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的金融業態,能夠解決傳統金融產業中,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等諸多難題。但是單純依賴新興互聯網產業無法做到傳統金融與現代互聯網金融的有效銜接,區塊鏈技術恰好能夠解決當今金融發展中面臨的挑戰。為進一步推動區塊鏈技術與互聯網金融產業的有機融合,營造良好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局面,本文詳細的介紹了區塊鏈的定義和分類、區塊鏈技術對互聯網金融機構、信用機制以及風險控制的影響,提出了應當從政府、行業協會、互聯網金融機構、投資者等層面基于區塊鏈技術互聯網金融產業的管理對策。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互聯網金融產業;互聯網金融機構
一、區塊鏈的定義和分類
區塊鏈是一種融合了多種信息的新技術,利用P2P機制和密碼學串接保護內容的交易往來記錄,同時它也滿足了現代的互聯網金融產業的發展需要[1]。區塊鏈,其本質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全方位數據庫。其常見的四種分類: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以及許可鏈。公有鏈使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自由的加入與參與交易進程的區塊鏈。私有鏈是指某個人或某個區域擁有對特定數據的權限。聯盟鏈是指所有的參與者作為聯盟一體達成共識形成一致性的算法。許可鏈是指每一個獲得授權的節點達成共識的機制。其中許可鏈的范圍可以包括私有鏈與聯盟鏈。
區塊鏈基于融合各項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了在金融交易的過程中不可篡改和可用性,從很大程度上保障金融交易的安全。區塊鏈可以保障信息的準確和不被刪除,對偽造數據的金融參與者能夠起到震懾的作用,從而保障互聯網金融交易的可信性。區塊鏈的一大重要特色就是去中心化,不需要一個交易中心來保證交易的可信,也不需要該中心作為數據的儲存點,較大程度的減少了運營的成本,提高了互聯網金融的運作效率[2]。
二、區塊鏈技術對于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的影響
(一)區塊鏈技術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影響
區塊鏈技術為互聯網金融機構帶來前所未有的技術革新,并且當前的金融產業發展難題提供了解決的渠道,因此,近年來許多互聯網金融機構紛紛致力于互聯網區塊鏈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總的來說,區塊鏈技術為互聯網金融機構帶來了如下影響。第一,清除了過去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各項障礙。區塊鏈技術具有公開透明的特征,使很多互聯網金融機構更好地了解并進入該產業,減少了為風險防控而投入的資金與技術成本。第二,與傳統的金融交易模式相比較來看,區塊鏈技術能夠有效地減少商業運作程序與操作環節,降低了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時間和人力資本成本[3]。第三,基于區塊鏈技術,互聯網金融機構可以有更廣泛的商業模式創新空間。有別于過去的傳統技術,許多創新的商業模式難以施展。而區塊鏈能夠更好地促進不同物聯網的聯合,從而很大程度上降低合作的成本和門檻。第四,不同的區塊鏈的種類,能夠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構建多樣的技術框架,按照不同的客戶需求,能夠方便他們選擇技術層級,便于輕松的升級與轉化。第五,區塊鏈自身具備的強大的協同合作潛質,可以為不同的機構、人員提供高效、安全、簡易的交易,從而構建新型的商業關系和往來。第六,區塊鏈的技術為各大金融機構之間提供了信息與資產價值共享的平臺,可以有效地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誤判。在共同的監督管理下,能夠實現資產價值的良性配置,降低頻繁交易的頻率,維護市場的穩定,從而減少金融機構的交易風險值。
(二)區塊鏈技術對于信用機制的影響
對于互聯網金融產業而言,對信用的評估可以有效地維護產業的穩定發展,那么構建起良好的信用機制是互聯網金融產業的核心要素。其中,信用機制的構建在于對信用數據的收集與分析處理,互聯網金融企業對于數據的分析把控決定了信用的準確性,從當前看來,信用數據的準確收集和分析處理,已經構成了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但是,一些傳統的信用數據仍然是征信企業擁有權限,這些數據與企業的自身利益緊密相聯,因而無法共享給互聯網金融機構,同時,互聯網金融機構又不具備獲取這類傳統信用數據的資格,這就造成了客戶所需要的真實數據因受到限制而無法提供[4]。在這種矛盾的條件下,區塊鏈技術提供了有效的解決策略,一方面不會影響征信企業的核心利益,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地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相關的信用數據,這種雙贏的模式很好的緩解了金融產業出現的難點。
那么為了規避風險,互聯網金融產業所應該形成黑名單信用機制。雖然當前互聯網金融機構之間已經在積極謀劃有關的黑名單信用共享機制,但是這些都是基于傳統信用數據,容易存在中性化的管理機構,難以保證數據的準確與安全。另外基于傳統信用數據,黑名單信用機制共享系統存在的周期與數量維護起來有巨大的難度,同時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分析、更新不及時,影響金融機構對于信用數據的應用。而區塊鏈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構建完善的黑名單信用機制。這一機制的布局如下,首先各大金融機構共同探討信用黑名單的登記規則,在此基礎上進行信用數據的有償共享,隨后,他們利用區塊鏈技術,對于黑名單信用數據進行儲存并且加密保存,之后各金融機構即可有償的使用黑名單信用機制。
