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民族聲樂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歌曲唱法受到廣大聲樂愛好者的喜愛。全球化時代,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往來都日益密切,在此契機下,我國民族聲樂的文化特征將會受到哪些影響,對外傳播又有哪些新的發展方向,本文著重探究這兩個問題。
【關鍵詞】 民族聲樂;文化交流;對外傳播;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35-0060-02
文化全球化是繼經濟全球化以后另一個受到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我國是一個民族文化極其繁榮的國家,如此絢麗多彩的多民族文化為源遠流長的少數民族聲樂提供了成長的搖籃。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研究與傳播能夠使得世界各國更加受到我國燦爛的多民族文化風情的感染[1]。文化全球化時代多元音樂文化的沖擊對我國民族聲樂文化的傳播造成了一定影響,因此,對于我國民族聲樂文化的文化特征研究和傳播方式探索很有必要。
一、全球化我國民族聲樂傳播的影響
文化全球化時代我國民族聲樂的傳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對周邊國家的傳播上,傳播主體上日益呈現出多元化特點,由以往的專業聲樂藝術表演家的傳播轉變成為有大量聲樂學院學生以及業余的民族聲樂愛好者加入,受眾上逐漸不再局限于某一個國家,而是面向全球眾多國家進行傳播。
隨著我國精神文明建設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人民群眾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文化建設當中來。全球化時代,我國人民在文化傳播進程中的主人翁意識日益增強,很多民間演出團體對我國民族聲樂的對外傳播與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還有一些類似于玖月奇跡的專業民族聲樂組合也在各種各樣的舞臺上將我國優美婉轉的民族聲樂傳播向世界各地。從傳播受眾角度來看,以前我國民族聲樂的傳播較多的還是面向國內觀眾。近年來,我國聲樂類高校在外國的交流生陸陸續續舉辦了多場民族聲樂音樂會,我國民族聲樂的傳播受眾業已遍及世界各地。
二、我國民族聲樂文化特征分析
(一)唱詞優美,反映民族文化
詩詞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詩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國民族聲樂在唱詞上也表現出含蓄雋永、耐人尋味的特點,尤其是一些極為經典的民族聲樂歌曲,像《茉莉花》《月之故鄉》等歌曲,即使沒有旋律,僅憑歌詞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首優美的詩了[2]。這些令人久久回味的優美唱詞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隨著我國社會文化的不斷變遷,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活動、經濟建設中創作出來的,既貼近現實,又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反映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我國人民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等。
(二)曲調動人,蘊含當地風俗
民族聲樂區別于其他音樂的一個重要特征還在于它的曲調婉轉?,F代的民族聲樂唱法很大程度上汲取了我國戲曲唱腔的演唱技巧,又融入了各個民族的風格特點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演唱方法。尤其是在真假音的結合方面,我國戲曲旦角在演唱時多使用“小嗓”,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假音,這種唱法使得曲調在變化之間將歌詞中所賦予的感情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飽含戲曲元素的民族聲樂也因為這種唱法更能展現地方特色。
(三)字正腔圓,極富感染力
民族聲樂在吐字方面十分講究字正腔圓,對演唱者普通話標準與否要求極高,不像流行音樂在唱法上很多時候對吐字沒有那么高的要求,很多知名的港臺流行音樂歌手在演唱時不那么標準的普通話反而成為他們的舞臺特點。而我國知名的民族聲樂歌唱家如彭麗媛、閻維文、宋祖英等則都在吐字上十分清晰,演唱的歌曲也很能引起聽眾的共鳴,比如閻維文演唱的《過雪山草地》極富感染力[3]。
三、我國民族聲樂的對外傳播策略
(一)充分發揮互聯網新媒體優勢進行線上傳播
2003年,我國互聯網網民正式突破一億大關,代表平均每兩戶居民當中就有一人每天使用互聯網時間在一小時以上。進入2010年以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一系列智能終端的飛速發展帶動了我國移動互聯網絡的崛起。從此,整個社會的文化傳播、信息交流都在進行一場翻天覆地的巨大變革,網絡逐漸成為文化傳播最有效的途徑之一[4]。
我國民族聲樂因其專業性強,理解難度較高導致一直以來對外傳播都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首先是對于傳播力度難以把控,面對當前多元文化沖擊的時代大環境,國外音樂如爵士樂、搖滾樂的涌入對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造成了巨大影響。更加豐富的音樂文化對于我國民族聲樂如何既能吸收其他音樂優點又能繼續保持自身特色是一個巨大挑戰。其次由于其地域特征明顯,一直以來我國民族聲樂對外傳播的開放性力度都不夠。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往來、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民族音樂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之林中的一顆明珠,自然也離不開與其他國家音樂文化的傳播和交流。于是在互聯網時代尋求新的傳播途徑便成了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有效利用好互聯網新媒體,加強專業性民族音樂網站的建設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我國極具特色的音樂交流與傳播網站“落”網的發展歷程對于未來民族聲樂網站的建設與發展有很強的借鑒作用,“落”網建設的初衷是為了向廣大熱愛音樂的網友提供國內外優秀獨立音樂制作人,后來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各式音樂傳播、交流的平臺。建設富有民族特色的專一化的聲樂網站,匯聚世界各地對中國民族聲樂文化感興趣的網友,不僅有利于民族聲樂的傳承與保護,更能夠展現我國悠久的音樂歷史與繁榮的音樂文化。
