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菊
【摘要】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個性差異和學習基礎等等的不同,學校每個班級都或多或少有“后進生”。“后進生”的教育和轉化,是教師探討的永恒話題。在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以情感化,滋潤心田;用心觀察,及時糾正;換位思考,尊重理解;耐心激勵,持之以恒;家校攜手,共促改進,就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關鍵詞】用情;用心;耐心;轉化后進生
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個性差異和學習基礎等等的不同,學校每個班級都或多或少有“后進生”。“后進生”的教育和轉化,是教師探討的永恒話題。在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以情感化,滋潤心田;用心觀察,及時糾正;換位思考,尊重理解;耐心激勵,持之以恒;家校攜手,共促改進,就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一、以情感化,滋潤心田
教師每天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也是有思想、情感,是活生生的人。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如果教師播下愛心的種子,再一點點澆水、施肥,讓師生間的情緣成為打開后進生心扉的鑰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記得幾年前教過的一個六年級瘦高男生,學習不積極主動,上課講小話,擾亂課堂秩序,作業書寫馬虎,而且經常不交作業,課間找他談話了解情況就說忘帶、忘做,學習成績在班級中下。一天上數學課,他無精打采地趴在課桌上想睡覺,筆者走到他身旁摸摸他的額頭很燙,發高燒。正好這天班主任外出學習,而且當時學校也沒有校醫,向學校領導反映情況交接好班級教學任務后,筆者立即騎電動車帶他到鎮上醫院看病。在學生輸液期間,打電話與他家長聯系一直沒有人接。學生輸完液精神狀態好轉,醫生說可以回家休息后,筆者又騎車送他回家。他家在村路邊的一家理發店,筆者送他到家時,他媽媽(繼母)沒有感到驚訝,也沒有停下手中的活,只是淡淡問了他一句:“還沒放學怎么就回來了?”在離開他家時,筆者又叮囑他按時吃藥,注意休息。后經了解得知:他父母離異,跟隨父親,父親常年在外工作,繼母對他很冷漠,極少關心他身體,也從不關注他的學習。這天之后,他堅持一個星期按時交作業,上課也認真很多,筆者也趁此利用課余時間找他聊天,關心、鼓勵他,輔導他功課,小學畢業考試他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教師用真情去溫暖學生,用實意去感化學生時,大多數學生的心田是可以被滋潤的。
二、用心觀察,及時糾正
用心觀察學生,是指老師心目中要有學生,把學生看做一群有思想、個性、情感,與老師平等的人。由于老師和學生年齡的差距,認知、想法不同,要真正了解和認識學生,需要教師用心觀察,從學生的言行舉止、情緒反應中去捕捉他們的心理活動,甚至學生在上課時看似不經意間的小動作,老師都應該從中分析學生的心理活動,并及時進行教導。
有一天,筆者像往常一樣去二年級上課,師生相互問好時,看到小張眼圈紅紅的,問其原因,他說下午第一節課樂團老師獎勵給他的一包糖不見了。此時筆者發現坐在小張前面的小劉,眼神閃爍驚慌。就勸小張說:“不要傷心,再仔細找找,說不定在你書包或抽屜的哪個角落呢?”周圍的同學也找找,看有沒有誤拿了小張獎勵的糖。沒過多久,小張的獎糖果然在小劉書包找到。小劉綽號“饞貓”,根據班上學生和前任班主任反應,一年級多次偷拿過別人的東西吃。下課后,筆者先私下找小劉了解情況并進行教導,小劉認識到偷拿別人東西是不對的,并向小張當面道歉,同時小張也給了小劉幾粒糖,作為小劉勇于承認錯誤的獎勵。之后小劉也有過兩次偷拿同學東西吃的情況,一次是午睡,一次是放學后。每次出現這種情況,筆者都及時處理,循循善誘,并聯系家長,配合教育。三年級后,小劉再也沒有偷拿同學的食品吃。
每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犯錯,作為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包容學生的錯,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他們能否認識到自己的行為錯誤,能否改過自新,與老師、家長的教導分不開。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用心觀察,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用一顆寬容、信任的心,真心誠意幫助他們改正,就能收到成效。
三、換位思考,尊重理解
學生有時的言行,從教師的角度看,難于理解。學生們總是懷著貪玩、獵奇的心情去行事,尋求心理滿足,盼望得到周圍人的表揚。然而,他們生理心智發育還不成熟,想問題欠周全,經常惹事,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此時,需要老師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學生的眼光去觀察,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就不難理解了。
