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
【摘? ? 要】高校籃球運動深受學生喜愛,但籃球運動作為對抗性較強的一種運動,容易產生運動損傷。如果不加以重視,不僅影響籃球教學的正常進行,也容易讓學生出現運動損傷。本文分析了高校籃球教學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并對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在此基礎上,本文進一步提出了有效預防高校籃球教學中常見運動損傷的措施,希望能夠為教師教學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運動損傷? 籃球教學? 預防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070
籃球運動是各大高校普遍開設的體育項目,深受學生的喜愛。它不僅有利于增強體質,還能在團隊協作、拼搏中提升學生的群體合作意識,培養其頑強不屈的意志品質。但籃球運動的對抗性較強,要求參與者有較高的耐力和身體素質,而我國很多學生在從小到大的學習中,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不強。很多大學生缺少自我保護意識,在籃球運動中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因此,在高校籃球教學中,有必要進行有效的運動損傷預防,以減少學生的運動損傷,保證籃球教學的正常進行。
一、高校籃球教學中的運動損傷
(一)運動損傷概述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運動損傷指的是在開展體育運動過程中,因各種主、客觀因素使得身體的機能受到各類損傷。這些運動損傷會對運動系統、神經系統以及血液等方面造成損害。
(二)籃球運動損傷的特點及常見損傷
籃球運動中,作為主要活動部位的踝關節是最容易受傷、也是最脆弱的。如果踝關節多次受傷,則很容易落下習慣性扭傷的病根。此外,作為運動中發力部位的手也很容易受到損傷。比如,在傳遞籃球的過程中,由于每個人手關節對外力的承受能力不一樣且有限,如果沒有充分的訓練或者不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導致傳球時沒有較好的緩沖,就會導致手指受傷。此外,籃球的對抗性強,在運動過程中,臉、胳膊、腿等裸露在外面的皮膚很容易受到傷害,特別是在激烈的籃球爭奪中,隊員之間常會發生強烈的撞擊,運球和扣籃等過程中運動員的身體甚至出現騰空狀態,如果沒有把握好,很難安全著地,而反射性地用手肘支撐則會導致肘關節、腕關節等的骨折,甚至出現頭部、脊椎先落地的情況,后果不堪設想。高校籃球教學中常常出現的運動損傷主要有以下幾種:
1.踝關節損傷。這種損傷大多數發生在對抗的學生進行籃球爭奪、跳投后落地時、踩在他人腳上出現踝關節急性扭轉。
2.膝關節損傷。這也是籃球教學中十分常見的損傷。在籃球運動中突破持球,就要降低重心,當下肢長時間處于屈膝位,并要不斷前進時,人體的重量會給膝關節帶來很大的沖擊力,造成膝關節損傷。
3.腕關節與指關節損傷。運球、傳球是籃球運動中實現籃球轉移的重要動作。這兩個動作對人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運球速度快,還要注意球的隱蔽,常常使腕關節和指關節處在不正常的狀態下,同時承受很大的沖擊力,容易造成兩個關節損傷。
二、高校籃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原因
(一)人為因素
1.準備活動不充分。在體育活動之前進行充分熱身,有利于使人體的神經系統由靜止狀態逐步向興奮狀態轉變,為開展體育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但在高校籃球教學課中,由于上課時間有限,大學生進行籃球運動前的準備活動時間都不長,難以做到充分熱身。甚至一些學生認為不需要熱身就可以開始運動。在籃球運動前做準備活動往往草草了事,然后就直接進行體育活動。但籃球的運動量大且活動劇烈,很容易因未充分熱身而造成肌肉損傷。
2.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強。參與運動的大學生的個人心理因素對運動效果的影響也十分大。據調查顯示,那些內心不安、焦慮、情緒暴躁的大學生比那些情緒平穩的大學生出現運動損傷的概率高很多。作為一種競技類體育項目,籃球隊員之間的對抗,對比賽勝利的渴望等,都會影響大學生的心態,部分學生容易緊張、焦慮,其生理機能也隨著心理狀態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如果沒有注意,就會導致失控,肌肉也更容易受到損傷。
3.學生身體素質較差。多項調查顯示,我國在校生體質明顯變差,并出現逐年下滑的趨勢。大學生較差的身體素質不能滿足籃球課高強度的訓練量的需要,使得很多高校的大學生即使體育課選擇了籃球課,但在訓練時常偷工減料,避重就輕,其肌肉力量很難適應籃球運動,這就使得其運動的自我保護能力較弱,非常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4.不規范的動作。由于高校的籃球教學課堂人數較多,教師無法對每個學生進行充分指導,學生掌握籃球技能多是通過教師示范和講解,這使得學生雖然在主觀上認識了技能,但不能完全掌握要點,還原教師的動作,由于身體記憶的偏差、對節奏的把握不準等等,使得學生在運動時常常不能夠做出標準動作,甚至做出與標準動作相違背的動作。這些動作沒有得到糾正的話,最終也可能導致學生運動損傷的產生。
(二)外力因素
1.不合格的場地器材。籃球運動對運動環境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運動場地出現濕滑、坑坑洼洼,甚至出現碎石垃圾沒有得到及時清理等情況,就很容易導致意外事故。此外,如果籃球運動場地沒有鋪設緩沖地面,則會增加慢性關節病的發生概率。除此之外,大學生的著裝也會影響其運動效果的發揮。一些學生不注重著裝,穿牛仔褲、緊身衣等上課,自然容易出現拉傷等運動損傷。
