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花
【摘要】 湖南省是中國近代革命的搖籃和發源地之一,涌現了一代偉人和眾多將帥英雄,有光榮的革命傳統,也留下眾多的革命文物史料,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了一大批先進人物和事跡,積淀了大量的精神財富,因此,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在新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為了更好地傳承湖南紅色文化,不僅要創新文化保護與傳承機制,更需要促進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推動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與創新發展。
【關鍵詞】 湖南;紅色文化資源;新媒體,數字化;采集
【中圖分類號】G12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13-0058-02
本文為湖南省教育廳一般課題“湖南省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采集與傳播研究”(編號:19C1662)的研究成果。本文為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新時代背景下湖南紅色文化活態傳承研究》(項目編號:XSP20YBC430)的研究成果。
湖南省紅色文化資源由中國共產黨在湖南省內的歷史上重大事件、革命運動著名革命領導人、英雄人物、革命遺址、革命文物、革命文史資料以及所體現的革命精神與創新精神。湖南是紅色文化資源是有歷史印證價值功能和文化傳承價值功能的,凝聚了湖南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是激勵湖南人開拓進取、矢志不渝的精神支柱,更是新時代富民強身的原始動力。
互聯網的廣泛使用,促使新媒體的產生,傳播媒介的變化,改變著以往人們的獲取資訊的方式,為了適應新的傳播平臺,更好地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湖南紅色文化資源,需要結合新時代的發展新技術與新手段,重視數字化收集并整合文化資源的作用,以數字化采集新手段讓湖南紅色文化資源得到有效整理,以適應新媒體的傳播。
一、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特色
(一)湖南紅色文化資源豐富
湖南紅色文化資源不僅具有多種多樣的物質資源,同時也包含了具有深刻底蘊的精神文化資源。此外,在湖南紅色文化資源之中,可以感受到意義非凡的革命精神的力量,激發人們的民族情懷。毛澤東、劉少奇等偉人的英雄革命事跡激勵人們不斷奮發向前,勇于拼搏;長沙烈士公園的革命烈士所展現出的英勇無畏的精神,帶給人們心靈的撞擊。與此同時,湖南位于我國的中部地區,不僅是具備豐富的自然景觀、革命遺址,同時還涌現出許多的紅色文化代表人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湖南籍大帥、大將、上將等數量眾多,他們投身于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為民族解放獨立付出了青春與熱血,在我國的發展歷史進程中,成了一批中流砥柱。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后,仍然有如劉一志、高建成等戰斗英雄和建設英雄,奮斗在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線,傳承著湖南紅色文化的內容。
(二)湖南紅色遺址分布廣泛
湖南省紅色遺址資源分布廣泛,經過多年的保護和發展部分遺址以紅色教育基地的形式,進行文化傳播。據2019紅網最新數據顯示,湖南省具有35個紅色教育實踐基地、多個重大戰役遺址基地,分布在各個市州,其中長沙市8個,株洲市5個,湘潭市4個,郴州市5個,懷化市4個。紅色教育基地包含了毛澤東故居、彭德懷紀念館、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舊址、紅軍標語博物館、通道轉兵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等故居、展館和重大遺址。
(三)湖南紅色文化的重要戰略價值
從地理位置上分析,湖南是位于我國中部的省份,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理區位優勢。習近平曾就湖南的地理優勢說過:“湖南位于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這也進一步明確了湖南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定位,為湖南大力推進經濟發展,傳播紅色文化奠定了良好基礎。通過這一重要地緣優勢,湖南如果能夠更好地挖掘好、利用好、創造好紅色文化資源,就能夠進一步的推動湖南紅色文化走出國門,突破制約,不斷提升湖南紅色文化的世界影響力。
二、目前湖南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采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政策等不完善
針對紅色資源的采集與應用,我國缺乏相關的法律規范,且目前相關的政策也是以非破壞性、非強制性為主,在法律保障方面缺乏靈活性,需要針對湖南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的相關發展現狀,不斷完善紅色文化資源采集的實踐活動,并對整個采集過程給予相對應的法律保障,保護好湖南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推動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采集的順利開展。
(二)數字化采集不系統
目前湖南紅色文化的展示方式,以傳統的物質資源的形式展示為主,故居、展館多以實物、圖片、場景展示為主,紅色文化數字化展館卻不多。數字化展館的建設,需要前期進行大量的數字化采集與轉化的工作,目前缺少系統的紅色遺址資源的數字化采集專業人員,所以對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系統采集上存在不足。且后期的針對性的理論研究與推動紅色文化大力傳播的相關的活動開展不足,導致無法發揮湖南省紅色文化資源在系統化采集和轉化中的困難。
