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敏慧
【摘 ? ?要】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創設情境,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單純的文字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它不像公式一樣有標準的答案。為了保證小學生的語文文學素養在語文教學中得到有效提升,教師以教學知識為基礎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去學習、探究,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境創設 ?課堂教學 ?深入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129
情境的創設是為了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讓學生貼近作者思想,自然而然地體會到文字所蘊含的奧妙。學生學習的一些文字雖然簡短,但是要展現的內容、要表達的情感可不簡單,尤其是像古詩詞這種用詞精悍的文學作品,更要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仔細品味,體會其中的情境和情感。情境創設降低了學生對語文文學的理解難度,提高了學生接收知識的主動性,從而提升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需要一些策略,主要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要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情境能夠起到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因為情境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的情感體驗更加豐富,有效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感悟。在進行情境教學時,必須要設計有學生參與的內容,這樣教學才能體現出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作用。教師在創設語文情境時,先要考慮的是是否在情境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語文情感得到了深化,因為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與學生在教學中參與度的高低有直接關系。比如在問題情境中,教師以語文問題作為情境主題,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參與語文問題的探究。因為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一直有意讓學生去主導課堂,所以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很高,在問題情境中的學習意識主體性很強。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直引導著學生將自己的探究收獲與大家一同分享,又創建出了與內容緊密相關的討論情境。當學生經歷了一整套教學過程,他們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入,情感上的收獲也會更加豐富。課堂情境是幫助教師教學的工具,讓教師在教學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而讓學生成為了教學課堂的主體。這樣,情境教學對學生學習的作用更大、更直接,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二、創設情境要充分利用文字背景
文字背景是需要教師在創設語文課堂情境時非常注重的語文知識點,但是往往在實際教學中,它并未受到教師和學生過多的重視。文字背景奠定了課堂情境的基礎,所以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對文字背景的解讀決定了創設出來的課堂情境與文字的貼切度以及情境的真實性。以文字背景營造出來的課堂情境,能夠最大程度上為學生還原真實情境,增強學生在文字中的代入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尤其是在古詩文的文字中,背景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增強他們的文字共情能力,提高他們的文字審美能力。比如文字發生時間、地點、事件、人物、情感和思想等,都是創設情境時需要用到的知識點。充分利用文字背景,才能讓課堂情境成為學生進行學習的工具,而不是因為設立出的情境不嚴謹,而出現諸多漏洞成為學生學習中的“笑料”。文字背景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完成了解作者、認識作者、體會作者、理解作者的學習過程,準確“意會”文字的涵義,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
三、全方位調動學生感官
在情境教學中,全方位調動學生感官,才能讓學生從多方面感受到多種情感,盡可能地讓學生在其中進行聽、說、讀、寫、看,使學生全身心參與語文課堂情境教學。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開展各式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從“干聽課”的狀態中走出來,充分感受語文學習的趣味魅力。朗讀是學生學習語文必要的手段,在課堂情境中,教師能夠為他們加以情感提示,讓他們的語文朗讀變得更有感情。尤其是對于古詩詞的朗讀來說,教師更要注意學生的詩詞斷句和情感表達。古詩詞雖然簡短,但是流露出來的情感、包含的思想卻不簡單。朗讀情境有助于學生做好古詩詞朗誦,感受詩人的胸懷。而在課堂上,除了讓學生們朗誦之外,還能以朗誦比賽的形式開展活動,這樣不僅可以營造課堂學習氛圍,還能讓學生更加貼近文字,感悟更多。角色扮演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情境創設教學方法,教師讓學生挑選角色,將故事通過表演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表演的時候,學生不僅要揣摩角色心理,還要說出臺詞、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和表情,多方面調動學生感官。這種方式對學生學習現代文和故事性的文章來說,可以更快地掌握角色心理,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解讀出每個角色背后蘊含的意義。
四、結合實踐,升華情境主題
情境的創設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學習,還為學生提供了語文知識實踐的機會。教師在創設課堂情境時,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投入實踐使用,從而深化教學主題,提高學生的語文思想內涵。比如在課堂情境教學講解過知識過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一篇簡短的情境學習體驗感。體驗感的內容不拘泥于當堂課所學的知識內容,還可以寫學習感受、學習問題、學習收獲等等。這樣,教師不僅又多了一個渠道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能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還能做好當堂課的課堂總結,完整情境結構。要讓學生學以致用,還可以開展文字改寫活動。以小說為例,“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在很多情況下,看故事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結局。作者只是選擇了一種,但是教師為了開發學生的想象力,跳出教學的限制框架,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個故事改寫或者故事續寫的活動。如此,既讓學生開動腦筋,不斷想象,又鍛煉了學生的文筆,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學生在改寫或續寫故事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寫作的樂趣,也體會到了作者為何要選擇那樣的故事結局。
總之,要在課堂上通過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教師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作為課堂情境的焦點。充分利用文字背景,最大程度地還原課堂情境的真實性,提高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學習體驗。在整個過程中,注意全方位調動學生的感官,不只是讓學生進行朗誦,還要運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還原故事發生的場景。將文字描述的動作、表情真實地表現出來,這樣,學生從文中角色的角度對文章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學習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陳艷,勒布,楊建蓉,et al.小學語文課堂情境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4(4):127-127.
[2]滕井林.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情境教學法[J].軟件:教學(8):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