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新
【摘 ? ?要】在教育教學中發(fā)現有一部分學生做事、學習磨磨蹭蹭,沒有時間觀念,缺乏自主學習意識,筆者對此進行思考,探究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從教師和家長角度研究解決這一問題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磨 自主學習意識 興趣 抵制情緒 尊重 賞識 信任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201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常常引發(fā)我們思考,讓我們去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今天,僅就我在教育教學中發(fā)現的一個問題來談一下我的淺顯認識。
一、發(fā)現的問題
筆者從事教學工作已有二十個年頭了,遇到過形形色色的學生和家長。通過與學生的接觸以及和家長的溝通,發(fā)現一部分學生有一個共同的表現,就是做事磨蹭,缺乏自主學習意識,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
這個問題剛開始并沒有引起我的注意,只認為學生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存在問題而已,但隨著女兒的一天天長大,兼具教師和家長雙重身份的我,對這個問題越來越關注。
女兒很聰明,接受能力強,學什么像什么。在學前就開始學習英語、古箏。我每天陪著女兒學習,樂此不疲。當女兒上學后,我逐漸發(fā)現她做事或寫作業(yè)越來越磨,明明十分鐘能完成的事總要一拖再拖,沒有一點兒時間觀念,特別是年級越高現象越嚴重。在校內或課外和其他家長溝通時,他們也常說孩子缺乏自主性,做事得磨就磨,每每看到他們這樣心都要蹦出來了。了解情況后,重新審視這些孩子,絕不是智力問題,那是什么原因呢?是我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缺失嗎?我時常這樣問自己。因為我知道這樣下去的后果十分可怕,孩子不僅會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會喪失學習興趣,對不感興趣的事情產生抵觸情緒。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
為了弄清原因,我和我的學生探討這個問題,問及他們的做法和想法。我們班級的一個學生說:“老師,我媽媽說我在家磨,不愛寫作業(yè),并不都是這樣,只是在你留作文時,我怕寫作文,不知道怎樣寫才這樣。”另外兩個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說出的話也令我震驚:“老師,你知道嗎?周一到周五雖然上學,但是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光,我們最不愿意過周六周日了。你不知道那兩天對我們來說是黑色的日子,從早上開始就要上英語班,奧數班,舞蹈班,小主持人班,比上學累多了,上完這些課外班還要完成學校的作業(yè),我們哪有玩兒的時間啊?”
從學生那里了解了他們的想法后,我與女兒溝通,女兒終于向我說出了她真實的想法,她之所以這樣是為了逃避每天的練琴。由于學習古箏,每天必須保證一個小時的練琴時間。但是,要完成作業(yè),又要練琴,會很累。原來孩子磨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與學習興趣有關。
三、解決問題的策略
作為一名教師,也是一名家長,兼具雙重身份的我思考過,我們的教育要帶給學生什么?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快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其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一)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應從以下幾方面關注和培養(yǎng)孩子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有意義學習必須具備兩個先決條件:認知基礎和情感動力。”情感動力就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正像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曾說過:“人的先天潛能是無比優(yōu)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創(chuàng)造一種適宜的環(huán)境和條件使之得以實踐。”這種適宜的環(huán)境和條件除了指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寬松、和諧的活動氣氛外,更指學生所面臨需要解決的關注點(即興奮點、興趣點)的問題。教師就是要通過多種渠道和手段,引導和創(chuàng)設一些情趣化的情景,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的趣味,使之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
2.關注和指導學生的學習習慣。
每一個學生都是充滿生機與富有活力的個體,是引起展開參與和評價各種活動的主角,我們要用全新的理念去面對一個難以開發(fā),甚至不能開發(fā)的孩子,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學生,作為老師你都要去欣賞他,理解他,贊美他。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了,你也要一千零一次地幫他站起來。引導學生今日事今日畢,做事不拖拉,可以找一些珍惜時間的格言或小故事加以引導,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形成積極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
教師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去關注學生,關愛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培養(yǎng)其堅韌的意志,使他們不但能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且能成為面對困難和挫折充滿自信、熱愛生活的人,在他們的心里播下“我能行”的種子,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生活,讓他們充滿信心地去面對人生。課堂上教師的及時評價與積極的智慧的評價尤為重要,會在孩子心里打下自信和成功的精神底子,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做人的基礎。
(二)從家長的角度出發(fā),應從以下幾方面關注和培養(yǎng)孩子
很多教育實例說明家教水平并不與文化水平成正比,家教成功與否與信念、毅力、方法有直接關系。
1.走出誤區(qū),給孩子減壓。
當我意識到自己家庭教育的錯誤時,停下了孩子所有的課外班,用女兒的話說就是來了個徹底的“大休”。如今一年過去了,女兒做事愛磨的毛病改掉了,學習成績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提高了。望子成龍心莫切,唯有正確地對待教育問題,做事不盲從,才能事半功倍。
2.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勤與孩子、教師溝通,成為孩子的朋友。
教育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尊重,遇到問題要心平氣和地與孩子共同分析原因,遷就和袒護不是理解。教師要改變家長的觀念,讓他們試著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相處。
3.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意識。
4.關注和指導孩子的生活習慣。
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習慣培養(yǎng)開始的越早越好。
5.關注和指導孩子非智力因素的習慣養(yǎng)成,包括心理健康、意志品質以及必要的挫折教育等。
教師和家長是攜著孩子的手去追逐春天的人,只要我們關注和愛護孩子,給孩子創(chuàng)設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孩子會還給我們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