小吳,二(3)班的“調皮王”,貪玩、好動,課間經常追逐打鬧,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任課老師提到他都搖頭,表示無奈。有一天去上課,看到黑板擦高高地黏貼到黑板的上面。本想大聲叱喝全班學生,讓學生提供線索,找出“真兇”。但轉念想起“老師要擁有一顆童心”這句話。于是,筆者平靜地對全班學生說:“是誰不小心把黑板擦放到上面去了,老師相信他是個誠實的孩子,會主動把它他拿下來。”話剛說完,只見小吳滿臉通紅地走到黑板前,蹦跳兩下把黑板擦取了下來。在此期間,全班學生沒有一個哄笑,都很安靜,同時目光帶有一種期待。看到這種情況,筆者想,學生們是在期待老師接下來會怎么說、怎么做吧?看到、想到這些時,筆者走近小吳摸著他的頭說:“你是個勇敢、誠實的孩子,做錯事敢于承認,全班同學為他鼓掌。”接著筆者又和顏悅色地問道:“你當時怎么會想到把黑板擦粘放到黑板的上面呢?”他說:“課間我在擦黑板的時候,黑板上面的幾個字我擦不到,就跳著擦,跳著跳著,我覺得把黑板擦黏貼在上面很好玩,也想看看自己能跳多高,于是就把黑板擦黏貼在上面了。”聽了他的解釋之后,筆者對全班學生說:“原來小吳剛開始是想把黑板擦得更干凈,只不過之后由于貪玩、好奇把黑板擦放在了不恰當的位置,老師和同學們理解你,也會原諒你……”聽我這么說之后,課室里再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沒有批評,沒有責備,而是站在理解兒童角度去引導教育。最終小吳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其他學生也接受了我的教育。看著學生們一臉的平靜,期待老師講課的眼神,筆者慶幸自己當初沒有像高懸的黑板擦一樣——高高在上,用高聲調鎮壓學生。
時代在發展,學生、家長乃至整個教育事業都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批評、管教、訓斥已經不是靈丹妙藥。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不斷學習,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和研究現代學生的心理。耐心傾聽、換位思考,正確認識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過與錯,對學生多一些寬容,對自己多一些反思。當學生覺察到你對他理解時,會甘愿地接受你的教導,甚至批評。理解學生,擁有童心是小學老師的必修課。只有理解學生,與學生平等交流,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從而有效地進行疏導教育。
四、耐心激勵,持之以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每個后進生的形成大都是持久受諸多不良因素影響造成的。學習后進生,一般表現為自卑,律己能力差,意志力薄弱,遇到艱難就畏縮不前,打退堂鼓。對待這種心理狀況的學生,教師要有始終如一的精神,經常做他們前進途中的“助跑者”,善于發現他們弱點中時隱時現的閃光點,讓他們感覺到“在我的不行中也有能行的時候”,讓他們感受到不懈努力帶來的收獲,幫助他們樹立能學會、學好的信心。上學期五年級幾個學生,數學學習基礎差,單元檢測、期末考試多次不及格,再加上疫情居家上網課,由于他們父母疏于監管,經常不上網課,不交作業,網課期間需要和必須掌握的重點知識沒學會。他們返校后學習、紀律散漫,照樣不交、不做家庭作業,喪失了學習數學的信心。看到這種情況,筆者每天下午放學后輔導他們功課,從最簡單的概念指導學習,當他們認真聆聽、舉例回答問題、按時完成練習時,筆者都及時表揚和鼓勵。經過半個月的耐心輔導,不斷激勵,幾個學生對學習數學越來越上心,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對待學習后進生,筆者一貫的做法是,從開學的第一天起,課堂、課間、課后,一直堅持到期末考的前一天,天天堅持輔導。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很難做到立竿見影,反復動搖是很常見的,作為教師,不要因為后進生出現了動搖、反復就輕易放棄,甚至潑冷水,而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長久為生,綿綿用力,持之以恒,耐心教導,使后進生在反復中不斷更新自我,端正學習態度,改正不良行為,最終達到讓后進生愛學、樂學的目的。
五、家校攜手,共促改步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兩者缺一不可。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轉化后進生,要經常與家長聯系,相互交流學生在家里和學校的表現。每次處理行為、品性后進生的問題時,筆者都會及時和家長聯系,說明情況,要求家長配合教育;在轉化學習后進生的學習問題上,除了教師在校堅持不懈輔導外,同時還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多肯定學生進步和家長辛勤付出,形成教育合力,家校攜手,共促改步。
老子說:“上善若水。”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讓筆者體悟到:“師者若水。”教師,要有一顆海納百川的胸懷,容納一切的學生,容納學生的一切。教育轉化后進生沒有固定的模式,只有教師樹立新時代學生發展的教育觀,用情、用腦、用心、耐心澆灌那一棵棵稚嫩的幼苗,才能收獲幼苗健康、茁壯成長的喜悅。
參考文獻:
[1]催璐.淺談對后進生的轉化[M].天津市南開區中營小學.
[2]華應龍.教育要給學生留下什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王建南.班主任—《我的教育案例》[M].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