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
摘要:新時期,農田水利工程在農業發展和農民經濟效益提高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提高我國經濟效益的重要源泉。為了促進農田水利建設,必須加強項目管理水平。在過去的項目管理中出現了許多問題,現在要對其進行有效的改正,從而促進農業的快速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了灌區農田水利建設及管理問題。
關鍵詞:新時期;灌區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問題與對策
農田水利灌區維修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僅可以使水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還能夠進一步提升農戶的節水意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健全的農田水利灌區維修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做好農田水利灌區的問題維修和制度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地區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水平,全面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在農田水利灌溉技術的推廣中,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緩解用水的矛盾。
一、新時期灌區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意識滯后
當今社會,建設灌區農田水利工程時,水利工程得到廣泛應用,這種工程的發展促進了各地農業的發展,因為這種工程有利于農業的發展,所以,就加大了其建設的范圍,在建設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相關的管理者管理的意識不是很強,這項工作就不能很好的展開,如果工作人員的思想意識不夠,就會使得管理工作不能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只是形式化,就不能起到其應有的作用。這種水利工程的建設和農業的發展、經濟的結構調整密切相關,目前,很多管理者認為工程的好壞和自己沒有很大的關系,國家會解決。
(二)管理機制欠缺
當前,灌區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機制欠缺主要表現在:第一,設備設施的功能和運轉情況沒有定期進行檢查,缺少專職人員對設備的使用與運轉情況做維護工作;第二,農民群眾意識不足,未能正確使用農田水利工程;第三,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農田水利工程受損嚴重,修復難度大;第四,大多數地區的灌區農田水利工程修建完成后,就無人管理,導致其很難發揮實際效用。
(三)資金投入力度小
建設完成后的灌區農田水利工程在投入使用后,仍需要部分資金支撐后期發展。但僅靠通過收取水費和水戶集資這兩種方式作為資金來源,遠遠不能維持農田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轉。一方面,我國水費價格較低,很多地區水費價格的制定都是在成本價上波動。在如此低成本下,還要拿出部分資金確保農田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轉,實在是難上加難。另一方面,水戶集資數額,集資方式都很做出一致的規定[1]。
(四)工程配套管理設施不夠完善
我國地理環境多變,而農田有多在平原、丘陵、山丘等地形上。這一情況,導致很多灌區農田水利工程適用性較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前期不細致的實地考察方式,導致有農田水利工程的地區,仍使用的傳統的大水澆灌方式,不僅出現了資源浪費,而且也影響了農業發展。特別是近幾年,農村勞動力開始到城鎮發展,留存人員大多是老弱病殘孕,所建設的灌區農田水利工程不僅使用率大幅度降低,甚至還出現停止使用的情況。
二、灌區農田水利建設及管理對策
(一)完善管理體系
對于農田水利灌區的維修和管理工作,由于沒有健全的管理體系,導致水資源濫用的問題。因此,農田水利灌溉控制部門應做好完善管理體系的工作,用科學有效的手段,實現水資源的節約。結合當地的灌溉情況建立可行的灌溉用水計劃,引導農戶采取先進的技術進行灌溉,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同時,建立完善的用水管理體系,按合理的標準收取費用,結合農戶的實際使用情況減少資源的消耗,提升農戶的節水觀念。優化水利灌溉控制體系,通過科學配置水資源,讓水資源的使用率最大化,保證水利灌溉的可持續發展[2]。
(二)增加維修管理資金的投入
普通農戶無法承擔灌溉機械的維護費用,因此給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負擔。要加強各個地區管理部門及政府之間的聯系和協調,不斷加大水利資源灌溉的經費投入,利用銀行貸款減小政府的經濟負擔,實現機械維修資金的周轉。相關管理部門要充分意識到農田水利灌溉項目在農業經營中的具體作用,要明白農業在國家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積極爭取國家對農業生產、農田水利灌溉控制的理解和支持,這樣才能獲得國家級農田水利灌溉項目的政策投資。另外,政府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收費標準,引導群眾科學節水、用水,才能減小水資源短缺的壓力[3]。
(三)推廣新式灌溉技術
農產品精準灌溉技術的應用,改變了以往多渠道灌溉的模式,有效控制了水資源的消耗問題。這種灌溉技術在農產品生長的各個環節都非常適用,是結合農產品各個時期的生長過程得出的,需要經過科學的水量設置,利用先進的傳感儀分析農產品的生長狀況和土質條件,然后判斷農田水利灌溉的基礎水量,再精準地實施對農田的灌溉工作。
農產品預報灌溉法的應用,是借助傳感儀和相關的分析設備來完成的。在這種技術的支撐下,農產品的生產狀況和長勢變化可以得到有效的計算和測量,得出合理的需水量指標,提升農田水利灌溉技術的使用效率。農產品調節灌溉法是信息時代下智能化的灌溉方式,需要借助智能機械,對土壤的環境和農產品的澆水施肥等情況進行智能化的監控,這樣就可以全面地掌握農田水利灌溉的具體情況。
(四)完善工程配套設施
做好新時期灌區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就必須完善工程配套設施建設。設備設施是管理人員在開展管理工作的首要條件,缺少相應的硬件設備,管理工作進行就十分艱難。工程配套設備設施的完善,第一,要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水利工程管理經驗,并以本地區實際情況為載體,進行適當的升級和補充。第二,原有老舊設備采取維護和升級的方式,無法繼續的設備設施則進行更換,再做好日常養護工作[4]。
三、結束語
水利灌溉是農業生產中最關鍵的組成部分,尤其在農業經濟水平不斷增長的今天,水利灌區的維修和管理工作更加重要。目前,在備受重視的農田水利灌溉工作中,很多地方都建立了現代化澆灌項目。優質的農田水利灌溉方式可以推進農業高水平的發展和農業灌溉技術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朱瑛.淺析農田灌區綜合管理與節水展望[J].建材與裝飾,2019(35).
[2]孔德和.淺談景電灌區水量管理系統建設[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