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鳳蓮
摘 要:當下的英語課程教學過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它忽略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批判性思維形成,這也導致了學生學習的僵硬化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出現的批判性思維提起重視,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文章探討了閱讀教學視角下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養成,并由巧妙解讀標題、多角度分析文本、設置不同問題、制造文化沖突等教學策略去進行英語閱讀課堂調整來關注學生的學習發展,養成學生的英語批判性思維。
關鍵詞:高中英語;批判性思維;閱讀教學
批判性思維即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創造思維做出引發,通過自我推論了解英語知識的一類思維。教師在教學時應認識到學生學習英語的一般特點,知曉英語閱讀課堂的調整方法,讓學生在仔細閱讀過程中理解整篇文章的基本內容。由課堂方法做出調整,多給學生引入一些與以往認知不同的學習知識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到知識內容與自身學習的差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批判性思維。
一、 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通過批判性思維培養,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完整的了解英語文章的布局特點。學生會透過學習反思理解到作者寫作的意圖,在教師的教學方法引導下,學生也會根據教師的學習方案去調整自己的學習動向。教師可以借此引出文章的主題,讓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了解到整篇文章的布局特點。接著教師可以播放相應的多媒體視頻,讓學生在觀看完視頻之后說出自己的看法。
這能夠加強學生對于某些文章背景知識的了解,它也在無形之中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在學生進行文章閱讀階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可在該階段引導學生通讀文章,過后讓學生標注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接著教師可以由此類初步閱讀教學方案,快速幫助學生尋找到本篇文章中的生僻詞以及難懂之處。在教師后續的講解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根據自己的不足進行知識點的補充,這樣的批判學習過程讓學生對文章產生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一般而言,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結構,教師大多會在教學之前對整篇文章做出分類。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讓學生依據部分內容進行分層學習。批判性思維的養成會讓學生依據感情色彩去推測作者的寫作意圖,這能夠讓學生抒發出更加獨到的見解。應用批判性思維,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也不會陷入某些思維定式。在學習時,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總結能力會得到提高。教師和學生會進行積極配合,它能夠完善學生的閱讀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二、 批判性思維對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作用
(一)發展素質人才
批判性思維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是越發明顯的,目前我國需要的往往是那些極具素質、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進行及時調整的新型人才。在英語閱讀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可完成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養成。
擺脫應試教育的局限,關注學生的個人能力發展,由批判性思維去向學生的深層次學習做出探索。教師也可以由某些關鍵性的英語內容融入去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敢于進行自主創新。利用批判性思維養成策略突破傳統的“代入式”教學,讓學生跟隨新時代人才的發展目標提高自我素養,開展積極學習,成為適應時代的素質人才。
(二)滿足信息發展需求
目前的時代是一個以信息發展作為根基的新時代,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也讓學生的學習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各種路標景點的英語使用頻率越來越高,這對于我國居民的英語學習能力要求也是較高的。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如果學生無法具備批判性思維,那么他們也必定會被龐大的信息洪流所淹沒。批判性思維的養成有助于學生在信息時代完成自我主動思維的激發,主動去搜集與自身有關的知識。在處理問題時針對性地選擇解決策略,以此滿足信息時代的發展需求。
(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新時代的教育發展目標是培養創新型、高素質的人才,對于這樣的人才發展目標,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有助于學生新型能力的養成。學生會依據批判性思維對現有的事物做出反思,這能夠有效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狀況。
學生會依據英語學科特點形成新的學習方法,他們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極創新、了解到事物的變化規律。在英語閱讀課堂上養成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夠加強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這時學生也愿意在課堂上發現英語閱讀學習的魅力。他們會對教師的教學情況做出大膽評價,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夠加強學生對于深度學習理念的解讀,同時它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 高中英語閱讀課堂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路徑
(一)巧妙解讀標題,養成學生的批判意識
