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的出臺加速了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的更新。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育教學的要求。被動式接受知識的灌輸,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極易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初中語文較小學語文來說,增加了“文言文”的學習部分,難度增加。因此,可以適當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多為學生創造集體學習的機會,活躍課堂,激發其興趣,促進初中語文的進一步學習。
關鍵詞:小組合作,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運用
語文學科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學好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和前提。例如:數學應用題的讀題,它需要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以及英語的寫作考試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語言組織能力。這些學科的學習都是需要一定的語文功底的。本文將對小組合作方法引進初中語文課堂進行探討,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小組合作方法的益處
1、提升學生的主動性
傳統初中語文學習模式,以老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為主。學生缺乏自主意識。因此,長時間的被動知識灌輸會逐漸讓學生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成為學習的機器,不再自主思考,阻礙了每個學生特性的發展,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而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引進可以有效改善這種現狀。小組的團結合作,使得每個同學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以進一步的得到體現。老師也從主導者轉變為輔導者和協助者,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缺陷。
2、激發初中語文的學習熱情
以興趣為基礎的語文學習才,會更輕松,更高效。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最好的導師。”但傳統教學模式并沒有足夠重視學生學習的興趣所在。只是以一種統一授課的的方式進行課堂學習。與之相比,小組合作學習具有充分尊重學生興趣,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優勢,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初中語文的熱情。
3、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
初中語文學習較小學語文的難度來說增加不少,特別是文言文的學習。對于初次基礎古代語言的學習的初中生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例如:文言文《三峽》的學習,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三峽的險峻以及其壯麗景觀。在學習過程中,某些字詞的理解難度是較大的。若沒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是無法理解透徹的。比如說“略無闕處”的“闕”字其實是通假字“缺”。是“空隙,缺口”的意思。若課本上沒有注釋解析,對學生的理解就會形成阻礙。還有“雖乘奔御風”的“御風”是指奔馳的快馬,學生很難從表面上理解其真正含義。
而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們可以聚到一起分享自己的疑難點然后再合力查閱資料等進行答疑解惑。這樣不僅節約了學習時間,還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團體合作的重要性,體會到合作的好處,增強其合作觀念和集體意識。
二、實際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方法
1、找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答疑解惑
初中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經常會碰到課堂探究這一環節。在這一環節,經常會有一些探究性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學生解決,找出答案。
例如:在講解魯迅的《故鄉》這一篇文章時,學習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夠理解當時舊社會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人民面臨的是怎樣的艱苦卓絕的生活。它揭示出了傳統封建思想對人民的嚴重迫害。表達了作者對殘酷現實的嚴重不滿以及對美好的生活希冀。此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問題:文章是以什么為線索展開的?著重描寫了哪兩個人物?揭示后教師再詳細解答疑問,這樣就可以達成學習目標。
2、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寓教于景
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對于某些歷史問題的問答要將其放在當中的歷史情境中去回答。對于初中語文的學習,同樣也可以借鑒歷史情景法的方法進行初中語文情景課堂的學習。對某件事物的好奇是我們去探索其中奧妙的最初動機。在整個教學課堂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所以,教師要設置與課堂內容相符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環境中去,寓學于景,促進學生之間的團體合作。
例如:學習《蘇州園林》的時候,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園林的圖片張貼在教室的墻壁上進行展覽,激發學生對于蘇州園林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還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媒體設備等帶學生觀看與《蘇州園林》主題相關的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等。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仿佛走進了真正的蘇州園林一樣。親自感受到蘇州園林那如畫班的景象還有那巧奪天工的設計。在觀影結束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一下,觀看之后的感受,以及園林建筑有什么特色特點等。這樣的情景小組合作方法會讓學習過程更加輕松愉悅。
三、結語
無論是傳統教學方法,亦或是小組合作方法。最終目的都是讓學生獲得知識,得到教育。但小組合作方法,更適合于新的教學形式的發展。所以我們要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引進小組合作方法,進而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石偉. 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中華少年,2019,(26):144.
[2]陳靜.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14):58
[3]石偉軍.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14):59
陽暄紅?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桐木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