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德瓊
【摘 ? ?要】學會閱讀是每一位學習者在攻克一門語言課程時最主要的學習目標,同時學會閱讀也是每一位學習者更加全面靈活掌握語言運用和組織技巧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因此,教師構建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將會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改善和學習效果的提升帶來巨大的改變。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198
在初中階段,英語閱讀的難度并未達到令絕大多數學生苦惱和費解的程度,然而很多學生卻依舊學不好英語,不愿意學習英語。而這很大程度上與教師實施的教學方法過于低效單調有關,久而久之,學生感受不到閱讀過程中散發出來的趣味性,掌握不了高效閱讀方法,自然也就逐漸害怕和討厭英語閱讀了。所以現階段改善學生的英語閱讀狀況,主要需要依靠教師來構建更加多樣、靈活以及學生便于參與的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一、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優化課堂教學策略,形成層次化教學方案
現代化的教學看中的不是教師本身向外輸出了多少的知識,也不是看最前列的學生取得了怎樣的成就,而要看普通學生個體到底真實吸收和掌握了多少的知識。只有通過教學保障了普通學生個體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才算真正實現了素質化教育和大眾教育的目標。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學生終身學習和主動學習提供有效的推動力。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而自由的個體,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同的認知方式以及不同的學習習慣都造成了學生在方方面面的差異。當這些因素集中到學生英語閱讀學習中時,也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不同學生學習效果與結果的高下差異。同時,隨著教學層次階段的不斷提高,學生的差異性被逐漸放大,越發影響了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情況。因此,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個體化的差異設計層次化的教學方案,最大程度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性需要,培養每一位普通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和課堂歸屬感。
要實現這個目標,教師首先在閱讀文本素材選擇上傾注許多的精力。不同學生對閱讀文本的難度、類型要求均有所差異,因此教師盡可能形成由簡到難、種類多樣的文本選擇原則。其次,教師則要在教學方式和風格上進行多樣化改變與完善。多角度切入、多方式分析、多類型考察是教師有效建立層次化教學的重要策略,通過實現教學的“多樣化”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余地,從而滿足學生的差異性需要。
二、專注課堂時間,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和技巧,為高效閱讀打好基礎
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閱歷是相對匱乏的,這也就造成了大多數初中學生都不具備成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素養。因此,教師給予學生極大的自主性在很多時候反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甚至還會造成學生的學習困惑和混亂。只有牢牢抓住課堂時間,緊扣師生授課關系,將現階段學生必須要掌握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全面地教授給學生,才能夠為學生高效閱讀、廣泛閱讀和趣味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閱讀教學的目標多種多樣,譬如尋找文章信息、提高閱讀技巧、形成閱讀樂趣等。而從初中英語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來看,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掌握閱讀技巧和獲得英語知識。因此,教師則需要根據學生年級階段的不同進行科學調整,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必要閱讀技能。
針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進行由簡入難的教學,先帶領學生對文章詞匯、短語進行理解,再介紹相關文化背景,最后再詳細分析文章句子和段落。這個階段注重打基礎和找方法,所以教師要盡量避免跳躍式教學。而到了初二初三階段,教師則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分析,將以前學習到的技巧靈活運用到文章解讀中,不斷發現語言運用中的不足,進一步掌握技巧使用方法。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也就能夠得到提高。
三、既要“閱”又要“讀”,培養學生全面的英語閱讀素養
從更加全面的角度來看,盡管很多初中生認為學習英語閱讀就是學習看文章然后完成文末的練習題,但閱讀絕不是一個單一化的過程。錯誤觀點影響下,閱讀逐漸偏向于“閱”,而再難以展現出大聲“讀”的魅力和特色,越來越多的學生無法開口說英語,“啞巴英語”情況也越發嚴重。久而久之,學生還會在這種學習偏向中逐漸喪失綜合素養提升的重要支撐。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不僅僅要培養他們“閱”后做題的能力,還要關注他們在大聲英語誦讀過程中所收獲的效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平衡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培養學生正確“閱”的能力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邊閱邊劃重點、做摘抄、寫感想,將“閱”和多種英語要求結合在一起,從而有效豐富“閱”的內涵和內容,提高學生綜合閱讀能力。而培養學生正確“讀”的能力時,教師則要抓住早晚自習的時間,合理安排晨讀和晚讀活動,幫助學生在將文字轉化為音調和節奏韻律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語言感知力。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英語朗誦、情景劇表演、課文背誦等活動,通過大聲地讀來最大程度釋放英語的魅力,培養學生的閱讀信心和閱讀能力。
