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將散文和小說對比,學生可能更加喜歡小說。兩者雖然都是以故事來推進情節發展的。但對于散文來說,故事的取材就比較隨意,它更加注重故事中的思想。學生沒辦法理解思想,故事也不如小說中的精彩,自然更喜歡小說。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散文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點,教師有必要培養學生對散文的興趣。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將自己對散文的理解說出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思考,加深知識理解的同時,逐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散文興趣;散文理解;文化素養
散文取材廣泛,要求的是“形散而神不散”,但學生知識儲備不足,在閱讀散文的時候,看到形就已經是極限了,想要讓其看到神,無異于登天。但散文相較于古詩或者文言文來說,又有著自己的優勢,理解起來更加輕松,學生在兩者之間進行選擇的話,肯定會選擇散文。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在講解一些古文課程的時候,穿插一些散文,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的同時,還能很好的增加學生的知識理解。散文對于學生來說難以理解,最大的原因便是學生的知識積累不夠,到了一定程度,學生自然就能厚積薄發,理解并愛上散文。
一、激發學生對散文的興趣
學生雖然難以理解散文,但散文也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其中生活化的片段,不需要多優美的文字,也不需要多么跌宕起伏的劇情,這些平常的東西照樣能牽扯人的內心。教師需要做的,就是讓學生發現其中的美好,就像古詩一般,單單是唐詩就有三千首,為什么能被千古流傳的只有這些?就是其中深藏的思想,不是一般人能夠寫出來的。散文也是如此,教師只要引導學生發現散文中蘊含的美好,就能從心底改變對散文的看法,進而喜歡上散文。
例如,我在講解《荷塘月色》這一課程的時候,就會在最開始的時候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作者在題目中標明為荷塘月色,但卻花費了大量的筆墨在荷塘周圍的東西上,這是為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但要想找到一個標準的答案的話,那應該只是因為它是一篇散文了。散文講究的形散而神不散,即便描述再多的外景,最終也只是為了荷塘的月色。就相當于旁敲側擊一般,寫一個東西并不一定非得盯在自己要寫的地方,一些外景的描寫也是必要的,這樣寫不僅不會讓讀者感覺到嘮叨,反而會因為全面的描寫讓這幅美景清楚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加深理解的同時,還能體會到作者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學生得到心靈上的滿足,自然也會對散文充滿興趣。
二、加深對散文的理解
任何文章都是需要理解的,即便是寫給小學生的文章,也具有一定的深意。而高中生不喜歡散文,也正是因此,高中課程中散文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它們所代表的,是中國甚至世界散文的巔峰,學生沒辦法理解,在進行學習的時候,自然難以喜歡。而教師需要做的,只是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散文的深意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只要幫助學生找到那個似在非在的神,學生進行理解的時候,就會輕松很多。
例如,我在講解《故都的秋》這一課程的時候,考慮到同一個城市甚至很近的一個方位在不同的人眼中都會有一種不同的體現,作者眼中的秋并不一定能讓學生深刻的感受到。這個時候,我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會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仔細閱讀這一篇課文,然后將自己心中的秋天描寫出來,寫什么都可以,只要是你心中最真切的秋天即可。”,學生沒辦法理解作者的秋天,但肯定可以找到自己心中的秋天,這種情況下,學生理解起來更加輕松,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對散文多一些理解。
三、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學生從小學便開始學習語文,到了高中的時候,需要學習的東西已經不多了,只要能夠理解,將其中的知識點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如同李白一般,“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這種灑脫的情緒,也算是一種文化素養。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去理解作者在寫這首詩的時候的情感,如果除了簡練的文字,還有一種東西支撐這些文字在時間長河的沖刷中毫不動搖的流傳下來的話,估計只有作者的思想感情了。這些情感不同于常人,或許也不適合現代社會,但他們的思想、精神還是值得我們效仿的。學生能夠理解這些的話,文化素養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
例如,我在講解《囚綠記》這一篇課文的時候,因為這是一篇非常經典的散文,無論是立意還是書寫,都非常好。這種情況下,我會注重學生理解的同時,將一部分學習放到學生文化素養的養成上。在講解完畢之后,我會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作者在文章開始的時候,不遺余力的描寫了自己是多么喜歡這難得的綠,但為什么在之后的生活中,還要放綠,甚至在離開之后還要進行懷綠?”,學生不知道這篇文章的背景,在進行理解的時候,自然不會太輕松,而我也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告訴學生作者創作這篇文章時所處的狀況。學生在理解之后,自然會對文章的作者肅然起敬。而文化素養絕對不是知識的含量或者素養的好壞,學生需要在不斷的學習中堅定自己都選擇,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總而言之,散文作為文章的主要呈現形式之一,是高中生乃至任何一個人都沒辦法全盤拒絕的。而對于學生來說,早些了解散文,了解作者留在散文中的思想感情的話,對學生的文化素養、知識積累甚至情商都會有難以想象的提升。且,傳統文化流傳至今,除了人們的喜愛,也離不開宣傳,無論是現代的新媒體,還是過去的報紙,又或者古時候的書籍、墓志銘等多種多樣的呈現形式,這些都離不開文章。教師需要用一些方式激發學生對散文的興趣,但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自己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徐陽. 高中語文現當代散文閱讀教學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
[2]嵇云霞.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中國教育學刊,2015(05)
[3]譚宗秋.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 2017(1).
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第一中學?劉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