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玉
摘 要:在如今新課程慢慢推進的大背景下,高中學科的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今天要談及的是高中生物這個學科,在新課程背景下該怎么去優化生物學科的教學。生物這個學科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系,在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狀態,以現實生活為大背景,以課堂的教學為輔助,引導學生去探尋生物這個學科的奧妙,引導學生運用生物學科的原理去實踐,去解決問題。將生物學科多元化、生活化,使得學生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促使學生提升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提升自己的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新課程;優化策略
一、 前言
當今教育部要求的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而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的目的在于學生如何在四十分鐘之內獲取到最多最精華的知識,如何讓學生學得輕松并且能夠吸收掌握,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應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需要時刻關注的問題。課堂是每一位老師的主場,也是每一位老師專有的舞臺,是每一位老師教學的主陣地,一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課堂的教學效率息息相關,課堂效率的高低往往是一名老師教學水平的體現,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有很多,而老師的教學在其中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作為老師,我們要客觀理性的去認識我們自己的課堂教學,勇于面對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解決問題。
教育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推動,使得現階段的高中教書育人的思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在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進和課程教學手段的多元化方面,以及課程教學整體質量提升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這是值得肯定的。這些進步也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隨之提高,而教師課堂教學的創新創造與學生的綜合素質又密切相關,二者互補。生物學科方面,生活化多元化的教學對課堂效率的提升作用是顯著的。
二、 生活化的教學對于生物課改的意義
高中生物有初中生物的鋪墊,但是又大不同于初中生物,高中生物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正是如此,生活化的教學對于高中生物的教學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老師應當緊緊貼合實際并加以對教材細致的講解,賦予生物學科以生活化的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不能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而是應該結合具體的生活實例與知識點并行講解,使得學生可以在鮮活的實例中去理解知識點,去消化知識點。教師要努力去營造一種自主學習,同學們之間積極交流發問的生動課堂。高效的生物課堂,主角不只有學生,還有最重要的一名角色,那就是生物老師。作為一名生物老師,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系統的教學理論,生物學科包括其他學科都一樣,有其規律可循,生物課堂教學的方法理論就是這些規律的總結和延伸,作為一名生物學科的教師,只有學好、學精這些理論,才能將這些理論運用于課堂,將課堂更好的呈現在學生面前。深刻領會教育部編輯課程的標準以及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基礎,更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課程考核的最基本的依據,只有將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研究并且吃透,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才能讓教師在課堂上帶著明確的目的去開展教學,并且將這些目的在備課以及教學的過程中去積極貫徹,這樣。課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去研究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只研究教學的方法規律,無異于紙上談兵,很難去實現教學目的。作為一名生物老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充分發揮老師這個角色在課堂當中的主導作用,并且要確立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要把傳統課堂當中的“教”的重心轉移到當今課堂的學生的“學”當中,把傳統課堂的“老師到底應當怎么教”變為“學生到底應該怎么去學”上來,并且課后還需要不斷思考反省自己到底在課堂上教給了學生什么,學生到底學得好不好,所謂“吾日三省吾身”,我們需要將這個“省”著重地放在課后,以此在不斷的學習和反省中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知識點繁多,而且有些知識點極其難以理解。如果只是單單的拿出這些知識點灌輸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消化,這樣的教學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學生也不可能真正掌握當中的知識點。高中生物考查的不只是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有學生的運算能力,更加重要的還要考查學生的想象力和抽象的思維,如果學生還用學習初中的那種思維來面對高中生物的學習的話,是不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率的。