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澤瀚 許文鑫
摘要:目的:根據國內外不同方面體育治理的不同主體參與程度的現狀,分析國內外治理現狀進行比較,提出改善我國治理現狀的建議。方法:筆者運用文獻資料法,對目前國內數據庫所收集的有關體育治理的文獻進行分析。結果:我國學校體育治理主體是政府主導、主體單一的垂直化管理模式;我國在社會體育的治理上基本實現了多元治理格局,各級體育總會、各項目的體育協會、民間體育群體等共同治理:競技體育實施舉國體制,使得我國在競技體育階段獲得的巨大的成就。結論:在學校體育方面,堅持由政府領導,但可適當放權給將一定量的體育課交給社會上的俱樂部及培訓機構;在社會體育方面,社會體育面向的是群眾,國家應在保證法制的前提下,將權力交給社會和市場;在競技體育上,我們應繼續堅持舉國體制。
關鍵詞:體育治理;現狀;趨勢;體育治理主體
體育治理的出現來自國外職業體育的萌生。隨著職業體育的出現,體育治理問題隨之而來,如1906年發生的“黑襪丑聞”、1919年棒球世界大賽中的假球事件等,這些癥狀都說明了體育治理的必要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提出“通過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來推動和達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以及在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了要更進一步地提高全面提升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將體育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標志性事業進行建設。說明伴隨著國家對體育事業越來越重視并且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國家對體育事業的更高要求。
我國體育不斷發展,對體育的治理需求也愈加強烈。在體育管理和體育治理的管理/治理的主體上,體育治理的多主體特征是體育管理所沒有的。在高校體育的教科書中,體育被總的劃分成三個類別:學校體育、社會體育、競技體育。對于體育的治理,筆者認為也可將其分為對應的三個類別:學校體育中的治理、社會體育中的治理以及競技體育中的治理三大類,而后再對這三大類治理再做細分,如社會體育中的治理中還有體育產業的治理、競技體育中有關運動員服用興奮劑等方面的治理工作等。國內的體育治理其獨特點在于必須是由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下的多主體的共同治理,但不同類別的治理之間又略有差異。因此,本文對國內外治理發展的由來以及國內外的這三類的體育治理主體進行對比,尋找國內治理方面的不足以及國外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一、我國國內體育治理的研究現狀
(一)國家體育治理的由來及概念解析
新中國成立時,由于政治等其他方面原因我們對體育實施管制,這種半軍事化的管控持續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體育管制才逐漸轉化為由政府專權的體育管理。隨著國家體育的快速發展,我國體育的主要矛盾變成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樣化的體育需求與政府的單一主體有限供給能力之間的矛盾。伴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自上而下的體育管理逐漸演變成了多主體的體育治理。對于體育治理的概念,不同學者有著不同的解釋,如楊樺對體育治理的解釋是在傳統體育管理和工體中運用治理的概念;柳鳴毅認為:體育治理是在多個主題下,運用協商的方法,以國家法制制度和契約為權利來源,以滿足公民體育為導向,形成國家和非政治體育組織之間平行或者自上而下的運行向度,從而對體育行政和公共事務領域提供方式。筆者通過整理和分析后將體育治理定格為:“運用治理這一概念來處理體育領域的事件,使多個主體之間協同合作,高效有序,最終達到體育善治的過程。”
(二)國內不同領域內的體育治理
1.我國學校體育中的體育治理主體
我國學校內的體育教育受我國國情、歷史等因素影響,目前我國學校體育的治理較為拘束,我國目前仍是政府主導、主體單一的垂直化管理模式教學手段單一,以教師授課學生模仿為主、權利主體單一,所有事務都是由政府、學校所決定的。
2.我國社會體育中的體育治理現狀
我國早期對社會體育的治理問題不是十分重視,對于體育治理主要還是放在競技體育方面,改革開放以來,隨著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以及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2014年國務院發布了相關文件以及2018年國家主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廣泛開展全名健身活動,大大加快了群眾體育治理研究的速度,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在社會體育的治理上基本實現了多元治理格局,各級體育總會、各項目的體育協會、民間體育群體等共同治理。關于群眾體育方面的法律法規也逐漸走向成熟。但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也有著困境,隨著生活逐漸變好,政府不能有效的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體育需求。
3.我國競技體育中的體育治理現狀
