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取“可視化”教學策略,能夠讓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真實發生,有效地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所謂“可視化”教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運用直觀表征推進數學理解;構建圖示展示形成動態思維;借助板書脈絡構建知識網絡;引導數學思考彰顯思考過程
【關鍵詞】小學 數學 概念教學 可視化
數學概念教學是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核心,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學好數學的基礎。“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的模仿和記憶”,空間與圖形概念教學更是如此,怎樣讓學生的數學學習真實的發生,把握學生的思維動態,及時調整教學重點和方式,是所有數學教師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本文筆者結合管小東老師執教的《圓柱與圓錐》談談個人的幾點思考。
一、運用直觀表征 推進數學理解
有研究表明:在人類的記憶和理解進程中,形象直觀的圖形往往比單一枯燥的文字更容易記憶,而且具有很高準確性。在長期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審題和理解題意上往往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其解題思路。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圖形的特點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圓柱和圓錐的高,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是較抽象、難理解,但管老師在設計中變換方式,貼近生活,用棉簽筒這一個生活實例,讓抽象的知識有跡可尋。
【片段】學生小組活動
師:找到你們手中的圓柱的高了嗎?誰來指給大家看一看?你們是怎么量的?
學生上前演示用三角尺從圓柱的側面測量它的高。
師:他們認為這樣量出的就是圓柱的高,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師:量的時候有什么注意點?
生:三角尺要跟底面垂直。
師:(課件出示牙簽筒)瞧,這是剛才我們看過的圓柱形牙簽筒。想象一下,如果把它裝滿牙簽,讓每一根都筆直地豎在里面,就像這樣。現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生:每一根牙簽的長度就是牙簽筒的高。師:真會思考。不過,剛才這些還只是我們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來看一看數學上是怎么說的。
課件結合直觀圖出示圓柱的高的定義。
師:看明白了嗎?跟大家的想法基本一致!來,為會思考的自己鼓鼓掌!
管老師巧妙地借助牙簽筒幫助學生理解圓柱的高的本質——兩個底面(平行面)之間的距離。在此基礎上,學生再次思考、發現、理解圓錐的高也隨之水到渠成,扎扎實實的看清“虛無縹緲”的高,讓抽象的知識可視化。
二、構建圖示展示 形成動態思維
合理構建圖形是學生理解新知識的有效途徑,它能夠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引發必要的空間聯想,從而產生更為靈活的方法。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難免會碰到與原先所理解的舊知識相矛盾的體會,這時就需要結合圖形認知進行思維上的跨越。通過這種自我思想變革,才能實現對以往知識的變形和遷移,準確把握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對知識進行準確理解。
在“圓柱大變形”環節中,學生觀察、討論、研究圓柱、圓錐的特點后,管老師設計了一個“圓柱大變形”環節,通過課件播放圓柱變形動畫,依次變成內陷狀、圓臺、圓錐、變細長、變粗矮。化靜態的知識為動態的展示,在此過程中讓知識的內涵更加豐富,同時這也是對學生新知的一次鞏固。通過看到見的變化,讓圓柱的形狀特征不只局限在個別幾種類型上,讓圓柱的形狀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更加的豐富、立體。
三、借助板書脈絡 構建知識網絡
學生如果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回顧與反思,有利于產生創新型思維。因此,在學習每一章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本章節內容進行整理,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構建完整的知識系統。
本節課,從點去觀察,很多地方讓原本看不見的東西,通過合理的安排,巧妙的設計,學生看到見,但貫徹整節課,尤其在課的結尾,通過板書、課件、回顧,讓一節課的學習過程看的見。
管老師在引導學生回顧今天的學習過程,通過課件出示課堂學習的主要環節,板書的主要知識,讓今天的這節課的學習留下痕跡,讓今天的這節課是看到見的,這種看的見是貫穿于全課,給人一種潤物細無聲,但有條可依的過程。
四、引導數學思考 彰顯思考過程
在使學生展現思維動態的進程中,既要注重學生思維的無聲體現,也要重視學生思維的有聲表達。思維過程是大腦的微觀運行,而語言則是思維表達的重要途徑。學生解決問題時的思維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教師應引導學生用語言將這一過程表述出來。
在研究圓柱、圓錐的特點時,管老師通過兩個大問題,“你們準備從哪些角度來研究呢?”“都可以用哪些方法進行研究?”引導學生在回顧中進一步明晰圖形的特征研究是認識圖形的起點,進而通過交流梳理出研究立體圖形的特征的一般角度與方法。較知識的回顧,管老師在對方法的回顧,讓學生不僅僅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學知識,帶領學生回顧以往學習圖形的經驗,并應用于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的思維看到見。
在全課教學中,教師在小組活動后的全班交流中充分發揮了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一方面,讓學生暢所欲言,在相互追問、質疑、補充與啟發之下不斷豐富和完善對圓柱的特征的認識;另一方面,又在學生交流的關鍵之處適時地加以點撥、肯定與揭示,讓學生在發現特征的同時不斷獲得研究方法上的提升與數學思考的發展。
結語
總之,看的見即教學的可視化,它是提升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重要方法,能夠改善學生的學習認知,更加能讓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強化學生興趣。看得見讓學生的思維有“聲”;看到見讓學生的活動有“跡”,看得見讓教師的教學有“痕”。
參考文獻
孫敏. 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例談[J]. 小學教學參考:數學版, 2007, No.485(32):31-32.
趙海峰. "例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小數的意義"教學思考和實踐." 文理導航 (2010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谷里中心小學 王樹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