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
摘 要 我國普通高校本科生導師制在當前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概括為根本問題、保障問題和外部環境問題。進一步改善本科生生導師制,需要堅持實事求是、需求導向、精英人才培養、以人為本的原則,加強頂層設計、明確定位和目標、加強監督和指導。本文改善策略的研究為后續本科生導師制模式研究提供指導。
關鍵詞 本科生導師制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29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China,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as fundamental problems, security problem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problem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 need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demand orientation, elite talent training and people-oriented,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clear positioning and objectives, and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The research of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this paper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following research on the tutorial system model of undergraduates.
Keywords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problem; strategy
2004年12月,教育部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有條件的高校要積極推行導師制,努力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優質和個性化的服務”。本科生導師制誕生于14世紀英國的牛津大學,被譽為是“牛津皇冠上的寶石”,為英國社會培養了大量的精英人才。1869年,美國哈佛大學推行學分制改革后,引入本科生導師制,促進了學分制和導師制的融合發展。我國現代意義上的本科生導師制是由浙江大學竺可楨教授于1938年引入,但1945年被廢除。1999年高等學校擴招以來,高等教育從精英化邁向大眾化,在面臨如何保障原有教學質量的壓力下,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率先恢復本科生導師制,為本科人才培養提供了另外一種方式。
1 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存在的問題
1.1 根本問題——定位不明確
定位決定了本科生導師制的方向和目標,因此定位不明確是當前本科生導師制存在的根本問題。美國當年照搬英國“教學模式”導師制,與學分制改革水土不服。經過探索和研究,最終確立了“輔助機制”導師制定位。不同于英國的導師制模式,美國導師制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還要關注學生就業、生活、選課等問題。目前,我國高校在推行本科生導師制過程中給本科生導師制賦予了不同的定位,有的將本科生導師制定位成在輔導員和班主任基礎上的學分制配套制度,有的將本科生導師制定位成一種教學制度,有的將本科生導師制定位成教育管理制度,有的將本科生導師制定位成對課堂的重要補充。這種多元的定位導致導師不清楚具體的指導方向和指導內容,影響了本科生導師制的發展。
1.2 保障問題——機制不健全
完善的機制可以保障導師制有效開展,因此機制不健全是當前本科生導師制存在的保障問題。導師制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反映出,必要的保障機制對本科生導師制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在機制方面有以下不足:激勵機制不健全,導致導師意愿普遍不強,積極性普遍不高;運行機制不健全,導致師生之間的導與學沒有具體路徑,形成了紙面上的師生關系;監督機制不健全,導致不能有效的進行過程監督,缺少評價的重要參考;評價機制不健全,導致師生不關注指導效果,使指導流于形式;培養機制不健全,導致師生認識不統一,整體素養得不到提升。機制不健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經費不夠、人員緊缺等,不能為本科生導師制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和組織保障。
1.3 外部環境問題——生師比偏高
生師比偏高是我國高校目前面臨的實際情況,是當前開展本科生導師制面臨的外部環境問題。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后,高校生師比原本就面臨較大壓力。又因為部分教師不愿意參與本科生的指導,造成了當前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生師比普遍偏高,不能發揮本科生導師制的最佳效果。雖然,我國一些高校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實行學院制,很好的解決了生師比的問題。例如南京大學匡明學院實行“雙導師制”,為每位學生配備學術導師和生涯導師,其中學術導師的生師比不超過5:1;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在學生進入專業學習后為每位學生配備專業導師,每位專業導師最多可以指導3名學生。但是,目前學院制培養模式是一種特殊的培養模式,不具有普遍性。
2 改善本科生導師制的基本原則
(1)實事求是原則。實事求是原則是指導實踐的方法論,是開展工作應該持有的科學態度。改善本科生導師制,應該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一方面,改善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經驗,一定是要符合我國基本國情、校情。另一方面,改善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需要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教師和學生的認知、需求、愿望。
