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戀
摘 要: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學習起來相對稍輕松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還能陶冶情操。但是,再簡單的學科也有困難的知識點,文言文就是初中語文的學習難點。學生通常用學習白話文閱讀的方式去對待文言文,文言文與白話文在各方面都不同,如果初中生用學習白話文的方式去學習文言文,那樣的收效非常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他們的文言文成績普遍較低。對此,廣大初中語文教學工作者要收集平時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然后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勇于創新,積極探索文言文課堂的教學模式,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文章簡要談談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模式探索
一、 前言
文言文篇章敘述的內容都非常有趣,有《世說新語》這類通過簡單的小故事講述一些人生道理的,有《〈論語〉十二章》這類教條式的篇章,有《誡子書》這類歷史名人教訓后輩的篇章,也有《西游記》這類宣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名著,這些文章既能增長學生的見識,還能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科素養。初中生在學習文言文時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讀不懂,不知道文章講了什么,其次是不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作者為了什么寫這篇文章,又抒發了什么情感在其中,所以教師探索文言文的教學模式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這些問題,怎樣幫助學生去解決這些問題,一旦解決了這些主要的問題,學習上的其他困難也會迎刃而解,學生的文言文成績也會隨之提高。
二、 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課堂中的重難點與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課堂中的重點是備課工作的關鍵
無論是白話文還是文言文,一篇文章的核心都是作者蘊含其中的感情,這是文章的重點,教師要積極善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去體會文章中的思想內涵。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課堂中的重點同時也是備課工作中的關鍵,當學生了解全文的思想感情時,他們再去瀏覽課文,就不會覺得太難了。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的《誡子書》這篇課文時,教師要明確本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以及三國時期的諸葛孔明先生對其子諸葛瞻的殷殷期望,要從情感方面入手,讓學生帶著感情去品讀這篇課文,就像“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樣的句子是表達文章中心思想的重要文段,還有“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段話的意思是“年華終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人的意志也會隨著時間流逝,最終會變得枯敗零落,如果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悲哀地守著破舊的草廬,以后后悔都來不及!”,諸如此類文段,蘊含非常深刻的感情,需要在正式授課中由教師引領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教師要在備課環節把握好課文的教學重點,這樣才能有助于正式授課的開展。
(二)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課堂中的難點是備課工作的重點
不僅是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這一教學重點,在備課環節還需要著重準備對課文難點的教學方式。實際上,相比于情感這種抽象的東西,學生更加頭疼的是文言文的詞語與語句,就像古今異義詞,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與現代所表達的意思完全不同,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對詞語理解的混亂,還有通假字,特別容易讓學生出現“錯別字”這樣的不佳情況。不只是詞語,還有語法與句法,就像倒裝句,原來很正常的陳述句,在文言文中卻要改變語序出現,還有被動句、定語后置句等,這些都是造成學生理解文言文困難的重要原因。比如“倒裝句”,這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型,為了突出強調或者句子結構上的需要,顛倒一些語序,形成另類的句子,例如《陋室銘》中的“孔子云:何陋之有?”,這句話的“何”就放在了動詞“有”的前面做賓語前置倒裝,實際的意思并沒有改變,但是讀起來的感覺就變了;例如《愚公移山》中的“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這句話的定語是“荷擔者三夫”,調整語序后形成了定語后置的倒裝句,頗有趣味。在句法語法的教學上,需要教師在備課環節重點把握這個問題,并且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幫助學生讀懂文言文。
(三)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課堂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是取勝的“最后稻草”
文言文的課文篇章與白話文文章有很大的不同,這就決定了教師在進行文言文的教學課堂時,要采取與一般課文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這是除了文言文重難點之外的“最后稻草”,能否注意到這些細節問題直接決定文言文教學的成敗。首先,文言文的篇幅較白話文更短,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多讀幾遍課文,把覺得讀起來拗口或者奇怪的文段做好標記,因為這很可能涉及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例如定語后置倒裝句,賓語前置倒裝句,這些通過閱讀的預感就能直接辨別出來。其次,文言文的時代背景,這點非常重要,因為不同的時代背景造就不同的歷史人物,注重對時代背景的點撥,對學生把握課文中的歷史人物有很大的幫助。最后,文言文的翻譯,這一直都是困擾學生的地方,也是教師需要著重去思考的教學部分,因為翻譯涉及對詞語、語法、句法以及句型的掌握,詞語需要長期的積累,這就要學生自己多花時間,然后是語法,語法和句法是翻譯文言文的基礎,有清晰的思路才能翻譯出最貼切的意思,例如“帝感其誠”中的“感”,表面看上去是“感動”的意思,實際上此處應該是“被……感動”,這就是語法的最直接應用。
