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
【摘? ? 要】職業道德課程是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的重要課程和途徑之一,本文就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觀、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我校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育實踐等方面提出幾點建議,力圖培養出素質全面、能力突出的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幼教師資力量。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職業道德?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041
根據《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加快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熱愛兒童、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幼兒教師隊伍”的要求,學前教育專業教育不僅要加強專業知識技能教育,更要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因此,探究職業道德課程教學策略,增強有效性和提高學生職業道德修養是當前培養學前師資的師范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學前教育專業職業道德課程的現狀
(一)學生的職業道德觀
1.缺乏職業認同感。根據我校對入學新生的調查顯示,選擇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是因為該專業相對于其他專業好就業;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因為考不上理想學校進行的無奈選擇;還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表示幼兒教師社會地位低、工資少,責任大、工作煩瑣,畢業后不一定會從事學前教育工作。因此,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職業理想,缺少學習動機和興趣,職業認同感較低。
2.缺乏愛心和責任心。近年來,學前教育專業招生中獨生子女占主體,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無目的、無感情、無主見、無勤奮、無責任、無信用的“六無”傾向。
(二)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1.傳統的教學理念。前些年各大高校仍以專業知識、職業技能的授課為主,強調的多是學生的專業教育,重視資格證、上崗證等的獲取,忽視了實質上的職業道德教育。
2.課程設置不合理。在課程設置方面局限于共同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常識,授課教師缺少幼教行業背景,教學過程缺乏體驗和互動,以口頭說教為主,缺少思考與實踐的過程,教學效果不佳。
3.缺乏職業道德教育實踐課程。涉及道德理論實踐的課程只有選修課或者公共基礎課,沒有專門的道德理論課程,導致職業道德教育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教學與就業對接較差,學生的道德實踐能力存在較大的問題。
4.道德理論課程不能很好地指導實踐。高校管理相對自由,學生易接觸社會上各類型的人,沾染不良風氣,學生所學到的道德理論課程不能很好地引導他們的行為,導致其思想道德素質落后,最終對走上工作崗位的職業操守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立德樹人背景下學前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策略
(一)優化方案,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
我校依據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做了調整和優化,主要體現在培養目標上,突出了三方面素質:一是優良的思想道德素質,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熱愛幼兒;二是健全的人格心理特征,具有積極、開朗、樂觀、向上的性格特征;三是適應學前教育發展與研究的專業素養,包括較強的科研意識和學術能力。在培養規格上突出了畢業生應獲得的三方面素質和能力:1.具有較高的職業修養和健康的審美意識、藝術欣賞和表達能力;2.掌握觀察幼兒、分析幼兒的基本能力以及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3.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素養和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
(二)提高教師職業素養
首先,教師應加強自身道德素養,言傳身教培養學生主體意識,樹立職業榮譽感和自豪感。其次,教學中結合社會中的案例,造就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此外,還應與專業課教師配合讓其熟悉培養目標和規范的要求,在日常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達到教育目的。
(三)強化課程建設
我校在課程設置上對教材及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在通識教育課程中開設了專門的職業道德課程,如《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與政策法規》《社交禮儀》等必修課,幫助學生了解近年來我國頒布的有關學前教育的大政方針和法律法規,時時檢視并不斷完善自己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理念。
在教材內容上,由任課教師根據學生情況以及幼兒園教學實際選擇德育教材,綜合使用真正適合本校學生的實用性教材;在各科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注重將理論教學、能力培養、技能訓練、素質提升等基本環節相互滲透,有機結合。
(四)加強教學體系設計
1.采用案例教學法,建立是非觀和榮辱觀。讓學生觀摩幼兒教師在園的一日生活常規教學錄像,共同討論社會熱點,如幼兒教師虐童案,讓學生思考:你認為該教師為什么會發生虐童行為?大家對此的反映說明什么?你認為虐童幼師行為失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社會公眾的反應,司法機關的處理,給了你怎樣的啟示?讓學生明白: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要關愛、尊重每一個孩子,否則就可能發生不該發生的事情。
2.運用角色扮演法體驗真善美與假丑惡。教師可挑選經典文學作品讓學生閱讀并自編自演話劇或小品,在此過程中接受道德“洗禮”,使其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在優秀作品的“潤澤”中逐漸提升。
3.利用特定的情境設置,考察學生的道德素養。通過創設如孩子不愿入園而哭鬧、看到孩子不合群、有孩子不愿午睡,你該怎么辦?為什么要這樣做?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闡明觀點和態度,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選擇符合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
(五)教育實踐增強實效性
我校通過與重慶優秀示范園建立合作供學生觀摩實習,大一認識實習,大二跟崗實習,大三頂崗實習,每階段結束前上交實踐報告,形成“以后期為主,集中與分散并行”的實踐形式,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幼兒園教學,并通過對幼兒園師德榜樣的體察、模仿和習得獲得積極的心理影響,從而有效促進自己職業道德的提升。
(六)改革考核體系
我校通過基礎課題考核、作品展、匯報演出、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校內學習與校外實踐相結合、任課教師評價與幼兒園教師評價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是未來的幼兒教師,其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對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進行學前教育專業《職業道德》課程的實踐研究,不僅能提高該課程的有效性,而且對于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羅秋英,李忠艷.幼師生職業道德培養對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0,000(034):16-17.
[2]楊達.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J].教育探索,2011(12):155-156.
[3]謝春芳.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對幼兒及其教育的影響[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00(02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