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潔
【摘要】初中生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其德商的培養尤為重要。目前,我國關于初中生德商的培養還需進一步完善落實,本文將從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來探討初中生德商培養存在的問題及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德商培養;初中生;原因分析對策
“德商”是近幾年才被廣泛提及的一個概念,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伯特·科斯爾就在其著作《道德智商——成為靈魂健全的人》中第一次提出了此概念。而近些年關于“德商”的定義和內涵,很多學者和專家有著很多不同的定義和解釋,結合我國實際國情,筆者將德商定義為:一個人的內在道德品性和外在行為表現。在本文中筆者將以米歇爾·博芭博士的人類七大美德——同情、良心、公正、尊重、寬容、善良、自控作為標準來進行目前我國初中學生德商培養的現狀以及對策的淺略分析。
一、當前我國初中生的德商現狀及歸因分析
初中生作為未成年人,普遍年齡為12-15周歲,辨別是非能力還不強,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他們又是祖國和民族未來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更要接過建設祖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接力棒,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因此,對于初中生來說,德商的培養來說就更為重要。但當前,我國未成年人道德滑坡,越來越多學生沒有規則意識,沉迷游戲,更有校園欺凌,弒父殺母等嚴重犯罪行為,這些都直接證明著我國的初中生德商培養還需進一步加強。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教育以智育為重,德商培養未真正落實在教學中
我國很長一段時間的應試教育經歷使得很多學校仍舊以分數為主,淡化了德商的培養。根據新課程學科目標,所有科目除了有知識教學的要求外,普遍都有相應的德育要求,但部分老師將重“教書”和輕“育人”。此外,當前初中學校德育工作中更多的是強調國家層面思想理念的教育培養,忽視了學生自身德商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人類七大美德的培養,再有部分學校很少開展德商培養的實踐活動,讓德商培養停留在喊口號上面。
(二)家庭忽視學生德商培養,以學生的物質需求或分數為中心
我國當前家庭德商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父母過分溺愛孩子,在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控下,當前我國初中生中獨生子女較多。很多家庭以學生為核心,有些父母在物質方面對學生有求必應,不利于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品質,有些父母包辦學生的一切,導致學生自理能力差、脾氣大、不懂感恩、不懂同情、又不尊重他人,容易引發人際交往危機等德商低的現象。(2)部分家長素質不高,沒有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家長自身沒有科學完善的教育理念,忽視教育規律,只要求學生好好讀書,分數要高,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德商的培養,導致學生的價值取向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更有甚者賭博、酗酒,這些行為都不利于學生的德商培養,甚至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3)畸形家庭增多,傷害學生心靈。近年來,我國離婚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這直接導致很多不同畸形家庭的出現,使得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正確的引導,比如,曾經震驚全國的“硫酸潑熊”和今年發生的“北大學子弒母”等事件的主角均是來自于這類問題家庭。從客觀上來講,畸形家庭的學生更加難以從家庭和父母處學習同情、商量、自控等優秀品質。
(三)近年我國社會環境的急劇變化,部分初中生的價值觀出現偏差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種文化之間的傳播交流更為便利快捷,大眾傳媒成了這些變化當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網絡媒體的信息傳播速度之快范圍之廣前所未有,這其中不缺乏很多會導致初中生價值偏差的內容,有些營銷號等網絡媒體為了增加點擊率,謀取利益,傳播不實的、具有危害性的信息,更有外網“臺獨”“港獨”等分裂祖國勢力在毒害青少年的思想,這些都影響著初中生成為一個善良、正直、公正的社會人。
二、當前我國初中生德商培養的對策
(一)學校建立完善的德商培養體系,開展能切實提高學生德商的活動
首先,學校領導和老師應該改變觀念,重視德商的培養,構建由上而下的具有層次化的德商培養隊伍體系。其次,創新德商培養手段,可以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選擇能夠激發學生熱情,可操作的,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切實有效的德商培養模式。如,開展“我和我的祖國”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開展“學憲法,講憲法”等法制教育活動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和自控能力等,將灌輸式的德育培養模式轉化為探究式的有實效性的德商培養模式。
再次,豐富德商培養的內容,整合可利用的資源,將德商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比如,鼓勵學生多去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培養學生的良心和同情品質;參觀戒毒所,監獄等培養學生的公正及自控品質。再如,利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德商培養內容,如,教育學生“善不可失,惡不可長”“一言之善,重于千金”等培養學生善良的品質等。
(二)家長重視家庭德育,成為榜樣型家長
學生道德感的養成,需要平時在生活中積累,需要父母的不斷提醒、監督和引領。 家長要從學生能理解的淺顯道理入手,利用生活中的小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廣大家長應堅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尊重他人,家長就應提高自身修養,自尊自愛,信守諾言;要求學生學會自制自控,家長在生活中尤其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就要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求學生學會善良,家長則要多陪同學生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公益活動,服務和奉獻社會。
(三)發揮政府職能,加強輿論工具的規范管理
首先,政府應該積極發揮管理調控職能,加強對各類大眾傳媒的規范管理,尤其是嚴厲打擊傳播不健康和落后文化的媒體。引導和要求各類媒體多宣傳積極正面的符合主流的先進事例和文化現象,用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引導學生形成符合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優秀品質。其次,在社會各群體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形成向上、向善的優良風尚,為促進初中生培養和形成優良德商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
總之,中學生德商的培養不能單依靠某個孤立的環節,應該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培育,需要學校的學科傳輸,需要家庭的耳濡目染,需要與大眾傳媒的良性互動,更需要全社會的支撐配合。只有從各個方面層層滲透,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具有高德商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成為未來能夠支撐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
參考文獻:
[1]溫斯坦.德商:比智商情商更重要[M].中國電影出版社,2013.
[2]江國云.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德育發展的對策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13).
[3]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