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靜
【摘 ?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班主任作為班級的主要管理者和組織者,對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素質教育下對學生德育的培養,也成為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重要內容。因此,本文將以提升班級管理成效和學生整體素質為落腳點,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 ?德育 ?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088
德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在新課改的推進下,受到教育界比以往更多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德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和影響著素質教育的成效,優異的成績并不是新時代新社會下優秀的綜合性人才的唯一考量,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思想修養和道德情操,學生才能將自身的知識和優勢投入到未來社會發展建設之中,更好地實現服務人民、增益社會的自身價值。因此,作為高中班級全面管理責任人的班主任,只有從每個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入手,開展有效的德育,才能保證整個班級的管理可控,為學生營造一個團結互助、共同發展的學習成長氛圍,打造一個先進優秀的班集體。下面筆者就從高中班主任的角度來談談如何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做好學生德育工作。
一、轉變思想觀念,深刻認識德育的重要性
高中作為學生升學備考的關鍵期和沖刺期,在傳統教學觀念下,班主任會更關注學生的成績,應試教育下分數至上的觀念依然是管理思想的主流。因此,要提升高中德育成效,需要班主任從思想根源上轉變重智育、輕德育的班級管理觀念,充分認識到德育是教育之首,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根基性和方向性的作用,它不只決定著學生綜合能力和思想水平能達到多高的程度,也決定著他們在自我發展的路上能走得多遠走多久。可以說,德育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的始終,即使學生未來離開學校走向社會,依然要接受道德的約束和指引,并不斷提升自身的修養,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認可,因而,德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也是我國教育的核心目標和宗旨,關系著國民的整體素質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正所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在高中班主任的管理下,即使學生的成績再好,如果缺少良好的道德素質和高尚情操做支撐,不但無法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才,甚至可能由于道德的缺失而誤入歧途,斷送自身的前途,甚至對社會和他人造成危害。
二、班主任應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做到言傳身教
高中班主任作為班級的主導者,是整個班級的標桿,其管理工作影響著班級里的每一位學生,而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思想行為本身對于學生來說就是潛移默化中一種有力的教育,為人師表是對高中班主任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班主任本應承擔起的重要責任。因此,班主任想要實現對班級的有效管理,必須先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和道德素養,做到率先垂范。高中生隨著年齡和知識的不斷增加,心智也逐漸成熟,對于善惡是非、好壞評判都有了自己的標準和視角,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也會在學生心里留下評判的痕跡。班主任要想學生能夠遵規守紀、提升修養,光靠一味地要求學生、訓斥學生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在教學管理中時刻端正自己的思想,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尊重學生、幫助學生,建立彼此之間相互信任的關系。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才能在彼此的溝通交流、陪伴成長中慢慢以實際行動,引領和影響學生走上德育與智育兼顧發展的成長軌道上來,保證學生在自己的帶領下,在溫暖和諧的班級氛圍中,不斷提升思想道德修養,為未來的發展夯實基礎。
三、完善德育方法,強化道德引領
(一)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提供良好的德育環境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園地,班級是學生每天共處的集體,其間的環境氛圍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和熏陶著每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和諧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和溫暖健康的學習環境會促使學生耳濡目染地形成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素養。因此,作為高中班主任應該在班級管理中有意識地通過德育標語上墻、綠植美化、文明用語倡導等優化班級環境,培養一種學生共同認可并努力維護的班級文化,以文化精神和濃厚的氛圍感染學生,使其在每天的相處中陶冶情操、增進情感,在班級整體環境的有效營造中開展學習,進行思想的碰撞與交融,從而在班級管理中實現環境育人。
(二)加強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
德育是一種心理和思想方面的教育引領,與智育方面分數成績等一些顯性的表象相比,高中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想道德水平有時并不易被發現和察覺,需要班主任格外地留心觀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以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發現學生思想上的偏差,并進行有效的糾正和引導,避免因心理偏差而進一步導致的思想扭曲和道德敗壞。而了解學生狀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與其進行情感交流,在親切耐心的溝通中對學生緊張焦慮的心情和較大的學習壓力進行疏導,切身體會他們的困難,了解他們的問題,并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愛和集體的溫暖,積極調整心態,勇敢地面對困境和挑戰,在不斷的歷練中培養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
(三)開展豐富的德育活動,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高中階段德育課程與文化專業課相比,無論在學習時間、學習精力上所占的比重可謂少之又少,而傳統德育課堂教學模式相對單一,未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重視程度和學習積極性,德育教育自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作為高中班主任需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來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和價值觀念,結合社會倡導和主流意識通過開展愛心捐贈、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爭當社區志愿者、感動班級人物評選等活動,讓學生在親身感悟中形成一種向上的道德自覺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德育活動的開展要貼近生活,也要融入社會。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場景和日常的生活中進行道德學習,讓學生在自己的道德實踐和切身經歷中汲取道德知識,獲得思想感悟,這比書本教材灌輸學習更加直接,也更具效果。高中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向社會輸送多元化的綜合性人才,學生僅僅沉浸于文化課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他們的學習只有同社會實踐廣泛結合,才能在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共同促進下獲得全面的發展。
總之,高中德育作為素質教育培養的關鍵時刻不能放松,其作為班主任,班級管理職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應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高中班主任應切實承擔自身的職責,讓學生成長發展根植于深厚的道德土壤,成為對社會和人民有益的人才,也使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傳統和價值觀念得到傳承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