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慶
摘要:高校體育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廣大師生在實踐過程中共同創造的體育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為此,高校應該積極創建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充分發揮高校體育文化的育人功能,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搭建平臺。對高校體育文化育人功能進行了分析,從育體旨在育人、大力弘揚體育精神文化、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構建完善的體育制度文化等四個方面提出了高校體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建設途徑。
關鍵詞:體育文化;育人功能;高校;路徑
教育在不斷地發展,體育文化育人功能也逐步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視。結合相關調查研究資料顯示,體育文化對學生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和培養效果,尤其是對學生的思想意識、精神品質、價值取向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基于此,高校需要提高思想重視,主動采取有效策略推動體育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并深入探索文化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和價值,從而更好地發揮體育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高校體育文化育人功能分析
(一)促進身心健康功能
體育運動最直接、有效的功能便是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強身健體功能是大眾對體育運動直觀和普遍的認識。從科學角度而言,體育運動是一種有效的強身健體方式,能對學生的骨骼與肌肉產生鍛煉的效果,有益于人體內臟健康,提升人體免疫力和身體素質,還有利于人體的發育與成長。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和運動,能鍛煉身體的不同部位與器官,促進新陳代謝,有效促進人體的健康發展,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除此之外,運動還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能較好地調節人的情緒和狀態。科學研究顯示,在運動過程中身體能分泌出多巴胺等,促進運動者產生愉悅、快樂等積極情緒,有效緩解消極、抑郁等負面的心理。除此之外,在參與體育運動和觀看精彩的比賽時,也能令人身心愉悅,感到快樂,促進人的心理健康發展。
(二)價值導向功能
大學生即將邁入社會生活中,走入社會之前的人生主要是在校園中度過,通常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還不成熟,仍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大學生階段是塑造思想觀念的重要時期,由于社會閱歷有限,他們的思想認知和價值觀念仍處于不穩定階段,更加需要正確的塑造和引導。因此,高校應當為學生構建和創造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體育文化氛圍。讓學生接受良好的體育精神滋養和觀念熏陶,幫助學生擺脫錯誤、低級的思想和趣味,構建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效發揮體育文化的價值導向功能,借助體育文化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觀念引導。
(三)塑造完善功能
高校體育文化能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塑造完善效果。在和諧的體育文化環境中,學生通過參與體育運動,不但能改變身體外貌,還能影響學生的精神氣質,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與信心。體育文化中包含著形態美與精神美,既有助于學生外在形象的優化與完善,還有助于學生人格的健全和品格的塑造。
(四)目標引導功能
結合實踐經驗來看,優秀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和環境會對學生的思維和意識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體育文化的熏陶和滋養下,學生個體的發展目標和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逐步形成統一。通過構建豐富完善的高校體育文化環境,充分利用功能完善的體育場館以及豐富多樣的器材設備,利用游戲、競賽等趣味化的體育活動,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和專業訓練,讓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和體育活動中更深刻地了解體育、認識體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和精神,從而逐步形成熱愛生命、積極向上、拼搏進取的個體發展目標,最終發揮體育文化環境對學生的目標導向功能,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發展目標和人生方向。
二、高校體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建設途徑
(一)育體旨在育人
無論是體育課堂授課中,還是課外體育活動和競技比賽,都應當強調體育精神的意義和內涵,通過良好的體育精神來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引導和熏陶。在實現“健康、快樂、參與”目標的基礎上,致力于提升高校學生關心集體、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積極樂觀、頑強堅韌的精神品格和思想意識。高校可以多組織開展一些校園體育賽事活動,可以分別以班級、院系、學校為單位,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這些活動應當充分的體現體育文化特點和人文情懷,不僅是簡單的追求學生的體育運動技巧,還應當強調團結協作意識、頑強拼搏精神和積極進取態度等。通過引導學生投入到體育文化活動中,進一步促進文化氛圍的營造和環境的建設。在活動獎項的設置時,既要有對體育技能和水平的獎勵,還應當設置精神文明獎項、團隊集體獎項等。通過這些體育活動,不僅能有效調動大學生參與積極性,還能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和素質水平,在此基礎上,能較好地營造出良好的高校體育文化氛圍,實現體育文化育人的功能和價值。
(二)大力弘揚體育精神文化
