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武
摘要:高校體育活動的開展不僅影響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穩步提升,更對其品德培養、正確價值觀的養成具有重要影響意義,因此必須重視高校體育課的開展質量與有效鍛煉量。調研發現,高校學生自主鍛煉意識和意愿不強,缺乏專業健身指導和制度約束,難以培養體育意識及體育習慣。而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具有有效延伸課堂、約束學生課下體育鍛煉率等作用,因此值得深入研究、廣泛推廣。
關鍵詞: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索
所謂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是指通過一定的機制打通課內外時空限制,二者形成有效結合,實現聯動效應,以提升體育運動技能培養或教學目的的高效實現。
高校作為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最后一站,高校體育開展成效不僅影響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對其體育意識、體育鍛煉習慣的最終養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我們必須著力探索高校體育成效提升辦法,構建富有價值和時代發展意義的教學模式。但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研究一直局限于傳統課堂+“陽光體育”單一模式,難以對學生的課下鍛煉產生約束和有效指導,導致學生課外體育自主鍛煉意識缺乏,鍛煉量嚴重不足,課外體育流于形式。而雖然近年來建設“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呼聲及科研活動越來越多,也從不同視角提出了相應發展策略,但由于課制未變則難以發揮實質性成效。因此,本文就課制設置、考核機制、成效監督三個層面對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體系化探索,以切實提升高校體育的培養成效。
一、當前高校體育課外活動開展現存主要問題綜述
(一)課外體育自主鍛煉缺乏約束機制,學生自主鍛煉量、鍛煉意識不足,難以落實成效
雖然“陽光體育”等一系列校園體育活動在高校開展多年,但由于學生的養育環境的優渥和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單靠校園文化建設等外部影響并沒有讓大學生產生較強的課下自主體育鍛煉意識,78.9%的高校課余體育鍛煉處于無序、無組織、無機制狀態,教師群體幾乎不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指導,師生難以實現互動,學生周有效平均鍛煉次數不足1.5次,有效鍛煉時長不高于3小時。
(二)功利性教育思想下高校領導層對課外體育價值認知不足,缺乏開展動力與制度約束
高校“陽光體育”、“校園體育”等活動之所以開展成效不足,根本原因就在于當前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僅處于自覺與狀態與自主發展模式,在設計之初就缺乏開展成效考核機制和監督機制。而當前高校的主流指導思想仍然是功利性教育思想,在功利性教育思想下,高校體育難以彰顯政績,導致高校領導很難真正去審視課外體育的價值并缺乏開展動力,最終難以保證真正的開展實效。
二、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優勢分析
(一)嚴格落實開展質量,重在提升學生身心健康和體育興趣,兌現“陽光體育”活動宗旨
由于當今學生身心發育水平、興趣、愛好存在差異,因此學生的自主體育鍛煉需求和發展要求各不相同,鑒于高校當前的體育設施和開展條件,很難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而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則可通過打通課內體育與課外體育之間的聯結,使課外體育成為課內體育的延伸與補充,進行統一課程規劃,則對提升課外鍛煉的目的性、學生素質發展方向性等鍛煉成效則是非常有幫助的,通過師生之間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則在保證課余體育鍛煉的有序開展的同時,提高輔導效果。
(二)提升教師的參與意愿與指導水平,從而保證課外體育的開展成效
通過筆者大量調研發現,當前“陽光體育”專業教師參與比重與指導次數都非常低,基本處于學生自發性活動,在缺乏教師指導和監督機制制約下,高校學生主動鍛煉次數屈指可數,還養成了網癮等多種不良生活習慣,更影響了大學生群體陽光、積極、健康的形象,而課內外一體化體育開展機制的建設則通過機制約束與激勵,極好地提升教師參與課外體育開展的意愿和提升課外體育指導水平,從而保證高校課外體育開展的成效。
三、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實現模式探究
(一)教育職能部門加強開展機制與考核機制探索,從頂層構建上提升一體化教學的地位
構建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實現模式,提升高校體育課外鍛煉成效,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教育職能部門對課內外體育一體化的開展機制與考核機制進行深度探索,從頂層構建上提升一體化教學的地位并加強教師群體的思想認知。只有從制度上進行約束,在機制上進行激勵才能使高校管理層及體育教師對課外體育的開展價值及運行機制進行正確認知,主動探究探討課內外體育之間的教學內容、教育目的、教育成效之間的聯結,并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分割和重點強化,使課外體育真正發揮課堂有效補充途徑、實現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目的和落實“陽光體育”的開展宗旨。
(二)建立課堂教學、課外活動、體育競賽三位一體的互動教學模式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課時多為18課時,從緊張的課時安排上很難實現體育技能、體育理論及體育價值認知等多個層面的教學,體育教師往往只從最能體現教學成效的體育技能入手,進行大量教學與重復練習,加之教學手段僵化與課堂氛圍的枯燥,學生的體育興趣與課堂參與意愿越來越低,甚至有的學校連出勤率都難以保證。而建立課堂教學、課外活動、體育競賽三位一體的互動教學雙向考核機制可大大課外體育活動時間達到延伸課堂教學的目的,使體育課內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結合,學生在課堂上可進行體育理論、體育價值和體育技能學習,將體育技能的習得放在課外,通過競賽等多樣化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參與意愿,最終形成理論與實踐、體育興趣與運動技能相得益彰的發展趨勢,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為實現“終身體育”的教育宗旨奠定基礎。
(三)構建課內外雙向考核機制,提升體育教學的活力與發展動力,營造扎實的運動氛圍
良好考核機制是促進教學模式有效開展的重要約束手段。構建課內外雙向考核機制,對于提升體育教學的活力與發展動力,營造扎實的運動氛圍是非常有利的。該雙向考核機制不僅包含教師對學生的課內外體育興趣、能力、綜合素養的考核,更有學生對教師和學校開展體育課內外教學的成效、教學手段、教學開展水平的評價,以激勵雙方不斷提升參與意愿與開展能力,最終落實并滿足學生的學習訴求。
三、結論
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對高校體育的開展具有多重價值,因此值得奮斗在教學一線和教學改革理論研究者的深度探討與解析。筆者就筆者的認知能力,分別從頂層制度構建、執行層面和落實策略三個層面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三條構建高效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要義:首先,教育職能部門加強開展機制與考核機制探索,從頂層構建上提升一體化教學的地位;其次,建立課堂教學、課外活動、體育競賽三位一體的互動教學模式;再次,構建課內外雙向考核機制,提升體育教學的活力與發展動力,營造扎實的運動氛圍。這三個要義是相輔相成,環環相扣的。只有進行頂層架構設計,才能從制度上對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設想提供最堅實的政策保障,為高校體育現有課制、教學體系的重新構架提供制度約束,敦促教師重新規劃體育教學設計和各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使課外體育真正成為課堂體育的有效補充手段;而“三位一體”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構建是從執行手段上進行的探索,對于課外體育的真正開展與人才培養目標的落實起到了規范和指導價值;雙向考核機制是該模式的核心和最終落實點,使該模式的開展價值得以彰顯。
參考文獻:
[1]徐金雙,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探析[J].福建體育科技,2015(4).
[2]毛曉榮.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4).
[3]李征.普通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實施[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