三、 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課堂模式的探索方法
(一)教師積極進行情感方面的引導溝通,打造情感型課堂
首先要解決的是教學重點,也就是讓學生把握文言文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情感態度最直接的表達方式是語言,因此教師應當積極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引導與溝通,用語言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內心情感表達,打造情感型教學課堂。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的《河中石獸》這一課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文章的教學重點也就是作者的中心思想是理解“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對此教師可以針對寺僧、講學家與老河兵三個人的觀點,寺僧認為“順流下矣”;講學家認為“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而老河兵認為“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根據這三個觀點,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這樣不僅能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個問題,幫助學生形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學習方法,還能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進行思考,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與獨立思考能力,提高語文學科的綜合素養。
(二)教師積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打造內容型課堂
其次要解決的是教學難點,也就是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文言文中常用的詞語、語法與句法,這需要結合具體的課文意境去展開教學。對此,教師要以課文為根本,積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打造內容型教學課堂,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他們對文章的興趣就會大大提高。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的《周亞夫軍細柳》這篇課文時,因為本篇講述的是周亞夫駐扎在細柳營時,漢文帝親自慰問軍隊的事情,突出周亞夫治軍能力的出類拔萃,刻畫剛正不阿、治軍嚴謹的將軍形象,因此教師可以在正式授課前,通過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制造出符合文章意境的教學情境,用視頻與音頻的形式直觀地展現“風勁角弓鳴”“草枯鷹眼疾”這樣軍營氣勢磅礴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戰場的恢弘氣概。不僅如此,在必要時候教師還可以找學生來進行“角色扮演”的教學游戲,讓他們閱讀課文后,找出幾人來扮演文中的“軍士”“先驅”“文帝”與“周亞夫”,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親自“參與”到課文中,成為其中的一分子,更加容易地體會到文章蘊含的思想內涵,這樣不僅能形象生動地表現出文章的背景,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參與度。
(三)教師積極研究古漢語文字應用的技巧,打造語言型課堂
古漢語文字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就好比是一場跑步比賽,初中的文言文只是一個開始,教師要在學生剛起步的階段為他們指引好前進的方向,打下古漢語文字堅實的基礎。教師要積極研究古漢語文字在應用方面的技巧,打造語言型課堂,從語感方面建立起學習文言文的語言基礎。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的《桃花源記》這篇課文時,首先要帶著學生熟悉的是“儼然”“阡陌”“垂髫”等生字,以及“衣著”“間隔”“舍”等多音字,然后是古漢語文字的基礎之一——通假字,這篇課文的通假字是“要”,通“邀”。除了通假字,還有一詞多義,文章中主要是“志”“尋”“遂”這三個字,有一詞多義也就有一義多詞,文章中是“悉”“并”“具”“咸”“皆”,表示的都是“全都是”的意思。除此之外,還有古今異義詞等,教師在文言文教學課堂中要注意對這些古漢語文字基礎性知識的把控,學生只有掌握這些基礎的知識,才能更加順利地讀懂往后遇到的各種文言文。
四、 結束語
初中語文文言文的教學內容較為豐富,涉及很多方面,有名人的家訓,有名人的勵志故事,也有古代名將的卓然風范,其中有很多值得學生學習的東西,但是文言文不像白話文那樣通俗易懂,學生不能直接地從文字中得到自己需要收獲的東西,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去精心思考,對每一個教學細節都認真斟酌,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好文言文,提高他們對古代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課文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結合具體的文本意境進行引導,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語文文言文教學課堂的效率與質量,讓學生盡快提高他們的文言文學習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吳洪耀.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模式探索[J].青年生活,2019(15).
[2]李發文.初中文言文生本課題模式探究[J].課外語文,2017(8).
[3]束長清.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8(10).
[4]黃雪梅.初中文言文閱讀賞析教學方法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2).
[5]田俊,李柏.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