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王宇軒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以東華理工大學FS舞蹈啦啦隊16名學生為例,目的在于通過進行功能訓練后,對舞蹈啦啦操運動員基本平衡能力和專項平衡能力的影響,研究發現:(1)以單腳閉眼全腳掌持續時間為基本平衡能力測試內容,實驗后,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功能訓練對運動員的基本平衡能力有積極的影響。(2)以阿拉C杠轉、屈體分腿跳、左右腳抱腿平衡5s為專項平衡能力測試內容,實驗后,功能訓練的訓練計劃對舞蹈啦啦操運動員的平衡能力有促進的效果。
關鍵詞:舞蹈啦啦操;平衡能力;功能訓練;訓練方法
舞蹈啦啦操在進行成套動作時,既要完成復雜多樣化的舞蹈動作,又要完成整齊劃一的難度動作,因此更具有觀賞性,深受大眾的喜愛。但同時也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平衡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功能性訓練需要多關節共同參與、將自身體重作為阻力的訓練方法,將會有效提高,在比賽或表演時舞蹈啦啦操運動員的平衡能力。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舞蹈啦啦操運動員平衡能力的功能訓練方法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數據庫,檢索關鍵詞,搜索相關聯的期刊或者博碩士優秀論文,通過東華理工大學圖書館,查閱與舞蹈啦啦操、功能訓練等有關的書籍,在充分了解功能訓練的理念基礎上,制定有利于提高舞蹈啦啦操運動員平衡能力的功能性訓練方法。
2.實驗法
本次實驗選取東華理工大學FS舞蹈啦啦操隊的 16 名運動員為實驗對象,確定實驗組8名運動員和對照組8名運動員的身高、體重、訓練年限與專項能力無明顯差異。通過為期8周的功能訓練,測試16 名運動員的基本平衡能力指標與專項平衡能力指標,比較兩組實驗訓練前后的測試數據得出本次研究的結論。
3.數理統計法
實驗后得出的指標數據,將通過Excel軟件進行整理,并在整理之后對實驗所獲得數據進行分析。
4.訪談法
通過參加全國啦啦操精英賽、全國啦啦操總決賽、公開賽等大型賽事,與多位專家和教練,進行訪談和交流,更深入分析功能性訓練,在舞蹈啦啦操訓練中的應用和價值。
二、結果與分析
(一)功能訓練的設計理念
人體運動有三個軸,即失狀軸、額狀軸、垂直軸,對應的有三個面,即所貫穿的矢狀面、額狀面、水平面,而這三個維度對于功能訓練的運用有著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舞蹈啦啦操運動員不僅僅是完成一個簡單的動作,在不同的運動面上,需要設計到多個關節同時參與運動。因此在進行功能訓練設計時,不僅需要合理有效的調動運動員各個關節,還需要圍繞三個維度進行動作的設計,使更多的關節和環節來參與啦啦操運動,滿足功能訓練理念的需要。
(二)實驗法的具體操作過程
1.實驗對象的分組
在表1中,實驗對象的年齡范圍為19-21歲,平均年齡都是20歲,訓練年限均為2-3年,這是因為受試者的運動員均為大三大四學生。實驗對象的平均身高沒有差異,16名運動員的平均體重,分別為52.5kg和52.7kg,平均專項練習成績得分分別為69.60分和69.58分,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進行試驗前均無明顯差異。
2.實驗時間
2019年11月4日-2019年12月27日,共計8周時間(見表2)。
3.實驗內容
實驗組的主要訓練內容,是在功能訓練理念的基礎上,融入舞蹈啦啦操平衡能力的特點,以此制定相對應的訓練計劃,共計8種練習動作;對照組進行身體素質訓練,共計8種練習動作(見表3)。
(三)實驗前后舞蹈啦啦操運動員的平衡能力測試情況分析
1.基本平衡能力測試情況對比分析
表4中,基本平衡指標選用了左右腳閉目全腳掌站立,從表4可以看出,在功能訓練前后,對照組的左腳閉目全腳掌站立平均提高了6秒,左腳閉目全腳掌站立平均提高了5秒,而實驗組的左腳閉目全腳掌站立平均提高了9秒,左腳閉目全腳掌站立平均提高了10秒,說明實驗組基本平衡能力提高的明顯,而對照組的基本平衡能力成績提高的沒有明顯的差異。說明功能訓練的訓練安排,對于提高舞蹈啦啦操運動員的基本平衡能力是有效果的。
2.專項平衡能力測試情況對比分析
表5中,專項平衡指標選用了,代表轉體難度的阿拉C杠轉和屈體分腿跳,代表柔韌與平衡難度的左右腳抱腿平衡5s,在實驗前后對運動員根據專項難度表進行打分,從表5中可以看出,對照組阿拉C杠轉和屈體分腿跳,分數平均提高了3分,左、右抱腿平衡控 5 秒動作的專項平衡能力平均提高不到1分,在實驗前后沒有呈顯著性差異,但運動員的專項平衡能力總成績有顯著性提升,說明單一的身體素質訓練,對提高單項難度的平衡能力沒有針對性。實驗組阿拉C杠轉和屈體分腿跳,分數平均提高了6分,左、右抱腿平衡控提高了3秒,專項平衡能力總成績提高了15分,說明運動員專項平衡能力的測試成績在訓練前與訓練后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表明此次功能訓練對實驗組運動員的各類專項平衡測試影響非常明顯。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在進行功能訓練后,實驗組的左右腳閉目全腳掌站立的時間明顯增加,對照組的增加不明顯;實驗組的代表轉體難度的阿拉C杠轉,和代表跳躍難度的屈體分腿跳,及代表柔韌與平衡難度的左右腳抱腿平衡5s,三項指標的分數提高均明顯。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通過為期8周的功能訓練實驗,舞蹈啦啦操運動員的基本平衡能力和專項平衡能力的指標均有顯著性的上升。因此,本次實驗過程中所采用的功能訓練安排計劃和動作內容,可以給教練員在進行平衡能力訓練時提供參考,教練員可以根據本隊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從而通過科學的訓練提高運動各方面的身體能力。
(二)建議
在舞蹈啦啦操的日常訓練中,無論是針對平衡能力的提高,還是綜合專項能力的提升,教練員選擇訓練方法后,在具體指導過程中,需要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和動作軌跡,以及在訓練時需要對動作形態和用力方向順序進行細致的要求,同時要根據運動員的素質水平和身心特點,進行針對性的選擇練習動作和訓練負荷,使訓練在科學化的基礎上更加多樣化和趣味性。
參考文獻
[1]武博.啦啦操運動在我國的推廣現狀及其發展前景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8(10):46–50.
[2]陳丹利.功能性訓練在啦啦操項目中的應用[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5(08):84–88+92.
[3]曹瑜,徐元玉.核心訓練對大學生舞蹈啦啦操阿拉C杠動作技術穩定性影響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8,37(4):330–333,366.
[4]張聰聰.功能訓練對舞蹈啦啦操運動員平衡能力影響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5]孫瑞.關于功能性核心力量訓練對青少年舞蹈啦啦操訓練影響的實驗研究[J].體育世界,2017(9):78–80.
[6]李國江,王莉莉.PNF拉伸法在啦啦操柔韌方面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2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