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規模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競爭越加激烈,買方市場越來越占據主導地位。制造業企業為了鞏固、擴大市場份額或降低庫存,不可避免地采取賒銷來穩定、爭取客戶。賒銷給企業帶來便利和經濟利潤。但應收賬款是一把雙刃劍,即為賒銷企業的正常生產提供資金支持,使被賒銷企業獲得經濟利益同時,也會造成應收賬款規模較大,增加應收賬款管理難度,造成應收賬款壞賬、呆賬出現,很大程度上會給企業的經營戰略、經營決策、財務決策帶來風險。本文在分析應收賬款管理重要性的基礎上,對應收賬款形成的原因及解決辦法進行分析,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制造業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對策措施
應收賬款是企業因銷售行為形成的一種債權。是指制造企業為銷售產品,應從購買方收取的全部款項。應收賬款產生的原因:一是增加銷售額。二是減少庫存。三是企業實力證明。制造企業供應鏈與銷售鏈產業延伸很長,并且供應商和客戶多為生產采購、加工企業,銷售周期非常長。外部宏觀經濟政策、國家產業政策、市場經濟因素等也對企業影響較大,因此制造企業應收賬款增加,部分企業因無法及時收回貨款造成經營現金流經常為負數,現金中斷,無力正常運營周轉,給企業造成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在目前中美貿易戰摩擦升級的外部情形下,企業面臨困難和壓力更大,加大了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近兩年,對于大部分制造企業來說,寒冬來臨,有些優秀的企業出現銷售的貨款不能及時收回,沒有充裕資金償付到期的貨款及其他債務,違約風險加大,甚至無力償付到期債務以至于最終資產不抵負債,導致破產或倒閉。企業的管理層必須高度重視應收賬款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根據當前外部經濟環境和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結合市場發展變化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審時度勢、因地制宜,及時調整和制定應收賬款管理制度、目標、政策,加速收款時間,提高應收賬款周轉效率。
一、 制造業企業加強應收賬款管理的重要性
應收賬款,是購買方占用了銷售企業的資產。資產是有時間價值的,隨著時間增加資產成本會加大。應收賬款余額越大,收賬的時間越長,應收賬款隱性成本-機會成本(持有應收賬款而喪失的其他收益)就越高,產生壞賬、呆賬的風險越大,收賬費用及成本加大,一般對于利潤增長不利,更嚴重的會造成企業資金流斷裂,加劇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降低縮短應收賬款余額,縮短收賬的時間,就提高了應收賬款利用率,提高總資產周轉率,最終提高企業資產盈利能力。大部分企業,只要經營過程中出現資金缺口,采取的辦法就是尋求外部融資或支持。對于企業經營和發展所需資金缺口,不能單純靠融資或“等靠”來解決,首先要通過企業自身資金管理來實現補缺,而通過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實現營運資金流入,是一個主動積極而且自發性融資的方式。高效合理的應收賬款管理,可以為企業增加凈營運資本,降低制造企業的資金成本,提高營運效率。
二、 制造業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應收賬款重視不足,未納入企業經營戰略中
制造企業一般前期投入比較大,所以企業規劃戰略一般會把市場占有率和利潤最大化放在第一位。制造企業從廠房建設、設備、技術、人員、材料到生產產品,成本費用支出非常大,經營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成本費用,只有通過提高銷售量,擴大市場占有率,才能實現成本回收及利潤增長的戰略目標。但是提高銷售量并擴大市場占有率,一般會造成應收賬款余額呈增長趨勢,造成企業大量資金占用,資產利用率下降,經營性資金不夠又會融資,造成資金成本加大,甚至可能出現現金流斷裂。從統計數據來看,制造企業應收賬款余額規模在報表上的占比日益增加。這與經濟環境變化有關,也與企業經營戰略,應收賬賬款管理重視不足有關。在企業組織管理結構中,大部分企業沒有應收賬賬款管理部門,即使財務部設有應收賬款會計,但是與其他各部門協作不到位、不明確,對應收賬款對賬、信用、收賬等一系列問題無法落實到相關部門的相關責任人。
(二)沒有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
應收賬款信用政策和制度往往表現于形式文件,落不到實處,加大應收賬款管理的壞賬風險和企業經營風險。大部分企業沒有信用管理意識,沒有引起重視,因為企業信用制度不健全。一個企業的信用在社會活動中越來越重要,對于企業開展經營活動影響很大。信息化時代,數據共享的好處讓我們以各種方式獲取客戶的各種信息。在我國目前商業信用體系建立以及對失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企業失信成本不高,因此易造成企業不誠信。所以要加強信用體系管理。現在有些企業在這方面沒有關注,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沒有全面了解客戶各方面的情況,沒有建檔案并根據各方面情況綜合評價信用,賒銷政策往往主觀性判斷和決定。對于客戶沒有盡職調查,沒有建立客戶資信檔案。未針對不同客戶的資質、履約情況,資金能力、銷售額、收款做全面分析,制定不同的賒銷政策。往往主觀決定賒銷,銷售部一味追求銷售額,忽視客戶信用,讓一些信用不好的客戶享受過多的信用政策,造成一些優質客戶沒有充分享受信用政策,以達到擴大銷售的目標。同時對信用不好的客戶沒用針對性的信用政策,造成導致應收賬款的收賬成本加大,也可能無法收回貨款。