四、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眼界,豐富學生詞匯量及語法知識
受閱歷的限制,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認為學好課內的文章就足以應付閱讀這項任務,并且這種觀點也確實幫助學生取得了漂亮的分數。但是英語閱讀與語文閱讀一樣,需要學生進行豐富的課外拓展才能夠更加快速的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態度,掌握語言技巧。如果學生不注重進行英語課外閱讀,那么學生的詞匯量、語法理解與運用方式以及語言都會被限制在一個較為基礎的水平上,令學生難以自如應對更長更復雜的閱讀文章。因此,從學生更好發展的角度來看,教師在課內文章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將十分有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寬和基礎英語素養,譬如詞匯、語法、好句子等的積累。
一方面,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和發展需要介紹合適的閱讀文本和素材,既滿足學生現有的學習條件,又能夠促進學生進一步提升閱讀能力。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分享記敘文類、故事童話類等簡單有趣的閱讀素材,激發他們的興趣并逐步積累閱讀經驗。而面向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則可以介紹略短的原文英語小說、科普說明類文章,進一步拔高他們的閱讀思維高度。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邊閱讀邊劃出生詞難句、摘抄經典句子段落、查找語法知識等,并用專門的本子記錄下來,用以復習和豐富英語知識,不斷突破現有的限制。
五、塑造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效提高學生閱讀學習效率
良好的學習習慣給學生高效閱讀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好的習慣往往能夠有力地支撐學生終身學習,而缺乏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學生往往難以長時間堅持并始終保持閱讀高效率和濃厚興趣。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良好的閱讀習慣基礎上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就成為了提高學生閱讀效率和能力的有效策略之一。特別是英語這類重積累的學科,好習慣的養成更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經驗和技巧,最終促成量變到質變。
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經歷幾個重要的階段。首先,愛閱讀是好習慣形成的動力。初中階段所進行的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其中的趣味性,以有趣的文章題材、趣味的表達方式來吸引學生,從而逐步推動學生養成定期閱讀、習慣性閱讀的好習慣。其次,會閱讀是好習慣養成的保證。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好閱讀過程中的其他輔助工作,譬如積累詞匯短語、摘抄好句難句,根據英語原文進行中文翻譯等,不斷發現閱讀過程中新的學習內容,從而推動學生閱讀積累、拓展等習慣的養成。隨著學生好習慣逐漸養成,后續也就能夠逐漸克服閱讀難關,不斷提高閱讀的效率和正確性。
六、做好閱讀教學的評價總結工作,幫助學生積累相關經驗
閱讀教學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工作,這個工作的出色完成不可能依靠教師一兩次的嘗試就能夠做到,只有在進行多次嘗試并從成功或者失敗的經歷中吸取有效的經驗,才能夠促成下一次教學實踐的成功。對于學習者來說同樣是這個道理,只有反復總結積累經驗,才能夠有效改變不良的學習方式和習慣,進一步強化正確的學習理念,最終實現閱讀突破。
一方面,教師自身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教學要求以及教學結果來全面評估自己在教學設計、組織以及實施方面的得與失,吸收好的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同時教師還要根據教學評價的需要綜合運用橫向評價、縱向評價等評價模型,提升評價的全面性與客觀性。另一方面,教師要組織學生定期進行學習反思和總結,根據自己在閱讀方面的進步和退步總結閱讀方法上的優勢和不足,并合理做出調整,找到更加科學的閱讀學習方法,實現閱讀經驗的積累,推動閱讀效果的改善。
總而言之,英語閱讀集合了學生需要掌握和學習的多種技巧和要求,通過閱讀,學生能夠快速積累詞匯量,熟悉語法句式,形成相應的英語寫作素材和寫作思維,從而幫助學生在其他多個領域獲得顯著的提升。因此,現階段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和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和指導方法,主要目標為既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中的樂趣,又要培養學生簡單實用的閱讀技巧,引領其收獲閱讀成就感,最終實現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雙重提升。
參考文獻
[1]廖立紅.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培養[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34(1):14-18.
[2]沈學軍.關于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課堂思考[J].高中生學習(作文素材),2014(6):68-68.
[3]門桂麗.點滴入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教學經驗積累[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8(2):1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