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新課標實施以來,教育部較為重視學生課余體育鍛煉,主要是因課余體育鍛煉,不但是體育教學的重要部分,而且能夠全面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是教育中較為重要的學科。但是,目前我國課余體育訓練由于受傳統體育教學的影響,存在一些影響因素,導致訓練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升。為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課余體育教學鍛煉,這對我國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較大促進作用。
關鍵詞:新時期;課余體育鍛煉;影響因素
我國體育教學主要是通過具體體育項目提升學生身體素質與體育技能,其中課余體育訓練是體育教學中較為重要的構成部分,并且在此基礎上是提升學生體育活動興趣的重要方法,從而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習慣。但是,因傳統體育教學思想,教師對課余體育訓練重視度不夠,甚至一些學校沒有開設課余體育訓練教學環節,導致體育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需要找出課余體育訓練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在此基礎上制定針對性訓練方法,從而全面提高課余體育訓練質量,為體育教學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課余體育訓練的影響因素
(一)社會因素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有較大提升,但是一些傳統思想依然對日常生活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較多家庭中父母忙于照顧家庭,體育鍛煉積極性較低,并且子女體育鍛煉意識與家庭觀念有較大關系,同時受到學習壓力影響,課余時間被學習任務占據,即使有大量課余時間,學生較多玩游戲、聊天以及上網等,此外,教師與學生受我國社會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將考試首要任務,沒有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二)學校因素
首先,學校領導層對學生課余體育鍛煉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普遍認為開設了體育課程,不需要進行課外體育鍛煉,這就無法在學校中形成良好的鍛煉氛圍。此外,教師過度重視學生學習成績,在較多情況下占用了學生體育教學時間,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通過體育教學進行體育鍛煉。其次,較多教師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大大降低了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致使課外體育訓練很難實現[1]。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學生的主要生活環境,在此基礎上影響著學生自身各種觀念,由此可以看出,家長對課余體育訓練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近年來,較多家庭為學生制定了各種學習計劃,不但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無法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此外,學生學習成績也會影響家長對課外體育鍛煉的態度,由此可以看出,家長是課外體育鍛煉較大的影響因素。
二、新時期課余體育訓練對策
(一)教師鼓勵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
21世紀,是人才競爭,也是知識的競爭,因此學生學習壓力比較大,若學生長期處在高壓之下,身體素質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在較大程度上也會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為此,教師需要轉變傳統體育思想,鼓勵學生通過課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不但能夠降低學生壓力,而且還可提高身體素質[2-3]。此外,教師還應增加與學生的交流時間,以此了解學生對課余體育鍛煉感受,能夠制定出適合學生的體育鍛煉,以此有效提高課余體育鍛煉質量。
(二)協調體育教學與其他教學
由于課余體育訓練主要在課下實施鍛煉,教師應當嚴格制定管理制度,在規定時間內學生應將時間用在體育鍛煉中,并且不能耽誤其他學習時間。為此,不同學科教學需要進行密切溝通,有效協調體育教學與其他教學時間,避免產生沖突,此外,各科教師還應增加交流時間,對學生體育訓練與文化課成績情況進行全面了解,以此構建跟蹤檔案,并將學習狀況轉告家長,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效對不同學科時間進行協調。
(三)完善考核機制
學生在進行課余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需要接受教師與家長的監督,并且定期對訓練內容進行全面考核,其中考核內容主要有訓練成果與賽事成績,同時領導層還應對學生體育鍛煉進行專項考核,包括體育鍛煉以及文化成績,對考核成績優異的學生給予獎勵,并對表現優異的教師開展表彰大會,這在較大程度上能夠提升教師開展體育鍛煉的積極性[4]。
(四)提升訓練水平
課外體育訓練水平會對訓練效果產生較大影響,并且會對比賽成績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在較大程度上也決定著課余體育訓練能否長期持續。為此,需要尋找專業教練員幫助學生提高鍛煉技能,若學校資金有限,可以聘請有經驗的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化訓練,為提升訓練水平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還能夠吸引更多優秀體育特長生,這對保持運動隊成績具有較大促進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課余體育訓練對學生身體素質與未來發展具有較大促進作用,為此學校與家長應當充分認識課余體育訓練對學生的重要性,并且在此基礎上改變傳統體育觀念,提升思想認識,同時大力支持體育訓練教學,以此使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培培.普通高校課余體育訓練方法與競賽活動的改革策略研究[J].運動,2017 (20):79-80.
[2]吳軍鵬.中職學校課余體育訓練中的運動損傷與防治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7 (4):113-114.
[3]周平.高校課余體育訓練制約因素及解決途徑思考[J].青少年體育,2017(12):116-117.
[4]雍梅.如何在中小學課余體育訓練中滲透德育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7(6):74.
作者簡介:劉林(1987-),男,漢族,河南睢縣人,學歷:碩士研究生,專業:體育教育訓練學,職稱: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