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摘 ?要:一提到問題行為學生,通常會讓老師、家長感到頭痛。學生產生問題行為是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中任何環節發生問題都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導致行為問題的發生。下面,筆者將簡單談談班主任如何管理好問題行為學生。
關鍵詞:班主任;問題行為學生;尊重他們;委以“重任”
一提到問題行為學生,通常會讓老師、家長感到頭痛,腦海中便會想到那些干擾課堂、打架搗亂的學生。從班隊管理角度來看,小學生常見的問題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習慣性問題。習慣性吮手指、咬指甲、晃頭、眨眼、飲食、睡眠、排泄上的不良習慣等。這些行為習慣往往發生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消失或者減輕。
(2)情緒與情感問題。表現為焦慮、孤僻、冷漠、抑郁、多疑、過分任性、沖動和人際關系不適應等。
(3)學習問題。多發生于初入小學時期,表現為學習困難、注意力通常不集中、過度活動、控制自己的能力差,往往影響課堂秩序。
(4)社會行為問題。表現為偷竊、攻擊、破壞、說謊、不能與其他人友好相處、過分反抗或任性、拒絕上學、逃學、離家出走等,這方面問題多出現在小學高年級,往往是男生多于女生。
學生產生問題行為是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中任何環節發生問題都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導致行為問題的發生。小學生的問題行為不僅會影響學生個體的健康成長,而且,也會對班級管理帶來諸多干擾和阻礙,班主任必須高度重視。
下面就我在班級管理中如何管理好問題行為學生,談談我的做法。
一、尊重他們,試著與他們簽“協定”
問題行為學生在學習、紀律等方面約束力較差,經常受到同學、老師和家長的歧視,他們渴望被重視、被尊重。班主任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需求,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問題行為與學生進行交流,互表決心,引導學生簽定自我約束的條件。譬如,可為問題行為學生定下“十個不做”,即不欺負弱者、課堂不故意搗亂、不拿別人的東西……;班主任也可堅持“六個不批評”,即辦公室里有其他老師時不批評、反映情況時不批評、提問題和回答問題時不批評、無意做錯事不批評、獨立做錯題不批評、當著家長的面不批評。
二、用自身的修養感化他們,善于給問題行為學生說“謝謝”
在課堂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會碰上問題行為學生搗亂,如果馬上給予他們嚴厲的批評,他們是不會接受的,甚至會頂撞老師。這時如果班主任能換一種處理方式,微笑著親切地說:“有什么問題下課再說,請讓老師把這節課上完。”或者遞過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有事下課說,謝謝合作!”也許有人認為這樣做有失身份,其實不然,這是一種美德,一種修養,正是這種美德和修養感動著學生,無法拒絕老師的要求,甚至會肅然起敬,課后也會自覺地把問題解釋清楚。
三、委以“重任”,給他們提供自身價值體現的機會
人無完人,問題行為學生身上雖然缺點不少,但也不可能沒有優點。如:有的文體方面有一定的特長;有的愛助人為樂;有的責任心強……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利用他們的這些閃光點,委以“重任”,如任命他們為文體委員、體育委員、考勤值日生、學雷鋒小組組長等班干部,這樣既發揮了他們的特長,又縮短了他們和優生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使之對老師產生了親切感、信任感。
四、適當妥協,接受問題行為學生的條件
對于有錯誤的調皮生,班主任可以給他們一個緩沖的機會,允許他們提不過分的條件。如:當教師準備家訪時,他們請求不要把錯誤告訴家長;當教師要求犯錯誤的學生在班上做檢討時,他們請求交一份書面檢討……作為班主任不妨“妥協”一下,只要學生是真誠的認識錯誤,并決心改正錯誤,班主任就接受他們提出的條件,給他們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
五、雙重標準,對問題行為學生持寬容心理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班集體也有班規班紀。什么樣的錯誤應該受到什么樣的處理?經常出現過錯的學生,他們心里很清楚,他們的過錯會受到怎樣的處罰。如果教師對他們的一兩次過錯能從輕處理或者保密,將會在他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許更能觸動他們的內心,從而促進他們進行深刻的反思,或許這偶爾不一樣的處理辦法會成為他們改變的起點。
六、求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存在的價值
多數問題行為學生總有這樣的感覺:自己在班上可有可無,甚至是一無是處。老師和同學不會把自己放在心里。在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得到求助,特別是班主任的求助,他們會特別珍惜這種被需要的機會,從而也有了存在感。班主任不妨多提供這樣的機會,讓他們“幫幫忙”。借用他的鋼筆,讓他們拿教具,向他們詢問班里的一些情況等,他們雖然不愛學習,但對于這些輕而易舉就能做好的事,還是很樂意做的。這樣,他們會感受到:老師心里有我們,自己是班集體的一份子,有存在的價值。
七、留足“面子”,喚醒他們的自信心
表面看,問題行為學生沒有什么羞恥感,其實他們也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因此,對于他們的錯誤,教師要盡可能做到:上課時出現的問題,盡可能在課后解決;公共場合發生的問題,盡可能和學生個別交換意見,在學習上,給他們設計簡單的問題,批改作業時適當放寬標準,這樣,促使他們打破“破罐子破摔”的信條,喚起他們學習的信心。
八、座位普通化,創設平等的氛圍
安排座位要本著公平的原則,盡量做到沒有爭議。但是,這種看似小事的問題,往往直接影響到班主任工作的成敗,影響到學生的身心發展。不要把個別問題行為學生的座位特殊化,讓他與集體的調動同步,讓其在平等的氛圍中選擇,品性成績不宜直接與座位掛鉤。
具有問題行為的孩子大都聰明、精力充沛、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只要好好引導,他們往往更有出息。面對他們,班主任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語言和表情,而要通過多種形式,向他們表達我們的愛。在關心的同時,對他們進行深入的了解,剖析他們產生問題行為的種種原因,對癥下藥,采取切實有效的干預方法,學生的問題行為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參考文獻:
[1]楊茂蘭.淺談班主任如何科學看待學生的"問題行為"[J].青蘋果,2017,000(009):55.
[2]王鷹.班主任要善于解讀和應對學生的"問題行為"[J].思想理論教育(上半月綜合版),2003,000(001):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