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妹
【摘? ? 要】班主任作為班級活動的管理者,不僅決定班級管理質量,同時也會對小學生思想觀、價值觀造成影響。伴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班主任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增進師生關系,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先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探究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策略,僅供教學人士參考。
【關鍵詞】以人為本? 小學班主任? 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1.189
小學階段學生在年齡特點的影響下,會出現活潑、好動等行為,為了維持正常的課堂秩序,班主任需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加強班級管理。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提出班主任不僅承擔著理論知識傳授的職責,同時還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要參與者。為了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構建班級管理體系時,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發展特點,以學生為中心,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融入以人為本的理念,使其與學生的發展需求相符。
一、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存在問題
筆者在調查本學校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情況之外,走訪其他3所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具體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班主任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在學生犯錯誤時,班主任也常戴有“有色眼鏡”去看人,同樣的錯誤發生在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身上,會受到看似更為嚴厲的批評,班主任對學生采用區別對待法,會傷害學困生的自尊心,降低學習熱情,甚至會出現輟學的想法[1]。其次,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班級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與學生進行共同維護,但是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班主任發揮著主導者的角色,明確規定學生“應該作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使得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缺乏主人公意識,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主動性不足。
二、“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一)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受到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的影響,在性格特征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總體來講,小學生具有較強的表現欲,且行動能力較強,所以在開展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意識,可以發揮引導者的角色,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相應的班級管理活動,將學生作為班級管理的參與者。例如,班主任在對班級管理制度的初始方案進行制定時,可以以班級人數為基準,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組別,以小組的形式對初始制度方案進行探究,在學生討論結束后,班主任可以開展投票活動,將票數最高的小組制定的班級管理制度作為初始方案,之后依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對初始制度方案進行修改,從而確保班級管理制度與學生的實際要求相符[2]。在這一管理流程,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班主任可以對學生的管理心聲、管理需求加強了解,確保班主任管理有效性。
(二)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的思想尚不成熟,許多行為都是通過模仿形成的,因此小學班主任在管理的過程中,要嚴于律己,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要對學生的行為舉止進行觀察。例如,某班級一名學生學習態度非常認真,但是學習成績并不理想,使該學生產生自卑的心理,班主任在發現這一現狀之后,利用課下時間與該同學進行交流,首先對該同學進行語言上的鼓勵,肯定學生的學習態度,之后委婉地提出該同學在學習方法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聯想記憶法改變傳統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在交流之后,學生的成績得到顯著提高,且與班主任成為“朋友”。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認真分析學生是否在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學習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下出現思想偏差,通過交流與指導在樹立學生健全人格的前提下,增進師生感情[3]。
(三)構建民主化的班級管理模式
民主化的班級管理模式與“以人為本”的理念相符,在民主化的班級管理模式中,可以指導學生參加到班級的管理與監督中。例如,班主任在班級的墻壁中,可以對反饋箱進行搭建,學生可以將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寫成意見投入到反饋箱當中,具體采用匿名投票的方式,保護學生的隱私。之后,在課堂上對反饋箱中的問題進行集中討論,是否有更改班級管理制度必要。由于班主任需要管理的人數較多,班主任可以挑選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輔助管理,確保班級管理的規范性,班長與學生之間需要進行相互監督,如果班干部得到其他多位同學的舉報,班主任需要在分析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對班長進行更換,以此來突顯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
(四)合理運用教學評價
班主任在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班級管理時,需要注重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小學生的年級尚小,希望得到班主任以及家長的贊揚,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活動中,需要對評價體系進行科學的構建,例如,針對自覺遵守班級管理制度,且在一定周期內無擾亂課堂紀律等不良情況出現的同學,可以給予其語言或者物質獎勵,語言獎勵包括“這位同學表現的非常好”,物質獎勵包括發放小紅花以及教學文具等,針對一些調皮、活躍的學生,班主任也不能運用嚴厲的語言進行批評,可以在課下與學生進行溝通,告知其遵守班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班主任可以定期召開主題班會,班會活動以“雷鋒精神”、“安全交通”等為主,從而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因此班主任應該從多個方面對當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然后采取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民主化的班級管理模式、合理運用教學評價確保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充分的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應用價值,創建出與學生身心特點相符的班級管理模式,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郝新發.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3):29.
[2] 譚延慶. 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J/OL].學周刊,2018(31):152-153[2019-09-28].
[3]譚延慶.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3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