社會轉型期的國民心態上,臉面也顯示了特別的現實意義。本文擬將野味消費行為置于臉面文化的背景下,以期從文化層面探尋這一行為背后的心理原因。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遵從文化心理學的研究理念,注重研究的生態化,聚焦于情境之中的行為——在真實而具體的文化語境中解讀行為,以“文化語境”為出發點和歸宿。具體到本研究中,即將野味消費行為置于臉面文化這一兼具傳統與時代氣息的背景下,自下而上,從日常生活中獲取原始數據,在系統性收集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分析,尋找反映該行為背后心理現象的本質內容與核心概念,再通過這些內容和概念之間的聯系找到心理現象與臉面文化互動的聯結點,深入分析聯結背后的原因。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依從質性研究的范式,運用扎根理論的研究方法展開。采用目的性抽樣與滾雪球抽樣相結合的方式,首先通過招募確定部分訪談對象,然后以訪談對象所提供的人脈資源作為繼續抽樣的依據,最終確定訪談對象共計18 名(男13 人,女5人)。

在選取訪談對象時,主要基于以下兩方面的考慮:其一,為了避免滾雪球抽樣可能帶來的樣本同一性的問題,本研究將訪談對象的年齡跨度確定在20 -49 歲之間,涵括在校大學生與中年人士,同時也最大限度地考慮到訪談對象在學歷、性別、職業等方面的差異因素,以便獲取較為豐富的研究數據,提升結論的生態效應。其二,研究表明,“年齡越大,食用野生動物的比例越大,在學生(在校大學生與中學生)這一群體中,此類陋習較少”[13],同時,考慮到“中年油膩男”(網絡熱詞,此類中年男士的特征主要有:經常喝酒,不愛運動,飲食隨意,飯局較多,不修邊幅,喜歡吹噓)一詞所包含社會輿論對目標人群的主流認知的參照價值,因此,在訪談對象年齡與性別的選擇上,以中年男性為主,從而保證樣本的代表性。

為保證研究效果,在正式開展研究之前,研究者與部分訪談對象以線上交談的方式進行了預訪談。在此基礎上,形成半結構化訪談提綱,包括對野味消費行為的看法及原因分析(主要指心理層面的原因)、從臉面文化的角度來看對該行為做怎樣的解讀等內容。研究過程中,針對訪談的科學性與技巧性、訪談結果的真實性與認可度,不斷地進行自我追問、自我反思,尤其考慮研究效度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干擾以及如何處理這些干擾,確保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的可信度與有效性,以求訪談效果的最優化。

訪談工作于2020 年3 月至4 月期間展開。訪談時長40 分鐘左右,均為線上訪談,個別訪談對象進行了二次訪談。以錄音以及交談記錄(包括語音與文字)的方式回收訪談資料。當訪談過程無法為本次研究提供更多的新信息時,即認為本次數據收集已接近飽和狀態。訪談結束后,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數據處理:第一步,在深度熟悉原始數據的基礎上,將所有的訪談內容以文本的方式組成本研究的數據集,并確保文本導出的正確率;第二步,將數據導入Nvivo11 質性數據分析軟件中,按照三級編碼的順序依次進行分析。三級編碼即“開放編碼、主軸編碼和核心編碼”[14]72-87,編碼是本研究的核心過程。

三、臉面異化成分:野味消費行為的助推者

研究者將臉面細分為“臉”與“面子”,“臉與道德行為及個人名聲有關,面子與社會地位及能耐有關”。[15]183-187“臉”代表社會群體對道德良好者所持有的尊敬,反映著社會對其自我德行的信任;“面子”則代表個體在社會中廣受重視的地位與聲譽,“不論何時,個體都必須依賴所處的外在環境,才能獲得這種聲譽”[16]45-46,這一區分與界定分別賦予臉面以個體性與關系性,即“臉”強調自我定位,具有道德色彩;“面”則強調關系定位,更具社會色彩。雖然同屬臉面的社會功能,但兩者在個體社會生活中的占比卻有所不同,而個體對于這兩者所占比例的把握與“臉面”這一文化因素在社會中的變化與發展密切相關。通過對數據的整理與分析,發現當前社會背景下的臉面文化存在一些明顯的異化傾向,并且因此成為野味消費行為的助推者。