(2)需求導向原則。馬斯洛需求理論將人類的需求分成五個層次,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高等教育大眾化以來,大學生的數量激增,學生的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一部分學生有自我實現的更高追求。相反,一部分學生在學校的組織下參與了本科生導師制,沒有更高需求,積極性不高,造成了人力資源浪費。所以,在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應該優化資源配置來滿足追求更高層次需求的學生。
(3)精英人才培養原則。精英教育階段,大學教育本身就是精英教育,這是大學教育的定位。進入大眾化階段后,大學教育肩負提升國民整體科學文化素養的任務,精英人才培養變成了大學教育的一個部分。堅持精英人才培養原則,為一部分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在優勢積累效應和師承效應的影響下,這部分學生會不斷積累自己的經驗,形成自己的優勢和成果,逐步成長為一定專業領域的精英人才。同時,這部分學生在校期間還可以發揮朋輩輔導的優勢,帶動更多的學生。將大眾教育交給常規教學,同時為精英人才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即能滿足提升國民整體科學素養的要求,又能達到精英人才培養的需求。
(4)以人為本原則。學生的知識基礎、主觀能動性、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教育需要尊重事實,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是基礎的教學保障,要照顧到大部分的學生群體,但往往能夠聽到一些學生反應上課的內容太簡單,影響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雖然課后可以自主學習,但缺少老師的指導往往影響效率。本科生導師制為有進一步提升基礎的學生提供指導,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3 改善本科生導師制的基本策略
(1)加強頂層設計。從恢復本科生導師制至今,我國高校對于本科生導師制的探索是自下而上的,缺少頂層的意見指導。這就造成了各高校在探索本科生導師制過程中,產生了定位多樣、實施路徑多元等情況,嚴重影響了本科生導師制的效果,不利于各高校、老師和學生對本科生導師制形成統一的思想認識。經過近20年的探索和實踐,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在各高校實踐的基礎上加強頂層設計,明確本科生導師制的定位、實施保障等,自上而下的為有條件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高校提供制度保障。同時,在頂層設計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給予各高校一定自主探索的空間,有利于各高校結合自身的特點創新工作開展形式。
(2)明確定位和目標。生師比偏高是我國高校當前本科生導師制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也是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設計需要考慮的客觀因素。為了保證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效果,目前我國大部門普通高校還不具備實行全員導師制的條件,也就不能將本科生導師制定位成在輔導員或者班主任基礎上的學分制配套制度,也不能將本科生導師制定位成教學或管理制度。結合外部環境的實際情況,當前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應該定位成一種為有主觀需求,有進一步提升基礎的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和指導的精英人才培養方式,以提升學生思想品德、培養學生創新和獨立思考能力、鍛煉學生辯證思維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
(3)加強監督和指導。實施過程寬、松、散不利于本科生導師制的發展。因此,相關高校應該明確責任部門或者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專門負責本科生導師制的組織工作,加強對過程的監督,加強對效果的評價,將監督和評價結果作為導師、學生考核的重要參考,從而規范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的過程,進一步提升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效果。同時,還應該加強對導師制工作開展的具體指導,如何開展雙選會,保障教師和學生的合理分配;如何對導師進行培訓,提升導師自身素養等。
4 總結
實踐證明,本科生導師制對本科人才培養是有積極的影響。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應該重視本科生導師制,并將其視為高校精英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設計過程中應該充分認識到當前存在的根本問題、保障問題和外部環境問題,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當前問題形成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明確本科生導師制的定位,完善本科生導師制的保障機制。
課題項目:本文是2017年蘇州大學文正學院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項目課題“區域協同育人機制下大學導師制實踐研究——以蘇州大學文正學院為例”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魏志榮,吳勝,任偉偉.英美中三國本科生導師制模式的比較與實施[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37(01):144-148.
[2] 閆嘉,馮雨晴,王麗丹.適應研究型拔尖人才培養的本科生導師制模式研究——西南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的實踐探索[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V.43;No.256(7):204-210.
[3] 侯明艷,王偉.新工科背景下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30):37-39.
[4] 安宇,張國強,羅茗.本科生全程導師制實施現狀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4):14-16.
[5] 孟宏君.高等院校本科生導師制淺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
[6] 汪睿.當代中國大陸高校精英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5.
[7] 王雪萍.我國普通高校實施本導制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安徽:淮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