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經濟金融,即是指在中國農業農村領域內與其經濟發展相配套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如吸收存款與發放貸款、保險及其他理財等,農村經濟活動對農村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共分為三部分,首先從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出發,進而研究農村金融業態、金融發展模式及存在的問題,探究農業經濟金融發展的創新性模式。
關鍵詞:農村經濟金融;發展創新;模式
一、中國經濟發展現狀
中華民族自改革開放以來的短短幾十年,中國走過了西方國家一個世紀才走完的路,各個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也即將步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中國農村與城市面貌有了較大的改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全國各個行業、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均衡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大幅落后于城市,尤其是體現在中國華北與西北的農村地區,人均GDP增長緩慢,基礎設施不完善。國家今年來也出臺了相關的貧困人口扶持政策,提供就業、給予補貼等。但從整體來看,農村與城市的經濟發展差距依舊很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業情況、教育資源等,而在中西部地區的部分人口甚至連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更不用談步入小康社會。
二、農村經濟與金融發展現狀(模式)
農村的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服務的支持,農村金融服務主要有以下幾種金融活動:發放貸款、吸收存款等。而金融服務的質量取決于金融體制,現今農村金融業態主要包含以下幾種: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村小額貸、農村保險等,作為農村金融的常見業態,其對于農村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農村信用社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服務對象為社員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農村信用社是中國農業金融的主要業態,其在國民農業經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村信用社的支持。其主要資金來源為合作社成員繳納的股金、留存的公積金和吸收的存款,而其貸款也主要是為了解決成員的資金需求。雖然隨著經濟發展,漸漸拓寬了放款渠道,但其對于貸款的準入條件依然很高,如果無抵押和其他信用支持依然無法取得其貸款。且其對于貸款有比較高的行業限制,如國家相關政策不予支持的行業。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直屬國務院領導,是中國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銀行,主要職責是依靠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承擔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為中國農村和農業經濟發展服務。主要涉及: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利建設貸款、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貸款、農村集中住房建設、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涉農棚戶區改造貸款等。
農村保險是指在農村范圍內能夠辦理到的各種保險的總和。主要包括農業保險、農業生產者的家庭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等。保險是中國農村的主要金融機構。主要險種為:新型農村社會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最低生活保障等。
P2p金融指在特定的電商商務平臺上不同的網絡用戶之間發生的小額借貸交易,交易雙方可在平臺發布借款或者貸款信息,平臺撮合雙方需求,一旦達成一致即可成交。在農村金融市場的p2p主要有三類企業,一類是中國互聯網巨頭,如京東、螞蟻金服等,具有資金優勢、模式成熟,但互聯網巨頭進軍農村的目的并不是解決農村經濟金融問題,他們主要是為了服務于自身的業務,螞蟻金服主要為了服務于農村淘寶的業務向農村市場延伸。第二類就是p2p網貸平臺,而p2p網貸平臺的主流業務模式就是與一些農業業務的龍頭公司合作,其通常擁有農戶、農業等基礎信息,p2p平臺可根據此信息判別可靠的借款人。第三類是為農業公司或農戶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如訂單融資、代付款項、提供擔保、種植/養殖貸款等。近期隨著國家相關政策收緊,p2p網貸面臨嚴峻考驗,無大背景的p2p網貸紛紛倒閉跑路,給市場造成了較大的影響。P2p的交易雙方主要存在以下風險:跑路風險、壞賬風險、逾期風險、政策性風險。任何一種風險的出現都會給網貸平臺造成致命的影響。
三、農村經濟金融模式的突出問題