(一)由虛榮性需求引發的異化

1.認知歧化:等級意識的外顯

正常語境下,臉面與尊嚴相關,例如,“你這樣做讓我很沒面子”,但很多情況下,一些人將虛榮等同于尊嚴,以標新立異的行為來詮釋臉面。標新立異,素來就是臉面心理的歧化因子。這里的新異并非字面所表達的、真正意義的新異,而是相對于個體所在群體的、相對意義上的新異,具有等級化、階層化的心理蘊義,目的是區別于他人以突出自己,滿足臉面的虛榮性需求。相比而言,這一點是受訪者提及最多的內容。

吃別人不敢吃的才有排面兒——不管是怕犯法不敢吃,還是膽子小不敢吃,反正是別人不敢吃而你吃了,這(經歷)說出來多有面子,是跟別人吹噓的資本。(ID-11)

吃那些野生動物,或者消費象牙、犀牛角這些野生動物的制品,我認為這都是些不必要的需要,都是可以用其他東西替代的需要,還是虛榮心在作怪,“我吃了你們沒吃過的東西”、“我擺了你們沒擺過的物件”,說給朋友們聽,很有面子。(ID-7)

在別人羨慕佩服的眼神中沾沾自喜,滿足虛榮心,而且還有那么點兒成就感——稀罕東西可不是誰都能享用,是成功人士專屬的!(ID-8)

這種行為不可理解,(是)無知的表現,就算是不虛榮就難受,也請帶個腦子——通過這事來滿足虛榮心,也太low 了!(ID-5)

人類發展史上,不乏以標新立異的方式來滿足臉面虛榮性需求的現象,例如以身材變化傳達臉面需求。在食物稀缺的文化中,肥胖即意味著財富,意味著高人一等的滿足,而在食物豐富的文化中恰恰相反——富人又開始通過苗條健美的身材來顯示與他人的區別。野味消費行為承載的訊息也符合這樣的心理邏輯:在食物缺乏的年代,“吃飽吃好”即是滿足,但在老百姓的餐桌空前豐盛的今天,“吃飽吃好”已然難以滿足富人標新立異的想法,要“吃得新奇”才可以——有些人認為吃野味這種“敢為天下不可為”的行為足以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臉面的社會關系功能發揮到位,即社會地位得以彰顯,虛榮性需求也獲得滿足。

對臉面的認知歧化無疑會導致一些人虛榮心、獵奇心的持續膨脹,直至發生漠視規則、挑戰法制的行為。網絡直播中,影像化日常場景的無序展演也化身為“欲望的替代物”[17],挑戰著受眾的價值選擇。

我覺得這些人(吃野味)就是基于無知的炫耀,花式放飛自我,就跟“開車進故宮”一個性質。(ID-6)

這(指野生動物消費行為)會有獵奇的因素,而且現在感覺獵奇還挺時尚,吃播視頻里就有吃各種奇葩食物的。想出名?吃就行,吃就能成網紅,而且也不必長得帥,吃的怪就行。(ID-9)

2.過度整飾:夸張的前臺行為

這里的整飾,即印象整飾(impression management),指個體通過對人際交往內容的精心安排與實施,達到在他人面前塑造某種形象的行為,屬于“面”的社會功能,具有關系屬性。適度的印象整飾有助于個體建設并維護健康的人際生態,是個體適應社會的一種行為,然而,過度整飾卻可能導致虛榮心的膨脹,是臉面認知歧化的表現。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當今社會的人際生態與以往任何一個年代相比都要立體鮮活、紛雜繁盛,不僅社會交往脫離了空間距離的限制,而且人際網絡中“陌生”與“熟悉”的概念也在被重新定義——技術賦權下的人際心理距離具有相對穩定性,“由趣結緣,由緣聚群,跨性別、跨年齡、跨時空,甚至零成本即可實現集體狂歡”[18],于是,“熟悉的陌生人”成為現實。在這更為立體、穩定且陌生成分較高的新型人際生態系統中,臉面在個體社會功能中的比例較之以往出現鮮明的變化,即“臉”的道德作用減弱,而“面”的社會功能卻被突出和放大,這意味著“前臺行為”變得更為重要,更受重視——過度整飾就在這樣的心態下發生了。