(三)傳播方式較單一
湖南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紅色旅游和國防、思政、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紅色文化向大眾的主要傳播途徑,由于傳播渠道的單一性,使得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范圍較為狹窄,無法發揮更大的經濟價值。在新媒介和自媒體高速的發展,促使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渠道的多元發展趨勢。數字化傳播是新時代保護革命文物、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手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采集路徑研究
(一)豐富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展示與新媒體傳播平臺
文化的傳播與傳承需要切合時代的發展,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支付的發展,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生活習慣逐漸發生著改變,據互聯網調查報告中國網民已經達到8.29億,其中短視頻用戶6.48億;紅色旅游的推廣和國防、思政教育實施,產生了一部分固定的受眾群體,互聯網自媒體的傳播形式,可以拓寬傳承的群體。若將以紅色文化以數字化采集,通過圖像、視頻影像、動畫、虛擬現實等形式契合自媒體平臺(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網絡直播、IH5)應用,不僅拓寬了紅色文化的傳播應用領域,還增加了網絡群體的學習與傳承能力。
(二)將數字化技術與跨學科整合,采集湖南紅色文化資源
實踐上,要對整個湖南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體的數字化采集和分析是一個非常龐大且集成的體系。在保護和發展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過程中,不僅要創新應用數字化技術,同時還需要不斷地擴大多學科事業,整合跨學科的相關知識內容,實現其方式方法的創新。在潛移默化間構建有效的湖南數字紅色文化內容。與此同時,還需要深入研究發展針對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保護和利用管理系統,并明確其操作流程,只有這樣,構建相應的數據采集庫,才能有效地整合湖南紅色文化資源,將片段化的紅色文化信息整合在同一個類別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湖南紅色文化資源整合的優勢,實現傳播路徑的拓展,促進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度傳播與推廣。
(三)創新數字化采集方法,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為適應新的媒體展示渠道,可以采用創新的數字化采集方式對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收集、整理及數字化轉化。如通過攝影攝像、無人機全景航拍、3D掃描等現代技術手段,完成圖像、視頻、3D掃描實物記錄,實現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采集。
由于紅色文化資源的不可再生,在數字化采集過程中,可以利用3D掃描技術對相關文史資料、珍貴物件等進行無損害的采集;對遺址展館進行視頻及虛擬現實的轉化,實現文化資源的多樣化展示,有效地實現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與共享,更能夠豐富紅色文化資源的展示空間。
現階段,我國的產業結構具有復雜性的特征,但總體來說,優秀的傳統文化及相關信息,都是構成文化產業的重要內容。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無論是文化產品的生產與消費,還是文化產品的廣泛傳播,都依托于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湖南紅色文化資源,才能進一步提高湖南文化產品的獨創性,大力提高湖南文化的競爭力。但是從整體而言,要推動湖南紅色文化的數字化采集與應用,就必須從內容的創新上著眼,應用數字化手段,有力的推動湖南紅色文化的繁榮。
通過對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優勢進行分析與探究,能夠進一步推動湖南紅色文化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結合媒體的發展現狀,要更好地傳承與發揚湖南紅色文化資源,提高資源整合效率、傳播水平,就必須應用先進的數字化、信息化手段,適應新的媒體傳播渠道,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需要完善針對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更要不斷創新數字化采集手段,培養數字化采集專業人才,將湖南紅色文化資源應用與文化產業的發展相融合,從而實現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付安玲.推進大數據時代紅色文化數字化建設[J].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6-30(010).
[2]成浩.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獨特優勢與發展策略[J].黑河學院學報,2019,10(12):36-37.
[3]張從海.“互聯網+”時代紅色渡江文化資源數字化利用研究[J].滁州學院學報,2019,21(06):82-85.
[4]劉亦明.湖湘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路徑[J].長江叢刊,2019(23):179-180.
[5]謝一槐.湖南紅色文化符號的商業價值研究[J].長江叢刊,2018(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