對于英語閱讀來講,學生最先看到的往往是標題。只有讀懂標題,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他們才能夠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看懂英語閱讀標題,養成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Unit 4 Lesson 4 “Virtual tourism”這一課程時,該部分的閱讀內容題目為“Auckland New Zealand”。看起來這是兩個毫無關系的地名拼接而成的題目,但是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卻可以由此題目作為課堂引發點,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提問。這時教師提出來的問題就是這樣的——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title?Can you sa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ckland and New Zealand?What country do you like?通過對于題目的恰當解讀,教師可以由題目去設置這些英語問題,讓學生在學習時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拿到英語文章之后,學生也必定會跟隨教師提出的問題對這些內容進行深層探討。此種初步代入過程完成了學生學習思維的引發,它會為后期學生深入文本閱讀文章埋下伏筆。教師在教學時也應由巧妙解讀標題去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養成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二)巧妙分析文本,構建完整知識框架
批判性思維源于學生對于文本的正確認知,教師在教學時應對文本結構做出梳理分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基本的文本體系,知曉英語文章的構思特點。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時也會自然而然地跟隨教師去解讀文本了。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Unit 2 Lesson 1 “Modern Heroes”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針對本節課程的“reading”環節讓學生展開閱讀,學生在閱讀時能夠了解到“National hero”該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在教學時應著重對文章的第一段進行閱讀分析,讓學生說出第一段中所指的“National hero”到底是誰。這一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學生透過繼續閱讀文章也能夠了解到本篇文章中書寫的英雄就是楊利偉。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本篇文章進行多角度的分析,繪制出該篇文章的完整框架。讓學生由楊利偉在航空飛行時的感受、起飛地點、落地時間去對其進行探索,學生在制作英語結構框架圖時會不斷對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認知。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完成了學生的閱讀發展,借此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三)設置不同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質疑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對于問題做出解答的過程,教師應設置不同的問題。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以此加強學生對于英語文本的解讀。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Unit 1 Lesson 4 “City and Country”這一課程時,教師首先就可以在課堂上提出問題——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article?學生透過閱讀很快就能夠了解到本篇文章所書寫的兩個主人公就是Debbie和Paul。接著為了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的了解,教師可以提出這樣幾個問題——①What do you think the life between country and city?Which do you like best?②Where is Debbie come from?③Where is Paul come from?④What is your favorite life?學生會運用自己的語言去對英語文章進行解讀,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依照問題再次展開實踐探究。在閱讀文章時,將整篇文章分為Debbie和Paul兩部分。通過兩者之間的對比學習,探尋整篇文章的構思特點。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夠完成發展,對于不同學習小組成員的學習過程,它也突顯了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在英語課堂上設置不同的英語閱讀問題,以此養成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四)制造文化沖突,激勵學生分析文本
英語國家與漢語國家的文化是有著一定沖突的,這些文化沖突也成了教師教學的重要突破口。教師在教學時要了解到不同國家民族文化的差異性,搭建某些文化沖突平臺。讓學生在對比分析過程中了解到不同文化視角下的學習差異,以此養成自己的英語批判思維。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Unit 7 Culture Corner “English Tea and Coffee Culture”這一課程時,該篇文章著重講解了英國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學生在解讀這一篇文章時也會不自覺地將其與中國的茶文化聯系起來。透過文章分析,學生能夠了解到英國流行的“afternoon tea”僅僅只是下午茶。它具有濃厚的文化意義,這也代表著英國人的社交行為。在茶文化中,其中所涉及的蛋糕、茶具、盤子也有著一定的文化意義。在“Coffee Culture”中,人們往往通過喝咖啡來進行股票交流,所以它也與英國的股票交易聯系在了一起。教師可由“English Tea And Coffee Culture”這篇文章做出引發,讓學生比對中國茶文化和英國茶文化的不同與相同之處。在文化沖突過程中學生能夠立足于英語課堂對不同文本進行解讀,它養成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完成了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批判性思維養成對于學生學習英語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學時應以各類環節去滲透批判思維元素。由巧妙解讀標題、重點分析文本、制造文化沖突、設置不同問題等教學模式去完成英語課堂教學方案的改革,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英語課堂實施要點。將批判性思維作為學生的一種基本素養進行培養,讓學生在閱讀文本過程中進行獨立思考。在閱讀時找到其中的批判性元素,最終完成自我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小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探索[J].海外英語,2017(1):25-27.
[2]龔小栩.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儷人:教師,2014(24):85.
[3]陳雪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13):80.
[4]丁曉維.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科教文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