2.不適宜的惡劣環境、氣候。在籃球教學課中,如果運動場地氣溫過高,更容易使學生產生疲憊感,嚴重時甚至會中暑。潮濕悶熱的天氣則會導致人體的水鹽代謝失調,使學生出現痙攣或者虛脫。如果運動場地氣溫過低,學生運動時的肌肉則會顯得僵硬,增加肌肉拉傷的風險。此外,光線昏暗、聲音嘈雜等環境也會影響籃球教學,使學生反應遲鈍,意外事故發生的概率增加。
3.運動負荷不合理。在高校籃球教學初期,學校會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學生參加籃球運動時,要依照自身的身體素質及實際情況進行運動。但在進行實際的籃球運動時,有些同學不能因時因地調整運動負荷,或者一味追求高負荷以獲得更高的技能,殊不知,運動能力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過度的負荷訓練反而會削弱訓練的效果,造成運動損傷。
三、預防高校籃球教學中的運動損傷
從上述可以得知,運動損傷在籃球運動中極容易出現。教師和學生均要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盡可能減少籃球運動帶來的運動損傷。
(一)加強籃球技術知識傳授
在開展籃球運動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狠抓學生的基本功訓練,多次強調籃球基本技術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著重訓練基本功,掌握扎實的、正確的籃球技術。要在課程中讓學生理解籃球規則,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人體生理解剖、運動力學的原理和特點,避免在運動中受傷。
(二)形成運動前充分準備和運動后充分放松的習慣
充分的熱身活動能夠有效調節全身內臟運動器官,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度,并充分舒展身體的肌肉關節纖維,特別是下肢踝關節、上肢指間關節等,使它們能夠為進入到運動中做好準備。運動一旦開始,機體能夠迅速進入到活動狀態,減少運動損傷。比如,在教學前,可以根據時間安排和本節課課程內容的難度和強度,安排慢跑1000米,接著做8節關節操,再做一些輔助性練習,如高抬腿、后蹬跑、跨步跑等。充分熱身之后,才進入到正式的籃球教學與訓練中。除了熱身運動,運動后的放松也十分重要,它能幫助學生緩解運動后的肌肉酸痛,較快從運動中恢復過來。例如,運動完之后,可以做四肢的拉伸等,將積累的堆積在身體中的乳酸進行分解,達到緩解疲勞的效果。
(三)改進場地器材設施
高校要適當增加籃球運動的場地、器材經費等預算,并合理安排器材管理員的工作,確保其能合理履行職責,確保籃球運動場地的平整、衛生等,并定期對場地開展檢查和維護,及時處理已經發現的問題,避免因場地器材等原因導致學生出現運動損傷。
(四)增強學生的體魄,提高其運動素質
在教學過程中,高校體育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的身體鍛煉,特別是關節、手腕關節、腳踝等容易受傷部位的力量練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俯臥撐、仰臥起坐、跳繩、單腳跳、變向跑等多個項目,并將其作為期末考核的一個要求,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加強身體素質的訓練,促進學生的籃球運動能力的提升。
(五)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可以給學生樹立一道運動損傷的保護屏障。首先,教師要在教學中不厭其煩地向學生強調自我保護的重要性,比如,要量力而行、不逞強、不冒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不魯莽沖撞。其次,要在跌倒時懂得自我保護。如在要跌倒時可以全身快速成團并做翻滾狀,盡可能將運動損害降到最低。在籃球運動中免不了雙方的你爭我搶,有條件的學生可以佩戴運動護具,加強保護肌肉關節。特別是容易受傷的部位和曾經受傷的部位,都要盡可能地保護好。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籃球運動作為高校開設的一門體育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它能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能,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但籃球運動中學生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應盡可能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畢方材.淺談如何預防籃球課堂教學中的運動損傷[J].中國科技信息,2015(15).
[2]張琳.淺析高校籃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途徑[J].現代經濟信息,2019(13).
[3]蘇笑朋,王鵬,穆培云.高校籃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途徑[J].當代體育科技,2019,9(8).
[4]殷娜娜.淺議高校籃球教學中的運動損傷及其預防措施[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1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