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形式的傳銷產生變種,結合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的“隱形傳銷”是目前傳銷發展的方向。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網絡傳銷和普通傳銷活動的核心運作模式是相同的,通過拉人頭、收取入門費、建立層級計酬實現非法利益。網絡傳銷主要通過假借電子商務、投資高科技產品、金融互助、愛心公益、消費返利等方式進行。不同行為模式下具有不同的手段和特點。本文基于互聯網金融傳銷的法律思考展開論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銷;法律思考
互聯網金融對于我國的社會發展與金融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對于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探究也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能夠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綠色的互聯網金融環境,對于其風險防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互聯網金融概述
互聯網金融概述。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行業和傳統金融業結合發展而形成的一個新的行業領域,主要是指傳統的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平臺的技術和通訊信息技術,使傳統的金融交易模式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上實現如支付、投資、融資等業務的新型行業模式。新興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并不是互聯網和傳統金融行業的簡單相加,它不僅具有互聯網和傳統金融行業的特征和風險,還具有兩者屬性耦合風險。
二、互聯網金融傳銷特點剖析
(1)借助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傳播,交易隱蔽性強、監管難度大與控制人身自由的傳統傳銷相比,互聯網金融傳銷則借助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傳播發展會員,不限時間地點人數,只需利用互聯網平臺以匿名身份與其交易即能騙取高額收益,體現了傳銷主體的虛擬性。即便被發現疑似犯罪,也能很快將服務器轉移,托管異地或國外,隱蔽性極強。新型互聯網金融傳銷的傳播形式的特殊性極大增加了執法部門的監管和打擊難度。(2)以金融科技金融創新為傳銷標的、以低風險高回報為主要傳銷手段與傳銷標的通常為實體商品的傳統傳銷不同,金融傳銷標的則為虛擬化的互聯網金融概念。如目前熱門的區塊鏈、數字貨幣等基于新科技的金融概念。投資者對于此類傳銷活動往往難以辨別,這些以金融概念為幌子的新型傳銷活動相比傳統傳銷更具迷惑性,其危害的社會群體量級更大,社會安全隱患更高。(3)傳銷模式欺騙性強、違法成本低、受害群體涉眾性廣與傳銷模式為熟人之間交易的傳統傳銷不同,新型傳銷的傳銷人員結合傳統傳銷針對消費者心理誘騙的經驗,融合互聯網技術實現跨區域發展,因此新型傳銷具有更強的欺騙性。金融傳銷并不存在任何數字貨幣的正規交易平臺,大部分為通過項目方自建的平臺交易。傳銷者通過自行操盤控制漲跌,非法獲取高額資金,違法成本極低。在營銷過程中承諾只漲不跌,投資可獲得高額回報,拉人頭可獲得巨額返利。吸引大量無知投資者大額投資,并通過層層分級發展大量下線,受害群體涉眾性廣。
三、互聯網金融治理的法學基礎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型金融業態模式,是傳統金融改革和升級后的產物,其本身具有許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面對互聯網金融的交易模式,投資人和消費者只能通過互聯網金融企業這一唯一中介平臺獲得相關金融信息,因此需要法律來保證互聯網金融交易的公平性、安全性以及效率性等問題。首先,需要法律的約束來保障投資人的基本權益,實現互聯網金融的公平交易。需要建立相應的法律體系在事前實現風險防范,在風險發生后對投資人進行資金補償,以保證投資人的權益;其次,互聯網金融產業與互聯網技術息息相關,任何互聯網金融參與者信息都會被記錄在互聯網金融平臺,包括參與者的個人身份、家庭以及財產等敏感性數據。同時,互聯網金融屬于中心化的運營模式,所有信息數據均存在于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因此一旦發生信息安全問題,勢必導致大范圍的投資人信息泄露,因此需要法律來保障互聯網金融參與者的基本信息安全問題;最后,法律治理可以保證互聯網金融產業的資源最優配置,在保證互聯網金融企業商業盈利能力的同時,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增加市場福利,達到提升互聯網金融運作效率的目的。社會經濟的平穩發展,是推動社會經濟逐步優化與完善的重要平臺,基于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新型金融形勢逐步完善發展,新型互聯網金融經濟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主要發展動力,并逐步通過云計算和區塊鏈技術建立社會發展的新經濟渠道,通過優化現代社會資源結構,促進現代多種資源共享,在傳統經濟發展上建立新型經濟發展新理念。
四、金融傳銷防控措施分析
(一)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