(三)區塊鏈技術對于互聯網金融產業風險控制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產業能夠興起并且逐步壯大,其根本就是能夠有效地把控風險帶來的影響。金融產業有一條原則就是風險與收益并存,高收益也會帶來高的風險,那么對于傳統的金融產業還是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產業,在獲得高收益的基礎上都應當有效地控制由此伴隨而來的高風險。傳統金融產業經歷了長久的興衰,已經構建了一套相對完善的風險,控制流程即是發現風險、判斷風險、選擇策略、控制風險、監控風險、最后總結風險。但是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產業缺乏風險控制的經驗,如何有效地控制高收益帶來的風險,是互聯網金融產業面臨的重要挑戰。區塊鏈技術恰好可以為互聯網金融產業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在追求潛在收益的同時,也能夠兼顧資金的安全性[5]。事實上,區塊鏈技術在互聯網金融產業中控制風險的方式就是構建信用機制。將客戶進行合理劃分,對于白名單上的優先級客戶,因為他們具備良好的信用,可以為他們提供金融服務來確保收益;對于黑名單上的高風險客戶,互聯網金融企業應該盡量減少與其合作,因為信用缺失的客戶帶來的風險比收益可能更大;對于未加入信用機制的客戶,利用區塊鏈技術共享平臺對客戶的收支狀況和貸款記錄,快速判斷這些客戶的價值和風險值,為互聯網金融機構帶來可信任的評估,從而降低風險。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還能夠在機構的金融交易當中防范非法行為。區塊鏈技術能夠儲存和加密數據,無人有權限篡改數據,極大地保護了參與者之間的交易安全。同時,基于區塊鏈的技術,所有的交易過程與環節可以實現智能化,減少人為干預,降低非法的人為操作帶來的風險。區塊鏈技術還能夠追溯交易的過程與結果認證,從而減少了偽造帶來的巨大交易風險。
三、基于區塊鏈技術下互聯網金融產業管理對策分析
第一,政府機構應建立健全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產業管理的法律體系。需要我國政府法制部門與我國的央行切實地履行經濟立法職能,遵從立法原則,并且與互聯網金融產業區塊鏈市場的發展動向相適應。政府應當根據政策法規設置互聯網金融產業的市場準入門檻,設定行業的準入標準。在對于金融產業專項的整治方案指導下,強化對于互聯網金融產業的市場監督管理,靈活利用區塊鏈技術監控鉆金融漏洞的違法行為,加大對于不法分子的懲戒力度,為互聯網金融產業營造良好的市場交易環境[6]。
第二,應當建立專門的互聯網金融產業行業協會與管理委員會,采用科學合理的運轉方式,促進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自我約束與自我監督。同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應當建立健全從業的制度規范,合理的規劃互聯網金融產業的發展與未來走向。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也應當學習其他國家優秀的管理經驗與運作模式,完善我國在區塊鏈技術推動下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的不足,同時鼓勵優質的區塊鏈技術與產品走向國際市場,逐步提升我國區塊鏈在國際金融產業中的競爭優勢。同時,區塊鏈技術融合了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當加強產業集群建設。各項技術之間密不可分,應當統籌區塊鏈相關產業的總體布局,將個信息技術產業的建設匯聚一起形成合力,相互補充,為上下游的產業鏈提供可持續的力量源泉和不斷發展的生態圈。應該開展區塊鏈應用的試點工作,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領域,積極的推進知識產權保護、信用機制的維護等相對簡單的場景應用,做好這些領域的試點工作,積累和完善區塊鏈技術在互聯網金融產業的應用經驗。
第三,我國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應當構建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框架,重視區塊鏈人才的培養,同時打造區塊鏈技術的開發應用布局。在技術的創新研發上,鼓勵優質的企業推動互聯網金融區塊鏈聯盟,共同打造透明的信用數據共享平臺。在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過程中,互聯網金融機構是區塊鏈技術市場的重要角色。因此,互聯網金融機構之間應當構建協同機制,達成合作共識,推動技術研發,并共同攻克區塊鏈技術的核心難題。當前區塊鏈技術在信息檢索、數據儲存與隱私,保護等諸多方面仍然存在可提高的空間,當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互聯網金融的不同場景時,也存在著不同的安全需要。因此,企業與高校和政府之間應當加強合作,促進產學研的結合,加強核心問題上的攻關創新,促進區塊鏈的成熟和逐步完善。在未來的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中,共同擴大區塊鏈到核心技術在金融產業中的應用規模,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同時獲取更高的收益。
第四,作為投資者,應當遵循互聯網金融產業的交易規則與程序,遵守法律法規的,杜絕一系列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違法的金融操作的行為。投資者也應當為國家在涉及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互聯網金融產業管理相關立法工作提供合理的意見與看法。同時,要不斷學習,加強對區塊鏈技術的認知理解,防止在互聯網金融產業從業過程中盲目跟風,規避受到欺騙的風險。一旦發現不法分子給自身帶來的經濟利益損失,投資者應當及時地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身的權益并保護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李長銀,李虹含,高寒,陳濤.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趨勢及其對金融業的影響[J].海南金融,2017(02):31-37.
[2]徐若瑜.區塊鏈對互聯網金融的影響及應用[J].財會通訊,2017(26):94-97.
[3]陳迪芳,張金林.區塊鏈技術下價值互聯網對傳統金融機構的影響[J].財會月刊:下,2017(33):51-56.
[4]王影,丁利杰.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發展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9(29):162-163.
[5]羅亮.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創新[J].銀行家,2019(08):47-49.
[6]陳濤.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系統設計與實現[D].廣東工業大學,2019.
作者簡介:
吳萌(1981.10-),女,漢族,河北保定,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互聯網金融研究,三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