有事沒事發個微博發個朋友圈,各種花式秀美好,實際上未必是真美好。照片根本不真實:拍的時候有濾鏡,發之前又必修圖;(吃飯)動筷子之前肯定先拍幾張發個朋友圈,這是基本操作,像野味那種硬菜更是要重點拍,然后(收獲)一堆點贊,心里美美的。(ID-16)

歐文·戈夫曼在其戲劇理論中,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社會行為分為前臺行為(front stage behavior)和后臺行為(back stage behavior)”[19]36。個體為了獲得他人的贊美或認可,通常都會在他人面前刻意表現出某些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以便在對方心目中塑造出良好的形象。這種刻意表演給對方看的行為,稱“前臺行為”,“后臺行為”則指那些不愿為人所知而刻意加以隱藏的行為。印象整飾就是一種前臺行為,過度整飾即摻雜虛榮心理的、夸張的前臺行為,是人際生態中的“面子工程”。野味消費行為具有飲食等級化的符號效應,自然成為印象整飾的重頭戲,也就因此有了夸張的色彩。

現在的人只要有點錢了,都想辦法嘚瑟,恨不得告訴全世界自己是土豪了,似乎消費水準一高,身價就隨之一高——野生動物多貴啊——物以稀為貴、越野越珍貴,多貴我也吃得起!(ID-1)

確實有的人喜歡消費一般人消費不起的,無論衣食住行,(他們)會有一種身份加持的心態,會自居為有錢人,他們認為“有錢人玩得就是不一樣”,所以(他們)就照著這個定位走,覺得有排面兒。(ID-14)

男人都愛吹,尤其是喝了點兒酒,總想向朋友們顯擺顯擺自己的壯舉(指野味消費行為)。(ID -2)

我國一些地域仍然存在野味飲食的日常消費,這既與該地域的傳統飲食習慣有關,也不排除有當地人的過度整飾行為的參與。

一說“哪兒的人什么都吃”,答案肯定是廣東人。非典以后大家更是因為果子貍知道他們什么都吃。我幾年前(項目)在廣東梅州,更是領教了……我一開始也排斥,但當地人請客就說這個——人家認為這是最好的當地特色,這樣(待客)更有誠意。(ID-10)

3.道德約束力下降:自律性的松懈

臉面中的道德成分與“臉”的功能有關,它的夯實與否直接決定了道德約束力作用于個體的強弱。在轉型期社會負面心理風暴的持久沖擊下,臉面的道德約束力呈現下降的趨勢。

互聯網時代人際生態結構的改變使“臉”與“面”的效力在改變——以道德為核心的臉的作用在減弱,以關系為核心的面子的作用則被突出和放大——民眾相應的社會心理也因此發生很大改變,包括道德標準與倫理規范。這些改變體現在行為約束力上,即表現為個體自律性的松懈。

明知(法律法規)不讓吃卻非要鋌而走險悄悄地吃,這種任性撒野的行為說到底,不是約束不了自己,而是不愿意約束自己,吃的也不是“菜”,是“刺激”。(ID-4)

(“野味消費行為”這種法外行為)也許是對生活壓力的一種報復性釋放吧。有些人總是想“放飛自我”玩玩真性情,這也無可厚非,但這很可能發展成不分輕重、不辨是非,然后就失控了,不可挽回了。(ID-18)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攻堅階段,仍然不斷爆出違法進行野生動物交易、哄抬防疫物資價格、售賣假冒偽劣防疫物資等新聞。雖然這些負面事件在眾志成城全民抗疫的聲浪中,只是幾個不和諧的音符,但我們不難發現其共性之處——與逐利心理有關,而這種心理也并非疫情期間所獨有,它廣泛存在于“轉型期”這一特殊的發展階段。在這樣的心態背景下,一些人又難以平衡“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自身理性發展之間”的矛盾,于是,出現道德滑坡的行為——“為了錢,顧不了臉了”?!耙环矫?,自我前所未有的被解放,突然膨脹的自我使人們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意被束縛,另一方面,社會規范的多樣性與不穩定性又使人們無從選擇或者隨意選擇”[20],因此,自律尷尬地蛻化為少數人修養的一部分——本該是人性中的“標準配置”,如今卻有成為“高級配置”的傾向。