制定企業進入、退出行業規范。行業準入資格監控是控制互聯網金融平臺質量和防范大規模互聯網風險的必要關卡。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進入門檻比較低,沒有正式的準入標準,因此設置金融互聯網行業的準入標準是目前緊急且重要的工作。一方面可以提升行業內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資質,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激勵互聯網競爭。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信息流通。信息流通不僅僅局限于金融行業內,也包括對外部行業的交流,首先行業內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這不僅包括債務人故意提供虛假消息,還包括平臺企業隱瞞真實的信息,為了促進本行業的信息透明,行業協會應該建立起信息披露機制。其次協會要促進本行業與其他行業信息的交流和溝通合作,任何行業在封閉的環境下都不能發展,只能逐漸消亡,所以應該由行業協會牽頭進行行業間的合作,減少行業間的交易成本,同時協會應該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信息快速并準確的流向政府,以便政府以此為據制定出更有利于行業發展的政策和法規。
(二)立法保障
金融法制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脫節是造成金融傳銷猖撅的原因之一,所以必須要健全金融行業的規章制度,規范從業者行為并提升金融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完善準入與退出機制,將法律法規制定細化到各種金融活動的流程當中,實現對金融業的全方位監控,同時還要完善消費者保障機制,加大對非法金融機構的查處力度,讓傳銷組織無所遁形。通過大數據預警對網絡非法集資進行陣地控制,目前還缺少法律對預警結果的認可,預警發生在有關公司資金鏈尚未完全斷裂之前,投資群體甚至對公安機關的查處存在誤解,甚至無視民警的勸說繼續投資,越陷越深。此時應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以有效保障陣地控制的成果。同時,對涉事公司追以行政或刑事責任的具體情形尚需要明晰,而不能簡單地以“跑路”與否來確定罪名。
(三)加強行業征信體系發展建立在線信用評估機制
用戶進行融資、理財等交易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的,如果這種信用不存在,那么自然也就沒有了互聯網金融交易的存在。所以對于處在大數據時代,完全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當前的資源建立一個用戶的在線信用評估的機制對參與互聯網金融交易的用戶進行評估并且備案,同時可以與線下的銀行等機構實現信息共享不斷完善用戶的征信體系,對于擁有不良信用記錄的用戶予以通報并限制交易;其次也可以專門成立一個專業的信用管理機構來管理征信平臺,這樣可以分工明確、實現效益最大化,為互聯網金融機構節約大量的實踐和資源,使其能夠使用戶得到真正的公平、安全的交易。
(四)開展跨地區、跨部門的聯合合作
由于金融傳銷通常會涉及多個地區、多個行業,所以需要多地區公安機關以及金融主管部門的協調配合,為此需要建立調度小組,聯合工商管理部門、網絡運營商、公安機構深入傳銷陣地,掌握傳銷組織性質、運作形式、資金流通方式及流向,必要時還需要網絡技術部門的支持以加快違法活動的查處進度。
(五)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大數據預警成效與否,信息數據是第一位的,在信息壁壘和數據孤島的困境下,大數據下的陣地控制無法真正落實到實處[7]。目前,銀行、稅務、海關等部門與公安經偵部門的信息共享依然困難,數據采集程序繁瑣,一般是涉及面廣的案件能夠迅速協調調集力量,多發的、區域性的案件難以綜合力量。同時,應當逐步取消各省根據自身發展情況自行建立的查控平臺,下好全國信息共享一盤棋,實現東西部之間、沿海和內陸之間信息數據的融合。
(六)加強互聯網技術的研發力度
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時間較短,對于互聯網安全方面的技術可能尚不成熟,但是安全的網絡環境是進行互聯網金融交易的前提,所以要加強對于互聯網技術的研發力度,升級相關技術設備同時不斷完善互聯網金融的操作流程,實現動態的密碼保護系統防止密碼被盜等情況,盡可能減少風險的發生。同時也可以提高各行各業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安全防范的意識、打造風險文化,加強互聯網金融的宣傳,實現技術上和群眾意識上共同防范風險。
五、結束語
隨著網絡應用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購物,網絡金融等電子商務衍生出許多基于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模式。相較于傳統金融來說,互聯網金融以一種全新的經營管理模式存在社會生活中,改變著社會經濟的運行方式和大家的日常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朱輝超.當前網絡傳銷的特點及防控對策[N].人民公安報,2018-08-27(005).
[2]網絡金融傳銷假借“經濟”之名[J].中國防偽報道,2018(08):1546.
[3]陽愛姣.網絡金融傳銷預警防控機制亟需健全[N].農村金融時報,2018-04-30(A08).
[4]葉媛博.網絡傳銷實證研究及打防對策[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18(01):88-93.
[5]周慧虹.遏制金融傳銷需提升公眾金融素養[N].中國審計報,2017-07-2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