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東
摘? 要: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只是將知識按部就班,填鴨式的傳授給學生,而沒有考慮學生在接受的過程當中是否將知識完全的吸收,理解,而學生在面對學習過程當中的第一反應就是為了應付接下來的考試,而不是覺得歷史非常的有意思,對李歷史感興趣。在現代的教學過程當中,很多學生在沒有教師的督促下就很難自主進行學習,這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獨自解決的能力非常差。初中是學生學習的關鍵階段,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提高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自覺學習,擺脫被動的學習狀態,專注于自身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習興趣,教學策略
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重視歷史教學的本體,通過歷史故事的形式向學生更好地闡述歷史知識,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能夠更有興趣學習歷史知識,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歷史的探索動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因為歷史具有爭議性,關于歷史故事的發生以及起源,每個學生也有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后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發表自己的觀點,自己對于世界的認識,從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歷史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歷史的課外活動,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觀看具有歷史性的視頻、影視,附近有關歷史的建筑等,提高學生對于歷史的興趣,讓學生產生更強烈的共鳴,對歷史進行主動的探究。
一、通過歷史故事的形式,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興趣
歷史是講述過去發生的事情,這好比故事一樣,在以往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常常忽視歷史的本身,而只是將歷史過程直接向學生進行闡述,這會導致學生學習的非常抽象,對于歷史的理解、記憶程度不高。而通過歷史故事的形式向學生講解歷史,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歷史故事,吸收歷史知識,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初中生的年齡比較小,對于故事的興趣非常大,通過歷史故事的形式,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更多的知識,將課本原有的內容和課外的知識相互結合,從而帶給學生更加多元化、豐富的知識,提高學生在學習時的收獲。
例如,教師可以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基業》入手,從秦始皇修筑的萬里長城向學生進行講解。通過學生都非常了解的萬里長城向學生開展故事的講解,將秦始皇開創大一統的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等,通過故事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向學生介紹,并且將一些難懂的東西,通過故事的形式向學生進行傳遞,學生也能夠更準確的接受教師發送來的信息。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成就感,同時也會激發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
二、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表達自己的觀點
歷史是一個故事,是過去發生的事情,在歷史上很多事件都有不同的影響,這也就導致很多人對于歷史事件的看法不一樣,有的人認為這件事情對于歷史有推動作用,有的人為認為這件事情對歷史有阻礙作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都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自己為什么有這樣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當中的思考,讓學生能夠更積極的參與到歷史教學中。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和其他學生分享自己對于事件的看法,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歷史課堂當中。對于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的學生,教師要讓其他學生向這部分學生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在上課時的互動興趣。
例如,隋煬帝在歷史中教師非常有爭議的皇帝,首先他開創了科舉制,使用人制度公平公正,讓有才華的讀書人能夠進入到政府任職,也使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在社會上能夠獲得了施展才智的機會,促進了社會上努力讀書求學的風氣。但同時隋煬帝也開鑿大運河,耽誤了農業生產,對勞苦大眾進行剝削,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使階級矛盾加重。教師可以在《隋的興亡》課文中,向學生進行相關的介紹,然后讓學生針對隋煬帝的一生,抒發自己的觀點,以及自己對于歷史應該如何看待,在歷史中學習到了什么經驗。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批判客觀的角度對歷史進行看待,既要看到進步的一面,也要看到糟粕的一面,從客觀出發,真正了解歷史。
三、增加歷史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共鳴
傳統的歷史教學都是教師通過課本向學生傳遞知識,但由于歷史課的教學時間相對其他科目來說比較少,學生對于歷史的印象往往不深,會導致很多事情記憶的不夠清晰。所以教師可以增加歷史的課外活動,通過戶外實踐來引發學生的共鳴,提高學生對于歷史的興趣以及記憶力。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手段,以視頻或者圖片的方式,向學生介紹一些舉世聞名的歷史建筑,并且結合相關的事件,開展綜合教學。又或者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周邊具有歷史性的建筑上開展實踐活動,讓更多的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活動收獲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興趣,主動探究歷史。
例如,在學習《盛唐社會氣》象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設備,讓學生能夠近距離的了解當時唐朝的盛狀。在影視作品當中,唐朝的盛裝得到更加充分地體現,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影視作品中尋找知識點。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附近的博物館,閱覽其中的歷史文物,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對盛唐社會氣象進行了解。教師在引導學生觀看的時候,需要通過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這一階段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怎樣的繁榮氣象?在這一階段,民族交往與交流又采取了什么樣的措施?社會風氣以及文學藝術又是如何。從多個方面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對歷史進行更細致的了解,有效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興趣。
總結: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過程當中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源泉,初中歷史教學當中,歷史故事可以很好的吸引學生,讓學生主動對歷史進行了解,提高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對講解的歷史故事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和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自己對于事件的分析,使更多的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歷史課堂當中,提高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的主動些。教師還可以開展一些課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近距離的感受和接觸歷史,提高學生對于歷史的記憶,使學生能夠體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任麗穎.初中歷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農村教育,2020(09):101-102.
[2]王紹文.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甘肅教育,2019(0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