夸張點說,(在有機會吃野味時)挺得住(不吃)的人都是有素質的。大家都以挑戰規則為榮——有臉有面不含糊,你卻拿出規則啊道德啦,別人會覺得你假清高、沒意思,以后也不會把你當圈里人。(ID-2)

誰都知道不能吃(野生動物),誰都說遵紀守法的都是好人,但遺憾的是,現在(語境下)的好人并不像以前,是個純粹的褒義詞,現在明顯有膽小怕事、沒個性、畏畏縮縮的意思。似乎來那么點兒壞事,局面反而容易打開。(ID-12)

有的人本來就好這口兒(喜歡吃野味),要是(性格)再隨性一點、不羈一點,那更是管他三七二十一——越吃越帶勁。(ID-13)

……也有及時行樂想法的原因,有些人認為“人生苦短趁早享受”唄,這種心態下哪還管它讓不讓(吃野味)。(ID-7)

道德約束力的下降導致“要錢不要臉”一類的負面事件頻發,且一再刷新人們的道德底線。道德感減弱,敬畏之心也在減弱,不再敬畏規則,甚至不再敬畏自然——在一些餐館酒店,各種“野味菜單”成為招牌菜,“吃野味”也成為備受追捧的時尚之舉。

(二)由關系性需求引發的異化

1.人情籌碼效應:利益下的社會關系來往

臉面社會功能的異常凸顯,使其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人情博弈的籌碼,引發人情籌碼效應(human chip effect),因此,個體在建設并維護其人際生態的過程中,尤其在與人際網絡中的重要人物交往以期獲取對方的權力恩惠時,往往會特別重視“面子工夫”。與前臺行為相比,面子工夫更強調“工夫”,即在人情運作中付出的各類成本。

我國的人情法則一貫存在,這也必然強化了人際生態中的關系取向,也為人情來往增添了利益色彩。個體的社會關系是決定其社會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人們不僅依據對方本身的社會關系屬性及其能夠支配資源的多寡來判斷此人社會能力的大小,而且還會以此為依據進一步推測他所屬的關系網絡”[21]22,而這種判斷與推測在一定程度上來源于對對方臉面功能的解讀。權力的大小與臉面功能的大小有一定關系——權力大意味著面子也大,辦成事情的可能性也大。如果某人以請托者的身份出現,與資源支配者以獲得某種利益為目的進行人際交往時,即是彼此臉面的微妙來往了。以請吃飯為例:我請您吃個便飯,請您務必賞臉——這是請托者;我定按時赴約,也算給對方面子——這是受邀者。在關乎人情的人際來往中,臉面發揮著重要的中介作用。

那些野味基本都是飯店的招牌,請人辦事(吃飯)肯定得招牌菜。都說現在是“看臉”的時代,這個“看臉”不光看誰顏值高,也看誰的“臉大”(面子大)——臉大的人好辦事吶!(ID-17)

我的餐館開在小區里,(來的)基本都是老顧客……是會有朋友在這里宴請朋友?,F在的人,山珍海味什么的早都不稀罕了,反倒會點一些口碑好的鄉野特色(菜品),請人家吃一些稀罕的(菜)顯得有誠意——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就算當下沒什么要緊事,早點做個臉面上的鋪墊也好,保不準哪天有麻煩了會請人家幫忙。(ID-3)

