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楠 周德來
摘要:近年來,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國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但是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依舊存在一定不足之處,這就需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以此提高教學質量,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發展提供有利支持。為實現這一目的,本文就針對素質教育中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進行探究,希望能為相關從業者提供有效參考依據。
關鍵詞:素質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
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生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作用。然而在實際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所采用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過于落后,難以保證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整體質量,也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面對這種情況,有必要深入分析素質教育中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促使教師能夠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開展提供有利支持。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一)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體育課程的主要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并非是為了學習某項技能,也不是為了獲得競賽的勝利,而是為了促進身體健康發展。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保證學生具有健康的體魄,才能夠保證學生以良好的狀態進行學習、工作和生活。例如在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培養學生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作為目標,與體育運動、衛生保健、心理、生理、營養、安全、環境、社會等各學科的知識相融合,便于實施素質教育的綜合實踐課,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識,并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在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其思想意識也得到強化,能夠充分體現出我國民族的生命力[1]。
(二)激發運動興趣,培養終身體育理念
興趣是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活動中的主要動力,只有保證學生具有良好的體育運動興趣,才能夠保證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目的。因此,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強化自身素質的同時,積極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進而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及價值。例如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體育知識,也要努力學習心理學與教育學相關的知識,并深入了解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而以個性特點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有效進行,實現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理念的目的。
二、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一)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體育鍛煉
首先,需要提高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認識,充分認識到這一課程的目的就是鍛煉身體,并不需要像其他課程一樣完成某個學習任務,進而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自主鍛煉意識。同時,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對運動項目進行確定,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鍛煉時間,以此保證學生的身體鍛煉效果。其次,需要提高體育鍛煉過程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夠在愉悅的體育學習環境下掌握運動技巧。最后,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例如在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對本節課的鍛煉內容進行設計,讓學生根據不同項目進行分組活動,可以是關節操,也可以是繞操場跑等等,發揮教師在體育鍛煉過程的巡視指導作用。為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鍛煉或游戲,與學生共同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2]。
(二)靈活運用網絡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講解示范方法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很難保證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不利于課程教學的順利進行[3]。但是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體育教學中,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將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具體地展現出來,進而保證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同時,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對錯誤的動作進行更加直觀的展現,幫助學生突破體育學習中的重難點,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拓展,使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進行教學示范的時候,由于教師的示范動作是快速且連貫的,整個動作完成的時間較短,導致學生無法清晰地看到教師的動作,也就難以理解這些動作。此時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對這些動作進行慢放,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到動作,進而對其產生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及學習質量的提升。
(三)開展課堂教學評價,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多元化的價值觀”受到廣大群眾的追捧,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評價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將學生的體育健康充分體現出來,其中不僅包括了學生的體育成績,也包括了學生個人能力的差異,突出人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結合體育教學的過程及結果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進而將學生自我努力的進步程度反映出來。在大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其教學評價逐漸從封閉式轉變向開放式,評價內容不再局限于教學目標是否實現,也包含了學生主體因素、各種環境背景及外部的變量等等,能夠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基本內容進行掌握,且評價內容也更加全面。總之,為實現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既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也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及教學資源匹配度的評價,以此促進大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朝著更好地方向不斷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是當前我國教育教學的薄弱點,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對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認識不夠全面,以致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發展受到較大影響。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及時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進行轉變,確保其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琛.高職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的困境及對策[J].科技資訊,2019,17(18):145-146.
[2]楊曉蓉.高職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現狀與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6):146-148.
[3]樊曉佳.大學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研究[J].才智,2017(15):168.
課題名稱:素質教育背景下“互聯網+”與體育健康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創新研究? 編號是YDJGZ02019003
作者簡介:劉楠(1983-),女,漢族,黑龍江大慶人,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講師,本科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