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英 卓朗 苗春霞

【摘要】《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基本原則:普及知識,提高素養。如今,提高健康素養被列為“健康中國十五項行動”措施之一,其核心思想是通過影響公眾行為,改善人們的健康水平。提高醫務工作者的健康素養水平,能夠幫助醫生在臨床實踐中甄別患者的信息,進而提高患者認知疾病的水平、改善醫患關系、合理利用醫療服務、降低醫療費用。而在我國臨床醫學教學過程中更重視醫德醫風、人文關懷,忽略了對健康素養的培養。通過厘清健康素養的概念、梳理健康素養在臨床實踐的重要性和醫學教育方面的不足,補充提供健康素養國際信息資源,為加強臨床醫學教學中健康素養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健康中國 健康素養 醫學教育 臨床醫學 醫患關系
2019年,國務院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負責統籌推進《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組織實施、監測和考核相關工作,把“居民健康知識普及”作為十五項重大行動之一,提高公眾健康素養。相形之下,提高醫務工作者的健康素養依然未得到足夠重視,本文將從臨床實踐視角探討健康素養在臨床醫學教育中的不足與發展。
一、健康素養的內涵
2012年,荷蘭學者Sorensen K.將健康素養內涵概括為:個體在一生中持續收集、理解、甄別和利用健康信息,獲得相應知識、動機和能力,應對來自個體、情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各種健康危害,在醫療服務、疾病預防、健康促進方面做出合理地決策,保持健康行為、維持健康狀態,實現合理利用醫療服務、降低醫療費用、改善健康結局、促進健康公平的目標。Sorensen K.還繪出了健康素養內涵模式圖(見圖1)。
二、健康素養兩個路徑發展不平衡
提高健康素養主要包含兩個路徑:公眾健康路徑(public health approach)和臨床實踐路徑(clinical approach)。2007年我國就將“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寫入“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并開始了全民健康素養宣傳工作。2019年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提出十五項行動,期望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0%。當前,臨床實踐路徑下健康素養的研究依然較少。因此,國內健康素養兩個路徑發展不平衡,臨床實踐路徑下健康素養的研究和應用存在明顯不足。
三、臨床教學與考核重視不夠
提高醫務工作者的健康素養水平,能在臨床實踐中幫助醫生快速甄別健康素養不足的患者, 提高關鍵的信息傳遞效效率,進而提高患者認知疾病的水平、改善醫患關系、合理利用醫療服務、降低醫療費用、提高健康結局。目前,國內臨床醫學教育體系中,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執業醫師考核尚未包含“健康素養”相關主題。2019年,我國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在實踐環節提到了“醫學人文素養”包括:①患者至上;②最優化原則;③知情同意原則;④保密守信原則等。在執業醫師考試中,有1~2道選擇題。從執業考核環節上也未把“健康素養”提到應知應會的考查范圍。此外,國內有學者認為,加強臨床醫學路徑下健康素養教育還能有助于緩解醫患關系緊張。
四、建議
1.提高對健康素養的認知水平。首先,健康素養不僅僅是工作態度和作風,它也是一項專業技能。其次,醫務工作者的健康素養關乎患者的基本人權。我國學者關今華提出國際公認的十二項基本人權,其中有七項和臨床實踐相關:生存權、社會保障權、自決權、發展權、知情權、安全權、接受教育權。因此,應當提高對臨床實踐中健康素養的認知水平。
2.豐富臨床路徑下健康素養的內涵
學者Coleman C.A.提出了醫務工作者的健康素養的內涵:24條基本知識、27條基本技能、11條基本態度和32條實踐能力。經過梳理合并,其核心內涵概括為四類24條:
認知類:①健康素養的概念;②普通民眾對醫學知識理解困難;③醫患溝通要簡單、清晰、防止差錯;④提高患者健康素養能提高依從性、改善結局、降低醫療費用;⑤不良的溝通可能會導致醫患糾紛;⑥患者在入院、出院、轉移、交接等環節容易出現溝通問題。
技能類:①關注患者憂慮;②將醫學術語轉換為科學、準確、淺顯、易懂的語言;③使用教具、模型加強交流有效性;④引導患者說出對自身疾病理解、對醫囑不依從的原因。
態度類:①有效溝通至關重要;②每一個患者都有溝通差錯風險;③患者有“知情”的權利;④對患者尊重和同情;⑤患者獲得準確理解是醫務人員的職責;⑥充分交流信息,達到患者及其家屬期待的水平是醫務人員的職責;⑦主管部門有責任提高醫務人員健康素養。
實踐類:①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商議診療方案;②檢查患者應知應會的內容;③了解患者最近使用的藥物清單;④下醫囑時強調關鍵信息,確?;颊哒_理解;⑤隨訪時核準患者用藥,詢問不依從的原因;⑥讓患者回饋:①他們的主要問題;②醫生建議;③重要性及其原因;⑦患者的健康素養水平受到隱私權的保護。
3.納入臨床醫學教學體系
將臨床實踐路徑下健康素養的概念、內涵、醫務工作者應有的知識、態度、技能、實踐等內容構建合理的教學模塊,納入臨床醫學教學和執業資格考核中,教學上能促進醫學教育改革,臨床上能改善醫患關系。
4.獲取國際健康素養最新資源
①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文獻數據Pubmed(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輸入“health literacy”(含引號)可獲得最新研究趨勢和學術論文。
②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素養板塊(www/cdc.gov/healthliteracy/)提供公共衛生路徑下健康素養研究、評估、工具包等。
③健康素養工具網站(https://healthliteracy.bu.edu/),提供臨床醫學路徑下健康素養研究數百個研究工具,每個工具均以研究論文的形式提供詳細的報告,而且每項研究樣本不低于100人。
健康素養在公眾健康路徑和臨床實踐路徑上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二者應該均衡發展,這樣能改善公眾健康水平、改善醫患關系、合理利用醫療服務、降低醫療費用、提高健康結局,為促進健康中國大戰略協調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1]王萍.國內外健康素養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教育,2010,(04).
[2]王瑩,黃智慧,張大宏.中美兩國醫師資格考試制度比較[J].醫學與社會,2016,(06).
[3]高艷芳,郭有,邱偉.基于和諧醫患關系的臨床健康素養概念內涵與評估構建探析[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6,(05).
[4]陳川,王亞男,胡海源.居民信息素養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國內外對比研究[J].現代醫院,2017,(09).
[5]關今華. 簡論基本人權[J].福建法學,2007,(04).
[6]林蕙青.服務健康中國建設 推進醫學教育改革創新[J].中國高等教育,2018,(06).
本論文系國家社科基金(19BGL251);江蘇省高校優秀教師和校長境外研修計劃(201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