臉面在個體基于自我認同而形成的人際生態系統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我認為我請朋友吃這珍稀的野味,是給自己長臉(臉的個體屬性的體現);朋友張羅一桌子稀罕菜,我不去那是不給朋友面子(面子的關系屬性的體現)。一來一往中,臉面的人情籌碼效應推動著人際生態系統的形成與鞏固。

……當地人請客就說這個——人家認為這是最好的當地特色,這樣(待客)更有誠意。這倒也能理解,如果我做東,肯定也是把最好的、最有特色的招呼上,好吃好喝好辦事嘛!(ID-10)

2.臉面共享現象:臉面共同體下的情感同盟

臉面與個體的社會聲望或地位密切相關,因此,在特定社會情境下,自然會發生臉面共享現象。臉面共享(face -sharing)即臉面感受的共享現象,指關系他人(related people)特別是重要關系他人的臉面感受,會引發個體相同或類似的臉面感受,這些“關系他人”同個體形成了“臉面共同體”。

臉面共享現象的發生具有普遍性。通常情況下,臉面共享現象會受到臉面事件的影響。當個體所屬團體中發生臉面事件時,就有可能發生臉面共享。共同用餐的幾位朋友會在用餐期間形成一個較為靈活的、非正式的、短暫的“臉面共同體”,并發生臉面共享現象。

其實這個(吃野味)也和當時情境有關系。去年和男朋友一起和他的發小們聚餐,就有人把那個炸螞蚱遞給我,我實在不想掃興,也不想讓我男朋友下不來臺,就咬牙吃下去了。(ID-6)

基于臉面共同體的效用,在處于特定的社會情境中時,個體會特別注重與他人的互動——如果自己的言行能讓對方感到臉上有光,即“給面子”,那自然很理想,如若不行,至少也不能給對方拆臺,哪怕只是略加敷衍,也絕對勝過“不給對方面子”。因此,“當關系人違背道德時,避而不談和辯護是較劃界避殃更可能出現的臉面共享行為”[22],“給面子”或“要面子”,無論自己是哪一方,都可能體會到一歡俱歡、一辱皆辱之感。

即使知道吃這個不好,并且也不愛吃,但是(在飯桌上)也不可能說啥,而且別人都吃你不吃,和大家格格不入,說不定就會被邊緣化……當面不說背后也會對你有不滿,以后也不會把你當圈里人,所以拆臺掃興肯定是不合適的。(ID-15)

有次去南方談生意,對方請吃飯,(餐桌上)就有那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我們幾個人都不是很能接受(餐桌上的某種動物菜品),可主家很熱情,還煞有介事地給我們介紹(那道菜),弄得你也不好意思,總不能不給對方面子,而且,今后合作的日子還很長,就象征性地吃了幾口。(ID-1)

四、結語

本文以文化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將野生動物消費行為置于臉面文化的背景下,以質性分析為方法嘗試解讀這種行為。研究發現,“臉面”這一國人既有的社交因子,兼具身份象征與人際媒介的作用。研究者對“臉”和“面”的社會功能進行了區分與界定,分別賦以個體性與關系性,即“臉”強調自我定位,具有道德色彩;“面子”則強調關系定位,更具社會色彩。時代發展帶來的心態變革在悄然調整著“臉面”的兩個社會功能在個體人際生態中的比例——道德功能逐漸減弱,關系功能漸次增強。在這個比例有所變化的大前提下,臉面文化表現出一些較為明顯的異化傾向,并且由此“助力”了野味消費行為的發生。

整體來說,臉面文化的異化主要由兩種心理需求導致,分別是以個體體驗為主的虛榮性需求與以社交體驗為主的關系性需求。前者主要體現在臉面認知歧化、過度整飾及臉面道德約束力的下降,后者則體現為臉面的人情籌碼效應與臉面共享現象。由于認知歧化,一些人錯誤地以為野味消費行為“有臉有面”,并且通過這種行為的實施與分享來完成過度的印象整飾,同時,持續推高的虛榮性需求與其他社會負面心理共同作用,逐漸削弱了臉面的道德約束力,加之人情籌碼效應與臉面共享心理的影響,野味消費行為潛滋暗長,漸成氣候。臉面文化的異化成分與野味消費行為之間就這樣構成了相互建構、互為說明的關系,即臉面文化的異化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野味消費行為,而野味消費行為又反過來加劇著臉面文化的異化趨勢。行為是心理的體現,這一結論也印證了文化心理學“文化參與并模塑人類心理的歷程”的理論,圖1 簡要表現了各種異化因素與野味消費行為之間的關系框架。