傳統的生物教學,并不會考慮學生自身的情緒,學生到底對不對這個知識感興趣,只是一味地灌輸知識點給學生,這樣的教學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如果沒有學習的興趣,如何去用心對待生物這門學科?;谶@種情況,就需要教師緊緊貼合生活實際,從生活實際中去挑選一些生動鮮活的案例,挑選一些學生能夠喜歡的內容來輔助老師課堂知識的講解,將這些生活實際案例與知識點結合在一起,以此來豐富高中生物的課堂,為高中生物的課堂帶來更加生活化的教學,讓學生在生物課堂上感受到更多的學習樂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感興趣,能快樂地學習,善于學習,勤于學習,那作為老師的我們何須擔心課堂效率會不高,特別是存在諸多誘惑,物欲橫流的今下,學生的厭學心理比以往都要更加嚴重,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不能快樂地去學習,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誘惑,所以,提高學習效率以及課堂效率,關鍵在于老師的引導能激發出學生的興趣。有經驗的生物老師,在課堂教學時總會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學習的共鳴、思想上的共振,從而去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一個生物老師最大的成功,不是自己的學生獲得了多么好的成績,而是使學生在快樂當中去取得成績,一個成功的生物老師,會讓課堂上的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在教學中,教師隨著教學內容的不斷推進,去不斷地完善提升自己教學方法,把學生內心的情感激發出來,使得他們可以快樂地進行學習。
雖然老師在課堂上已經運用了眾多生活實際案例來幫助學生學習枯燥的生物知識,但是,案例總歸是案例,是已經發生的既定的事實,那么在經過多次的利用之后,學生可能會喪失了對這個案例的熱情,在這種情況下,假如老師還是依舊沿用已經使用了很多遍的案例的話,那么就可能會降低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使得學生不能進一步去深入學習高中生物的其他內容,降低學生學習生物的質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面對高中生物龐大復雜的知識體系,要求作為老師的我們敢于創新,大膽地去創新,積極去發掘生活中不同的案例,以此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的學習質量。
三、 生活化的課堂導入意義重大
一名老師生活化的課程導入,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意義非凡。課程導入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大致的認識,讓學生先看清楚所學知識的輪廓,但是課程導入的目的又不能僅限于帶領學生去看清知識的輪廓,如果只是單單這么做,那么就容易陷入傳統的教學模式的誤區。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就是教師只是一味地將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全部灌輸給學生,不去分析學生到底能不能吸收這些知識,而新時代的教學模式要求我們的課程導入要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階段學習生物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激發出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這樣,才能使生物課堂活躍起來而不至于死氣沉沉,能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的順利。
身為教師,不能像傳統的教學模式那般只準備單一的課堂導入模式,而是要掌握多元化的課堂導入模式,畢竟每一節課的內容都不一樣,一成不變的課堂導入模式只會讓學生覺得這節課需要學的知識是多么的無聊,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甚至讓學生產生抵觸的情緒,試想,如果學生心中產生“怎么這節課的開頭跟以前的所有課程的開始都一樣”的想法,那么這節課的效率又能多高呢,所以這要求我們教師在準備課堂導入的過程中多多觀察學生,多加思考自己的導入模式,更要求我們要敢于去創新,將課堂導入這一步驟多元化,讓其更加豐富。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不像小學初中那會那樣懵懂,對一些生活的實際案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考和觀察能力,基于這種情況,老師們可以隨機應變,運用能引起學生共鳴的生活現象來導入知識點,激發他們對于知識渴望,以此來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為生物學科的良好教學氛圍奠定基礎。
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生態環境的保護》中,共有兩個課時,分別是“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依照現在的環境情況來說,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一點都不遙遠,但是學生的環保意識并不強烈,甚至還可能是環境破壞的“幫兇”,對于自己一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全然不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通過舉一些細小的生活案例,來引導學生認識清楚環境污染的危害性,認識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行為是不妥的,是會破壞環境的,讓學生帶著清楚的認識進入課程的學習,這是一個高效課堂所必須的。
四、 結束語
學習高中生物的過程必定是無比艱難的,但是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磨刀不誤砍柴工”,努力學習的精神加上對的方法會讓學生的生物的學習之路少走彎路。
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能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高中生物教學的主要目標,只有學以致用,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不是像一臺學習機器一樣。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對生活化教學的應用,使學生對生物知識點進行深入地理解和思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箏.南陽市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2]王茜.高中生物學習發展性學生評價的討論與實踐[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
[3]李會卿.高中生物對照實驗解題“三步走”[N].學知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