(三)沒有健全的企業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及考核制度
在管理制度和模式上,企業對于應收賬款管理大部分都簡單化、形式化。組織結構設立、人員配置情況、信息化水平都比較低。信用政策由誰制定、如何分工執行、流程如何、如何審計監督、 如何信息交流反饋的內部流程管理水平也不到位。財務部應收賬款分析,多數停留在事后表格分析、數據分析,應收賬款報表,賬齡分析報表,難以做到信息共享,無法落實到過程動態管理,及時反饋。通常由銷售部門制定企業的信用政策,但在實際業務過程中,為追求提高銷售量和業績,追求短期及個人利益而忽視信用政策執行。沒有審核監督部門對信用管理執行全流程審計監督。應收賬款考核機制不健全,形成相關業務部門、相關人員對應收賬賬款管理的責任心不強,覺得那不是自己的事情,也無積極性。各部門間因職能不同,各部門利益點不一樣,因此無法統一目標,實際工作各自為政。無有效的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及考核機制,加大應收賬款控的風險,給企業經營帶來損失。
三、加強制造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和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制度
為了占領市場、提高銷售量、增加利潤,應收賬款在報表上的金額越來越大,流動資產的流動性越來越差,制造企業對于應收賬款的管理,要引起高度的關注并管理好,規避應收賬款的壞賬風險,資金被應收賬款占用并浪費的風險。提高應收賬款管理級別,由企業負責人參與并制定相關政策的制定和頒布,由上到下,垂直管理。組織相關員工學習相關政策和制度,貫徹于日常工作業務活動中,提高工作效率。賒銷方案,信用評體系,應收賬款管理細則、壞賬核銷權限等,這些制度可以通過企業負責人董簽發。建立制度,然后要在執行力方面高度重視。應設置專門的應收賬款管理部,由財務部、銷售部、法律部、審計部等負責人組成。銷售部負責合同執行、應收賬款催收、客戶資料收集。法律部審核銷售合同、貨款催收函的格式條款是否符合標準,規避法律風險,參與關于應收賬款執行中的催收,仲裁、司法等事宜。財務部負責應收賬賬款數據記錄、應收賬賬款報表、賬齡數據、信用政策執行數據,壞賬預警數據等。審計部負責審計,監督和處罰。
(二)規范完善信用評價體系
我國企業對商業信用重視不夠,企業失信懲罰制度不完善,力度也不夠。但隨著開放的經濟格局,稅務金三系統的建立,國家征信系統越來越完善。對于制造企業來說,收集客戶經營信息、財務信息,建立自己的客戶信用評價體系將更加便利和完善,也是適應全球化經濟發展的要求。應收賬款管理重點就是要規避壞賬風險,而完善的客戶信用體系有利于規避風險。應收賬款的管理應授權專門部門負責。銷售人員收集客戶真實有效的資料。針對賒銷客戶,要提供客戶的資產規模、資產負債率、信用評級、預計賒銷規模等。同時注意不要迷信上市公司或國企背景,對企業經營范圍,經濟實力調查要落到實地,可以通過客戶相關聯的公司進行側面了解,全方面深入掌握賒銷客戶的情況,針對性確定信用政策,如具體每個客戶的授信金額,授信期限等。而且以后的合作經營中,要持續有效監督和跟蹤客戶的信用情況,如果有變化,要及時調整客戶的管理方式。財務部根據收集的資料,財務核算分析,根據管理要求和財務風險等級對信用等級評分。應收賬款管理部,根據客戶的信用調查結果,信用評分,制定明確的信用政策和審批程序,并報上級批準并執行。每年初,由應收賬款管理部門針對客戶的信用執行情況及最新的信息變化修改信用政策和審批程序。并且,要根據經濟運行情況調整信用政策,如果經濟發展有良好的趨勢,可以適用放寬的信用政策,同時為搶占市場份額適當調整加大賒銷產品量。如果經濟情況不樂觀,就調整并收緊信用政策,并加大對客戶信用實行差異化分類管理,對信用好的,銷售規模大的客戶保留并支持。
(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及考核體系
提高全員應收賬款管理意識,并建立健全信用評價體系后,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和績效考核。制造企業內部對應收賬款管理的各職能部門的應職能劃分明確,有序銜接,相互制約,由相應部門進組織、考核、制約。由應收賬款管理部門統一協調應收賬款管理工作。信用政策制定后,不能隨意更改,如有必要確實需要修改,具有充分依據也需要經過嚴格的程序審批。對應收賬款政策具體的執行內容,流程,責任,權利等要明確劃分部門及責任人且獨立開展,每一個工作要明確到相關部門、相關責任人,并對執行情況績效考評,納入個人和部門績效考核中。銷售部人員,誰銷售誰負責收回貨款,應收賬款回款率可以作為考核銷售人員的業績批標。完善獎罰制度,對銷售人員建立綜合考評制度和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譚飛.如何加強制造業企業應收賬款管理[J].中國市場,2019(24):62-63.
[2]錢慎.制造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19(24):68-69.
[3]高銀雪,楊亞軍.制造業企業應收賬款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04):153-154.
[4]鄭俊杰.制造業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經貿實踐,2018(06):229+231.
作者簡介:
黎英,成都小管佳財稅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