研究結果認為,文化與心理的相互影響具有強大的力量。文化于無聲中形成,又于無聲中潤物,可以賦予心理隱形而強大的力量。當這種力量又逐漸沉淀為文化的內容時,對心理與行為的影響就會更為長久與深遠。以此為思路,對于徹底革除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建立生態文明的民族大計,本文認為還可進行如下思考:

第一,文化背景下行為的養成機制?!蛾P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的出臺必將從法律層面強有力地推進“全面禁食野生動物”制度的實施,從力度上講,是硬手腕。相比而言,文化則是軟措施。對于行為,“軟硬兼施”被認為是行之有效的塑造手段,因此,注重文化背景下行為的養成機制,對心理、行為的模塑而言,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就本文研究切入點而言,即要將臉面文化的要義從被野生動物消費行為的綁架中解脫出來,使人們的臉面心理重回正常區間,更可發揮臉面心理的積極作用,例如,對名節或名聲的重視。此外,野味消費行為還涉及多種文化的影響,例如生態文化、飲食文化、進補文化。對此可能采取的措施有:向民眾普及生態文化,強化尊重自然、保護動物的生態文明意識;剔除傳統飲食文化中的糟粕,讓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在發展中得以凈化;科學看待進補文化,莫讓進補成為“吃野味”的理由,等等。整體而言,將法制與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相輔相成、協同推進,使民眾從內心打消覬覦野生動物的心理。

圖1 臉面文化的異化因素與野味消費行為之間的關系框架圖

第二,和諧社會秩序下的自律精神養育。如果說文化是從外到內塑造行為,那么自律則是從內到外約束行為。自律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力量,屬于心理資本的范疇,它可以使個體在萌生違法亂紀之念時能夠及時“剎車”,不至墮落于惡習的深淵或徘徊于危險的灰色地帶。自律精神則是建構和諧社會秩序的基礎,民眾自律精神養育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是自律精神的養育卻不能完全依賴自律,需要他律來協助塑造。一旦個體接受并內化道德、信仰、社會信譽以及律法等這些他律原則,并在他律下形成自律的心理機制,能夠持續進行自律精神的自我養育,就可逐步夯實自律的社會心理制約機制,從而完成自律精神養育的社會氛圍構建。之后,這種社會氛圍又會積極作用于個體自律精神的養育過程,二者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在自律精神的涵養下,諸如“野味消費”此類的行為將會逐步消弭。

本文從臉面文化的視角出發,對野味消費行為背后的心理成因做了較為全面、系統的呈現,為該行為的發生提供了一些文化心理學層面的解釋。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依從質性研究范式,扎根本土,真實真切地關照具體情境中的民眾,結論更具生態效應。宏觀來說,研究結果可以推廣至同類法外行為,用以解釋此類違法違規行為在臉面文化層面的成因。今后應深入發掘“臉面”這一文化因子的時代性與“進化脈絡”,以探究其在更深、更廣領域內的影響,還要考慮到研究方法與抽樣方式的優化,結合量化研究,在更大規模的群體中對研究結果做進一步的探討與檢驗。

猜你喜歡
心理文化
看見具體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娃娃畫報(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誰遠誰近?
心理Q&A
健康之家(2006年1期)2006-01-01 00:0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第5页| 尤物视频一区|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天天综合色网| 国产一级小视频|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制服|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91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第一页| 操国产美女| 色久综合在线|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h网址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欧美高清国产|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色香蕉影院| 伊人无码视屏|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找国产毛片看|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夜夜拍夜夜爽|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自拍| 91青青视频| 中文字幕伦视频|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成人在线天堂| 国产麻豆另类AV| 久久九九热视频|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小视频免费|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AV色 综合网站|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