結合高校體育文化特點來看,精神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是體育文化的核心與靈魂。體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實現以及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當有效發揮體育精神文化的作用和價值,制定明確和清晰的文化發展方向和路徑,有效地發揮育人功能與價值。所以,在體育文化的構建以及發展歷程中,應當高舉體育精神文化大旗,堅持科學的體育觀和運動觀,把體育變為學生校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助健康、積極的體育活動和項目,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體育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體育運動不但是強身健體的有效方法,而且是學生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作為一種健康、文明的活動方式,對于學生精神思想以及身心健康均大有裨益。高校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體育習慣和體育精神,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意識,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體育觀。與此同時,高校應當大力弘揚體育精神文化,比如奧運精神、體操精神等,通過為國爭光、艱苦奮斗的運動員事跡,培養學生良好的愛國意識、奉獻精神以及頑強拼搏意志等,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文化精神和素養,通過體育文化精神的弘揚與傳播,有效構建和諧的校園體育文化環境,最終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精神品質起到良好的培育效果。
(三)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除了精神文化之外,物質文化同樣也是文化育人功能得以實現的重要前提,同時也是體育文化的重要載體,較之精神文化而言,物質文化更加具體和現實,能充分地被學生感知和接觸。從高校體育建設現狀來看,體育物質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樣態,主要表現為體育場地、器材設備、建筑設施等,這些物質基礎不僅是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必要條件,還是構建體育文化必不可少的環節。高校對此應當提高重視與關注,通過加大資金支持,積極建設場館設施,購買先進運動器材等途徑,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校園體育物質文化,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動力和熱情,充分體現文化育人的功能和價值。體育文化建設歷程中需要強調整體性、廣泛性以及層次性,充分彰顯體育文化底蘊,同時還應當兼顧高校學生的層次需求,致力于調動師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還應當防止體育文化氛圍的突兀而影響文化育人的效果。比如在校園里建設太過高端的高爾夫場地,則無法滿足大眾性需求,容易產生分層現象,導致一部分學生望而卻步,既不能做到文化建設的先進性,也無法保障文化建設的包容性,最終無法充分發揮高校體育文化的育人功效。因此,高校體育文化建設過程中,要重視物質文化建設,為體育文化育人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
(四)構建良好的體育制度文化
結合實際來看,制度文化是文化育人功能實現的重要制度保障,同樣也是聯結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主要橋梁,對體育文化育人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精神文化以物質文化為載體,二者的結合則依賴于制度文化的支撐。所以,體育文化發展過程中也應當將制度文化的構建列入重要目標。制度文化的完善與發展需要長期的堅持、探索與創新。高校體育制度文化的發展與完善歷程中,需要堅持和保障制度的規范性、科學性、程序性以及合法性,用科學的制度來對高校體育進行約束、規范和管理。制度文化不僅圍繞體育教學和活動,還應當兼顧場地設施管理,人員管理,宣傳管理和活動步驟管理等,有效促進體育制度文化的健全與完善,從而更好地發揮體育物質文化與體育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
(五)發揮高校師生的主體作用
高校體育文化環境育人功能的實現依賴于教師和學生的配合與支持。在實現體育文化的育人功能和價值時,應當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教育功能。教師應當深入鉆研,創新思路,發掘體育文化育人的策略與路徑,創造和諧的文化氛圍,同時創造更多的體育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力,讓學生在體育文化氛圍中獲得更好的成長與發展,發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創建體育社團、構建體育活動自治平臺等多種渠道,形成豐富而又有內涵的高校體育文化,實現體育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文化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和作用,其在高校校園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各高校對此應當提高重視與關注,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與完善,諸如在高校大力弘揚體育精神文化,加強校園體育物質文化建設,構建完善的高校體育制度文化,發揮高校師生的主體作用等,從而更好地發揮高校體育文化的育人功能,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傳友.網絡時代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03):106+133.
[2]李志霞,李志紅.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對大學生體育生活化影響的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07):136–138.
[3]王文.高校體育文化環境育人功能及實現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8(05):99–102+146.
[4]李春暉.當代中國體育文化的內涵、特性與體育人文精神建設[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12):2–26+32.
[5]徐偉.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及其育人的內在機理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01):94–99.
[6]高小平,崔成前.高校體育文化育人功能與建設路徑研究[J].江蘇高教,2019(10):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