我國競技體育發展一直都受到國家的重視,我國對競技體育實施舉國體制,使得我國獲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不得不承認,隨著國家的發展,我們不僅要堅持舉國體制,更需要發展和完善該體制。當前,應處理好國家、社會以及市場在競技體育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的利益訴求,處理好不同主體的關系,防止“一言堂”的產生,由于我國的特殊體制,所有的治理活動,都應在我黨的領導下進行。
二、域外的體育治理的研究現狀
(一)域外體育治理的由來與解析
將“治理”翻譯為英文即為“Gove-rnance”,是引導、控制以及操控的意思。詹姆斯托馬指出了體育治理也需要全球化、國際化,幾年后歐洲就開展了全球治理的應用實踐。當時,我國的體育治理的相關研究才剛剛起步。進入21世紀以來,體育治理不僅成為眾多學者關注的焦點,“善治”也成為眾多國際體育組織、國家體育組織努力的方向。
(二)域外不同領域內的體育治理
1.域外學校體育中的體育治理
就目前來看,國外的學校體育治理現狀與我國有著較大的差別,以美國為例,受其國家文化及政治方面的影響,體育的權力配置方面更加多元化,不同州的學校體育治理也各不相同,治理權受各州的教育委員會、學區、學校的制約。因此在體育治理方面,從國家整體來看實現了多方治理的百花齊放的情況。
2.域外群眾體育中的體育治理
以北歐為例,北歐國民的身體健康情況名列前茅,并且北歐國家中的芬蘭更是被認為是群眾體育參與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北歐各國也保障國人中的貧苦人群,少數人群如婦女、兒童、殘障人士等享有參加體育活動的權利。在社會福利待遇的分配上,不僅采用大眾體育財政分配制度,保證貫徹了北歐國家對體育治理普遍享有,公正平等的這一核心理念。在治理主體上,主要由政府、體育聯合會以及基層體育組織共治。
3.域外競技體育中的體育治理
與舉國體制相比,美國則采用了完全相反的社會主導型體制,美國競技體育治理中社會和市場層面的治理起著重要的作用。雖然美國沒有設置傳統意義上的體育行政機構,但這并不代表美國政府放棄了對競技體育的管控,美國政府雖然在體育治理中并沒有占據主導地位,但是通過法制、融資、公共服務等手段進行治理。社會體制給美國帶來了發達的職業體育,使得具有商業性的運動項目高度發達,但是一些無人關注、商業性不高的運動項目就戰績平平。
三、我國體育治理研究展望
我國正處于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關鍵時刻,體育事業的發展中面臨著自身不能解決的和克服的眾多熱點難點問題。我國在體育管理轉向體育治理中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有很多,如我國缺少職業體育明星、缺少組織官員、缺少具有影響力的職業體育賽事及職業體育俱樂部和體育品牌等在未來的體育治理中,筆者認為在不同領域的治理中,分配好政府、社會、市場的治理權利是搞好體育治理的重點之一。
在學校體育方面,可適當放權,將一定量的體育課交給社會上的俱樂部及培訓機構。我們應重視學校對體育的培養,對中小學的整體教學進行改革,加大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在社會和市場方面,要支持民間體育機構的發展。在社會體育方面,社會體育面向的是群眾,對與社會體育的管理不應該同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相同的自上而下的管理,社會體育在治理上應自下而上,應根據他們的需求而變化。我們應當在生活的場景中開發和利用潛在的資源,重視民間的娛樂活動與體育的對接,注重對草根體育的扶持。國家應在保證法制的前提下,將權力交給社會和市場,將群眾體育的話語權交還給群眾。在競技體育上,我們應繼續堅持舉國體制。我國必須在競技體育上繼續堅持舉國體制,但是我們應當改善舉國體制的弊端,比如職業運動員文化程度低等問題,保證體育組織的社會化、優秀體育的高效化、專業運動員的職業化、綜合運動會的群眾化。學校體育、社會體育、競技體育三者存在一些關系,因此在治理過程中也要運用整體眼光看待體育治理問題。
參考文獻
[1]楊樺.深化體育改革推進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01):1–7.
[2]楊國慶,彭國強.新時代中國競技體育的戰略使命與創新路徑研究[J].體育科學,2018,38(09):3–14+46.
[3]王會寨.我國體育治理主體結構的缺陷與發展趨勢[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中國體育科學學會(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15:209–210.
[4]柳鳴毅.國家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思考[J].國家治理,2016(22):34–40.
[5]周珂,程獻.治理視角下我國學校體育政策落實的策略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7,4(10):7–11.
[6]余智,虞重干.我國群眾體育“貧困”的國家治理與反思[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47(08):5–10.
[7]楊樺.深化體育改革推進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01):1–7.
作者簡介:林澤瀚(1995—),男,漢,福建福州人,教育學碩士,單位: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體育教學專業,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許文鑫(1975—),男,漢,福建閩清人,教授,博士,單位: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體育教學專業,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