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場流通中與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績以及現金流量有關的重要交易和事項是通過會計信息反映出來的。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中企業要想實現持續、健康與穩定的長期發展,就需要企業的會計信息的質量得到保障。近年來,不少企業因為會計上的舞弊與失真致使其破產,可見會計信息對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從企業執行狀況看,企業內部管理體制問題、違法成本低、會計人員職業素養不夠、有效的監督缺乏等導致企業會計失真問題愈發嚴重。本文將從會計信息失真的因素和經濟新常態下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性與危害進行分析,之后提出經濟新常態下會計信息失真預防措施。
關鍵詞:新常態;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信息是會計信息用戶做出決策的重要基礎。它集中反映了會計實體的經濟活動和結果。在新常態經濟發展時期,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互聯網+”和企業的日常發展都需要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因此,對新經濟環境下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進行分析研究,對于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因素
在新常態經濟環境中,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結合相關文獻對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總結如下:
(一)企業內部控制因素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制約企業財務活動的重要因素,也是企業加強信息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新常態經濟發展背景下,一些企業在結構改革時期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來削弱企業的內部控制。一些企業掩蓋了一些財務數據,這些數據在會計信息披露中損害了企業和社會的形象,結果就是社會投資者被誤導。此外,由于新常態環境的內部控制管理和監督不到位,財務內部控制人員難以發揮監督作用,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二)會計人員因素
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與會計信息失真密切相關。盡管某些會計失真是由企業領導在實際工作中的強制性要求引起的,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會計人員和企業領導同時參與會計信息欺詐。在新常態環境下提高會計師的職業道德,特別是面對外界利益面前,會計人員很可能將職業道德素質不屑一顧,甚至走上違法的道路。另外,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也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因素之一。
(三)企業治理結構因素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以及會計工作環境的變化,在新常態經濟環境下,由于企業管理體系和結構的不完善,經常出現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由于企業監督管理機構的不健全,導致對公司財務信息的監督不足,最終導致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
(四)企業管理者利益因素
企業管理者只追逐于利潤的增加而不顧其被揭露造假的風險,他們往往為了能吸引更多投資者紛紛投入資金,讓會計人員將財務報表做得很完美,并授意財務工作人員虛造會計信息。所以,在領導的授意下,財務人員會更改原始憑證審核中的數據,利用會計準則的漏洞調整財務數據進行賬務處理。財務會計在使用會計政策的時候,最大限度地減少費用,以增加企業利潤。
(五)監督力度的因素
幾年來經濟市場愈發活躍,企業財務造假和舞弊事件不斷發生,這時由于我國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沒有起到應有效用。企業在內部監督的實效性沒有得到發揮,并且企業管理層約束著這些內部監督,所以會計人員不能獨立的對經濟活動進行處理,致使會計處理總向著管理者利益偏向,導致大量的會計信息失真。
二、經濟新常態下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性與危害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經濟業務和運營成果是通過財務報表、財務報告和附注等方式來體現,企業生產經營的財務整體表現是通過會計信息表現出來的,為企業管理者和投資者進行檢查和分析以及企業決策提供了合理而重要的基礎。會計信息的披露必須真實可靠,這說明會計信息對企業的發展非常重要。但是,由于人為因素和其他因素,會計信息和會計準則存在嚴重不一致和偏見。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會計信息失真表現出數量多、金額大、范圍廣,近年來日益凸顯,對我國法制建設及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影響,同時給國家、投資人以及企業等帶來損害。在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中,虛假發票,亂攤費用等不良行為對企業管理產生了嚴重影響,給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帶來混亂。由于機構參與會計虛假案例中,并扮演不良角色,使人們質疑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給會計行業的誠信帶來了嚴重危機。
三、經濟新常態下會計信息失真預防措施
(一)完善企業內部控制
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有效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必要途徑。企業領導者需要對內部控制系統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了解,并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系統。只有科學,完善,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對會計人員進行監督和約束,防止會計人員犯錯誤或涉及欺詐行為,從而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二)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新常態背景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約束,會計人員嚴格按照會計職業道德進行會計處理,避免外界經濟利益的誘惑,以達到會計信息質量需求和真實的會計報表;會計人員,公司會計師的專業判斷能力需要根據會計數據進行判斷,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準確有效的數據。在新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的財務工作將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會計人員應根據現狀判斷未來,為社會投資者提供真實,前瞻的財務信息,避免投資者的經濟損失。
(三)適應新常態下的會計信息主體和市場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不僅積極改革為會計信息提供機制,而且不斷培育會計信息的需求:一是加強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渠道和方法,為需求者提供多樣化的需求。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對會計信息披露與監督。在會計信息披露中,有必要明確內容和方法,以免概念模糊。二是凈化中介市場環境,在新環境下加強對會計信息中介工作的監督。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可以通過中介機構的力量來實現。
(四)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法制觀念
作為會計法律法規的執行者,會計人員需要不斷提高對法律制度的認識,并學會通過法律思維來限制其行為。企業應加大對會計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宣傳力度,使會計師對法律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使他們能夠理解和遵守法律,使會計師能夠實踐職業道德,并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另外,有必要增加違法犯罪的成本,增加有關責任人的刑罰,并防止他們由于會計信息造成的違法犯罪。
(五)加強部監督力度
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中,企業管理者要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制度,加強企業審計與監督工作。企業需要給予內部審計獨立的權限,使其不受權威和其他影響,保障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為會計信息質量提供保障;對于外部管理,需要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執業情況的監督,加大個別人員的違法懲處力度,造成犯罪追究其法律責任,使違法成本大大提高,才能做到依法、守法、執法,才能使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得到真正解決,才能真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使企業健康長遠的發展使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和諧發展。
簡而言之,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新經濟環境中,企業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信息用戶所需要的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是通過公司的財務報表,財務報告及其協助提供的。會計信息失真具有嚴重危害。因此,建立一個健全的會計制度,政府對會計部門的嚴格監督,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發生,對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監測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旻.關于經濟新常態下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對策探討[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11):132.
[2]楊小容.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與對策[J].農家參謀,2018(24):271.
[3]胡國棟.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防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02):61-62.
作者簡介:
趙燕,云南省紅河州財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