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榮
摘要:深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也是“十三五”期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但是,產權制度的改革如何將原來“共同共有”的集體資產變為“按份共有”的集體資產,解決農村集體資產主體的“虛位”問題,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有效實現形式,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確保農村社會繁榮穩定,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宏偉目標。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策略
一、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原則
實施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需尊崇以下幾點原則:一是充分發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主體作用,聽取農民意見和看法,確保農民享有的參與權、知情權和決策權;二是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的改革,要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把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改革目標之一,探索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村委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關系,確保集體經濟組織在黨的領導下依法依規運營,確保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三是以統分結合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堅持農村集體資產的集體所有制,改革不是分家底,不能把集體資產改弱、改小,要防止集體資產被侵吞和流失;四是堅持維護農民對集體資產的財產權利,防止少數人控制和外部資本侵占。以法律法規為準則,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
二、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存在問題
(一)相應政策法規的缺失及矛盾
由于相關經驗的缺失,導致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中出現許多問題。一是當前土地流轉改革與我國現行法律之間存在矛盾?!锻恋胤ā分忻鞔_規定,集體土地是不能進行出讓、轉讓以及出租給他人用于非農業建設和經營,而且國土資源部也明確規定農村集體土地是不能直接出讓以及出租的,只有當集體土地轉化為國有土地之后才能進入產權交易市場進行流通。二是我國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與當前管理機制存在的矛盾。比如,當前政府還是缺乏對農村公共服務的投入,大部分農村公共服務是比較缺乏的,在進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時,缺乏配套的機制來進行扶持和幫助。而且我國基層政府的財政資金是十分有限的,無法對農村產權改革進行大量的資金扶持,從而制約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的改革發展。
(二)農民對產權制度改革的認知問題
產權制度改革作為當下的新生事物,相較于傳統的農村承包制及農民思想觀念都存有一定沖突,無法與當地政府在實現鄉村改革和振興的思想相統一。當下我國農村都是實行家庭承包經營模式,在經營過程中是缺乏一定的市場競爭意識,隨著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提出,許多農民會認為產權改革會威脅到自身的利益,改革后自身的土地資源會出現減少現象,這些認知和政府的改革思想是存有一定矛盾的。而基層政府則希望農村產權能夠進入流轉交易市場,盤活農村產權經濟,從而快速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因此,這兩者間的認知矛盾是影響當下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因素。
三、實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策略
(一)充分解決產權制度改革中的矛盾和糾紛
根據當下我國產權制度改革存在的各種矛盾及糾紛問題,需結合實際予以重點解決。首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的改革,對多種利益進行了重大的調整,使得各大利益主體之間出現了矛盾,所以相關部門要及時做好法律服務工作,及時排查和疏導產權制度改革當中存在的矛盾,有效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進行。其次,在解決產改矛盾的過程中,要客觀公正地對待,根據現實情況一分為二,針對存在的矛盾,尊重當地的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可按照慣例處理。在解決矛盾糾紛過程中,必須要依法辦事,結合相關的法律規定,公正地處理問題,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推進營造一個良好的民主法律環境。
(二)加強農民對產權制度改革的認知水平
農民作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主體,因受傳統思想觀念影響及知識水平的限制,許多農民群眾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認知比較淺薄,進而制約產改工作的推進。因此,要切實做好農民思想工作,進一步加大宜傳力度,借助網絡媒體、宜傳標語、社區信息欄公示、微信推送等多重手段,提高農民群眾對產權制度改革的認知和了解,并使其積極參加,既能推動改革進程,又能保證自身的合法權益。在改革實施過程中,還要切實減輕農民的負擔,保證農村社會穩定性,為農村改革奠定一個良好的改革環境。
(三)規范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管理
農村集體經濟股權的擴充,要以保障農村集體成員的股權利益為出發點,結合《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方法》規定,進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改革時,將集體經濟產權改革成為股份之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需要按照股份來進行合理的利益分配,要保證集體組織成員都能夠持有相應的股份。在進行資產股權以及分紅稅收的時候,要結合當地農村農民的經濟收入情況,針對部分不愿意參與到集體經濟組織產權改革的農民群體,要通過其他形式來保證集體資產的分配,保證集體資產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公平性。目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中采用的股份制集體經濟組織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證集體資產分配的公平性,在提高對集體資產利用的同時,還能提高農民群眾的滿意程度,因此應當充分提高農民群眾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中的參與度,從而更好地推動農村改革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朱火金.深化農村改革明晰資產權屬--金山區全面完成鎮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J].上海農村經濟,2019(05):20-23.
[2]創新集體經濟運行機制保障農民合法財產權益--河北省館陶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典型經驗[J].農村經營管理,2019(05):20-21.
[3]張新生.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J].農民致富之友,2019(09):233.
[4]吳星月.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J].江蘇農村經濟,2018(12):24-25.
[5]任文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