目前,農村經濟金融模式也存在諸多問題,農業企業融資渠道有限、農產品價格低、農村人口就業率低等,困擾著中國農村的發展。
近年來,部分地區出現了較多的金融創新服務機構進入了農村金融市場,但目前這類機構的數量較少、規模小、發展較為緩慢,根據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0月,全國近兩千家正在運營的網貸平臺,其中僅僅只有50家專注于農村金融;另一方面農村p2p發展面臨諸多問題,網絡借貸平臺的運營需要控制好成本,完善自身風控體系。并且中國農村居民分散,常規信貸業務的資質審核流程煩瑣,農民金融意識較低,需要大力推廣培育等。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重點支持農業領域,支持農村互聯網金融服務創新,鼓勵大型金融機構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為中國農業經營企業量身打造專屬服務,體現出國家對于我國農業行業的發展的重視,2019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近年經濟下行壓力、經濟新常態雙重影響下,2019年的農業金融創新發展緩慢,對于農村經濟的刺激作用有限,農村人口就業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農村信用社是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的主要參與者,風控審核較為嚴格,對于借款人的資質審查標準較高,且流程煩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成為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大問題。
四、農村經濟金融發展的創新模式
目前,市場上大型的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有:牧原股份、新希望、大北農等大型傳統農業公司;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翼龍貸、宜信農貸等針對農業領域的p2p借貸平臺;還有一些新型的創新性互聯網金融平臺。
結合《中國農村互聯網金融報告2017》等文件,我們對當下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的模式做了一些梳理和方向總結。
(一)農村電商
農村電商顧名思義就是農村電子商務,是普通電子商務平臺農村化、農業化的產物。互聯網時代給了電子商務巨大的發展契機,使他可以花費最小的成本獲取大量且眾多的用戶。互聯網電商擁有四大屬性:信息化、技術化、數據化、系統化,對數據的采集和分析極為數量。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重構了現代生產體系,其從中游的流通環節開始,改變下游的消費習慣,依靠議價能力整合上游供應商。互聯網電商可以給中國不同農村地區的農業特色全國化、廣泛化,可以打通農業產品供給端和需求端的地域限制,有效優化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得具有特色的中國農業地區文化、產品通過便捷的互聯網電商輸出到城市,促使當地經濟發展,居民致富。
(二)信用+農村p2p網貸
沐金農是一家專注于三農領域的垂直互聯網金融平臺,其通過“陌生人借款+熟人管控”的P2P風險控制模式幫助其會員高效融資。旗下擁有專注于線下購買地拿下分歧App、線上小額信用貸款地拿下錢包App以及拿下商城在線分期購買軟件。沐金農還研發了三農動態信用評級體系,嘗試建立農民的信用體系。該模式的特點是:根據個人信用情況確定貸款額度,用于農民生產。
(三)農村融資擔保政策性公司的設立
隨著農村的經濟逐步發展,農村小企業的資金需求逐步加大,但諸多融資方法對于信用和融資擔保物的要求較高,使得大部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突出。在農村設立融資擔保公司,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農戶進行大數據分析,建立信用檔案,給予信用等級較高的農戶或者企業進行擔保向傳統農村金融機構如農村信用社、農村互聯網借貸平臺融資,在保證風險可控的條件下促進農戶創業或者中小企業快速發展。該模式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將數量眾多的、無擔保融資能力的農戶、 中小企業的農業信貸需求激發出來,將銀行與擔保公司直接聯系起來,降低了農戶的融資成本;充分發揮了農業金融機構的資產流動性,切實提高了單位資產創造的價值,將信用貸款轉化為擔保貸款,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村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充分調動了農村金融機構的積極性。融資擔保政策性公司作為農業金融的“心臟”,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促進農業金融及農戶、農村經濟的發展。
(四)農業金融監管機構市場監管逐步加強
現今隨著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金融服務日益發達,農村及農業市場越來越被廣泛關注,大批金融互聯網企業紛紛設立子公司或者拓展新業務的方式進入農業領域,為農業參與主體提供資金支持、保險服務等業務。但有一些不法機構利用行業熱點進行非法集資,犯罪手段多樣且金額巨大,非法集資嚴重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相關監管機構定會嚴厲監管,對相關非法集資的偽互聯網金融企業并處罰。
作者簡介:
張盈勺,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