(二)強化與外國交流,舉辦民族音樂節活動
我國與國外眾多國家如蒙古、俄羅斯、塞爾維亞、哈薩克斯坦等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活動越來越多。每年也有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生來到我國高校學習、交流,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對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成為我國與其他國家文化往來的使者。
在此條件下,另一個能夠有效地將我國民族聲樂對外傳播的渠道就是舉辦繽紛的民族音樂節活動。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每年的留學生數量非常龐大,而北京又有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等集多民族音樂文化于一身的高等學府。在一些我國少數民族的紀念日、特色節日,學校負責學生工作的部門應當積極行動起來,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學校優勢,組織學生舉辦民族音樂節活動,吸引校內外人士參加?;顒又锌梢杂杀拘C褡迓晿穼I學生進行表演,傳播我國民族音樂文化,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
四、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方向
(一)融多元文化入民族聲樂
本身我國的民族聲樂的母親就是民族戲劇,戲曲作為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各個省市都有它獨特的曲目,特點著名地向我國五大戲劇劇種京劇、豫劇、越劇、評劇、黃梅戲,就分布于不同的省市地區。在此基礎上,中國民族聲樂集眾家之長,成為音樂叢林里的一朵奇葩。
近幾年來,我國民族音樂未來的發展也有了新的方向,尤其是在我國周邊國家聯系越來越密切的基礎上,更加多元的音樂不斷涌入我國,就連戲曲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更遑論民族聲樂了。傳統民族聲樂演唱的基本是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經歷,如《草原之夜》,而在時代不斷變遷的當下,我們必須意識到吸收其他國家人民文化生活中的有益因素的必要性,尤其是在歌曲內容上,應當創作一些更貼近時代發展趨勢的歌曲。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高校在民族聲樂創作的教學上進行大幅度的改革與創新,對于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必須加大投入才能夠為我國音樂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二)努力構建多元化民族聲樂教學體系
我國民族唱法扎根于豐富的戲劇唱法的沃土,一直以來,它都是我國民族藝術的有力展示途徑,優秀的民族音樂還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因此在高校民族音樂教學上,對于教師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許多年以來,我國民族聲樂曲庫日益豐富,高校教學一般都選擇那些非常經典的曲目進行教學,如《半個月亮》因其獨特的演唱技法一般是我國各個高等院校民族聲樂教學必定要選擇的入門歌曲。但是由于固定思維,我國高校在民族聲樂的教學體系上一直沒有較大的變革。未來,我國高校在民族聲樂教學上要努力構建多元化民族聲樂教學體系,在最大程度上接受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民族音樂的特點。盡管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已經十分多樣,但卻由于傳承的都是我國文化而不具有較高的復雜性,我國各個音樂學院在民族聲樂的教學上,要更加積極主動去吸收沿線國家更先進的音樂創作方式和表演手段。只有不斷為我國民族聲樂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才能夠符合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要求。
五、結語
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對我國民族聲樂而言,既是有史以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會,又是巨大的挑戰。但是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的不斷滲透,只要抓住移動互聯這一有力的傳播平臺,未來我國民族音樂的對外傳播還是有非常多的途徑。尤其是現在業余的聲樂文化愛好者也能通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傳播我國民族聲樂文化,人們接觸傳播媒介的門檻已經變得基本不存在。只要我們在加大對周邊國家的傳播力度的基礎上注意對我國民族聲樂的最精髓的特質的保護,伴隨著我國高校在聲樂教學上的改革與發展,未來我國民族聲樂一定能走上可持續發展并穩定上升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汪麗萍.淺析中國民族聲樂的現代傳承與傳播[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6(06):35-37.
[2]王旭麗.中國現代民族聲樂的文化特征及價值[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7.
[3]王齲晶.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文化特征研究[J].芒種:下半月,2013,(10):235-236.
[4]高宇.我國聲樂藝術的民族性審視與世界性傳播[J].北方音樂,2014,(14):144.
作者簡介:
羅娟,女,廣西玉林人,碩士,玉林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