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自改革開放之后,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也深入全國各地,導致我國農村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村的很多年輕人選擇了外出務工,將自己的孩子留在老家由自己的父母監管照看,失去了直接監管人,這類兒童被稱之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點,相較于其他孩子,留守兒童的自卑心理更嚴重、性格更加內向,所以在留守兒童中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尤為重要。本文將探討農村留守兒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農村地區;留守兒童;思想品德教育;策略分析
一、影響農村地區留守兒童思想品德的主要因素
(一)家庭因素
1.教育問題
相較于我國其他城鎮地區,農村地區的教學條件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在如今的農村地區,教學環境是直接限制學生教育的首要因素,這其中包括教學軟環境和教學硬環境,軟環境指的是師資力量,硬環境指的是基礎設備建設。而且農村留守兒童往往是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帶大的,而老一輩的人教育意識淡薄、思想觀念陳舊,就好比很多農村地區的老人常說的“教育無用”,這樣無形的思想導致留守兒童不愛學習,最終受不到教育的滌洗。
2.養成教育問題
所謂“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古人曾言:“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學生的性格一旦形成,想要再更正就很難了。留守兒童正處在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學生這個階段的養成教育,誠如孔子言:“少年若天成,習慣成自然”。
3.性格問題
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邊,隔代監管人的威懾度有不足以管控孩子,所以他們從小性格養成上就存在很大的問題。
(二)學校因素
1.重智輕德
智慧是一個學生理性思維的體現;道德更多的是學生內在品質的感性體現,智慧可以通過學生學習成績體現出來,但是道德卻是通過學生表現體現出來的,所以他們之間存在感性、理性之別。但是農村地區的很多教師過分注重學生的文化成績,片面的認為只要學生學習成績好了,思想品德就高了,使得德育教育陷入了“寫起來首要,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局面。
2.師資力量有待提高
現如今,農村地區師資力量建設存在明顯的不足,向一位教師執教多門課程的情況時有發生,而且一所學校的教師只有那么幾個,農村學校開展德育教育舉步維艱。
(三)社會因素
1.價值扭曲
現如今,很多農村留守兒童的家長為了彌補孩子多年喪失的親情,選擇用金錢去填補,這是一種物質化的表現,但是孩子的情感是一種精神的體現,這樣做容易讓學生形成錯誤的觀念,養成功利價值觀,喜歡和他人攀比。物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學生的情感所需,如果將孩子所有的情感都建立在金錢、物質上,勢必令學生的價值扭曲。
2.負面影響
說到負面影響,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學生在電視、電影上形成的不良行為。比如戀愛、結交朋友等等。
二、農村留守兒童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表,教師嚴格按照計劃表進行課程教學
常言道“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了更好的在農村小學開展思想品德教學必須要從學校入手,首先學校要擬定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思想,制定教學方針,要求教師按照學校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針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并嚴格按照教學計劃中所指定的課程表實行課堂教學實踐,旨在溯源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針。只有學校和教師重視了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留守兒童才會逐漸重視思想品德學習,
(二)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思想,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和諧的教育環境,創設符合留守兒童生理、心理的思想品德教學情境
教師應當改變以往的教學思想,要綜合恒定應試和留守兒童思想品德的關系,不能只重視語文、數學、英語等考試科目的教學,同時也要重視小學其他科目,旨在留守兒童能夠在良好的、和諧的教育環境中茁壯全面的成長。傳統應試下的小學教育,一般都是教師占據著課堂教學的主動權,這樣對于留守兒童的成長極為不利,因為在教學當中教師只把自己當作是教學主體,容易忽視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比如教學內容上,教師理解起來簡單,但是對于留守兒童而言就不一定了,尤其是像思想品德課程中的教學內容,往往涵蓋人生哲理、道德倫理等,留守兒童理解起來更加困難)。所以在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符合留守兒童生理、心理的教學情境,讓留守兒童能夠從情境中理解思想品德教學內容下的人生哲理、道德倫理。至于情境的創設,可以是生活化情境的創設。所謂情境,即將思想品德課本知識和理論中的那些未知與已知、淺知與深知的重難點帶入到留守兒童的生活情境中去。在生活情境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學中,學生是沒有壓力和負擔的,是心情暢快的,大腦也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思維能力也最為活躍,從而在生活情境的思想品德學習中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學習之法,掌握思想品德知識點下道德之理、哲學之理。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擅長運用生活情境,要營造教學情境生活化的教學課堂,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知識點背后的哲學觀念、人文思想、道德觀念,并思考知識點背后的種種情懷,進而理解思想品德教學知識點背后的人文情懷、家國情懷以及思想情懷,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情境和思想品德學習是相得益彰的。
三、結語
總而言之,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工具,是需要教育工作者投入精力和時間的,要密切關注每一位留守兒童的情況,并加以輔導,引導他們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積極向上的孩子。
參考文獻:
[1]趙張林.淺談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1):94.
龍劭平?湖南省邵陽市綏寧縣長鋪鎮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