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
【摘 ? ?要】根據初中新課標的標準和要求,構建具有突出有效性的課堂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本文根據一般教學中會運用到的一些教學方法,結合初中數學學科的特色,探討出了一系列以培養(yǎng)情感認知、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以及增強教學互動性的方法,為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增添了創(chuàng)新成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 ?有效性 ?情感認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148
對于數學教學中有效課堂的定義,不同的教師往往有著獨到的理解和認識。但是作為初中數學教師的我們面對這樣一個課題也保持著一定的共通性和相似認知。首先,有效的數學課堂必須將數學的價值融入到教學中,并吸引學生參與數學學習。其次,有效的數學課堂必須提高學生思考和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能力。最后,有效的數學課堂還必須具有良好、積極、活躍的情境氛圍。綜上幾點,本文探討和總結了以下一些具有實踐價值的有效性教學策略。
一、做好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踏出有效教學的第一步
一方面,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的思路、創(chuàng)意和想法將會直接影響到實際教學的推進和進展,因此為了促進有效教學的實施,教師必須要重視教學設計并提高教學設計的質量。另一方面,根據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來看,教師要指導學生初步掌握數學概念和數學知識的應用方法,因此,更需要教師進行有計劃的,針對性突出的教學方案設計。首先,教師準備的教學設計方案應當充分涵蓋數學大綱對學生提出的綜合要求。教師要根據初中數學大綱要求來選擇和刪減教學的內容,在避免增加學生不必要負擔的前提下,保證關鍵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其次,教師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差異進行層次性的教學設計。一方面層次性要體現在教學受眾上,盡可能實現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層次性要體現在教學深度上,從不同角度、維度、深度對同一個數學問題、概念進行解析。
二、以有效生動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有效情境化的教學不僅僅能夠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情緒與教學熱情,更能夠在學生層面上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教學情境需要教師將人的因素與學科的因素充分聯系起來,使得學生能夠從數學情境中發(fā)現學習的魅力與趣味,從人群氛圍中感知競爭與合作的樂趣與特色。
構建有效的教學情境的方法很多,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較為常用的方法就包括了游戲法、多媒體法和實踐法等等,這些方法對數學教學情境的構建同樣具有價值。但是,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夠照搬這些方法的傳統(tǒng)運用策略,而是要以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為基礎,構建具有創(chuàng)新性、特色化的數學教學情境。一方面,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標準,在構建教學情境的時候強調生活與學科的聯系。數學本身的枯燥感和抽象感是阻礙課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要合理融入生活因素、道具和觀念來弱化數學本身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面,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潮流,善于將科技、教學技術與課堂結合。科技與教學的結合帶來的不僅僅是教學方式的改變,更是對課堂氛圍、情境的顛覆。如果教師能夠將以上兩點落實到位,那么勢必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吸引力的教學課堂,從而牢牢抓住學生的學習目光。
三、關注情感認知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信心和動力
學習的不竭動力來源于內心滿溢的信心與勇氣,充足的信心和勇氣往往又來源于動力推動下的學習成就感與良好體驗感。兩者都是學生學習數學,克服數學難關的重要武器。而對缺乏學習經驗的初中學生來說,這兩個積極要素并不是與生俱來的,相反的,皆是在外界環(huán)境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下才產生的,而這其中,具有突出影響價值和教育意義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便是教師教學語言運用環(huán)節(jié)。在這一點上,廣大教師的觀點都是相通且較為一致的。相比較于充滿訓斥與批評的教學課堂,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更容易在充滿贊揚和鼓勵的課堂中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因此我們教師要從自身出發(fā),關注對學生的情感認知培養(yǎng),讓學生從內心接受和熱愛數學學習,并在行動上表現出突出的行動力與探索欲。
針對這一個話題,教師要積極構建贊美和鼓勵教學的策略,善于通過鼓勵的語氣,大方的表揚,親切的表情與合適的肢體動作與身體接觸來進行評價,從而培養(yǎng)溫馨、和諧的教學氛圍,并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數學的成就感與信心。久而久之,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四、形成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教學風格
從課堂教學的本質屬性來看,教師認真的指導是最為基礎和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指導式的教學風格是課堂中必不可少的。而從學生本身的發(fā)展需要來看,完全由教師掌控的教學課堂卻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與獨立發(fā)展,更不利于教學課堂的有效化提升。因此,真正能夠推動教學課堂有效性提高的教學策略還必須建立在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形式之上。
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我們教師需要做好對學生的數學理論分析、答疑解惑以及深入拓展指導工作,保證學生能夠在意識、行為上對數學知識有所理解和認知。因此,教師在指導環(huán)節(jié)中就必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將數學的知識講透講全講明白。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教師則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有效的自學習慣和自學方式,并通過構建互助學習小組,指定自學任務等方式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學機會與情境。當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有效結合之后,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深度也就能夠得到進一步提高。
五、學、講、練、想相互融合,促進學思結合
相比較于其他一些學科,數學教學更加重視實踐和練習,強調概念文字與數學算式、公式之間的聯系與轉換,這就要求數學教學過程必須要與純文字化的教學有所區(qū)別才能展現數學本身的價值和特征。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當將講、學、練、想這四個基本過程融入到數學教學中,保證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學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依,從而有效展現數學學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實現數學枯燥性與教學有效性之間的高效直接轉換,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在兩者之間架構起一座具有趣味性、靈活性和互動性的互動橋梁,使得學生在感知課堂趣味的同時,逐步吸收數學本身的價值和運用效果。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夠一味強調教學的嚴肅與專業(yè),而是要適當地用好教學方法,用對學生喜歡的、教師滿意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與認同感,這樣一來,數學教學有效性自然也能提升。
參考文獻
[1]馬培群.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2(5):146-146.
[2]邵連強.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