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視覺傳達設計是現代設計藝術世界的璀璨明星,同時也是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的一門重要專業。伴隨著以創新人才發展為導向的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高校視覺傳達教育也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以教改要求為基點,進行相應的教育創新改革。基于此,文章就創新人才培養視角下高校視覺傳達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出發,并以此為基礎,提出幾點教育改革策略,以資參考。
關鍵詞:創新人才培養視角;視覺傳達教育;改革策略
高校是培養高等人才的重點基地,其具有鮮明的創新性教育目標,擔負著為社會培養和輸送高等素質人才的重任。而視覺傳達設計作為我國高校現代化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中的重點專業,也應圍繞著創新教育特色推進教學的實踐與創新,以培養出高質量的創新性設計人才。但是,結合我國高校實際,由于歷史的諸多因素,現有的視覺傳達創新教育導向性不強,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也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教學狀況不容樂觀。面對這種情況,高校紛紛轉變思路,對基于創新人才培養視角下的視覺傳達教育改革進行探索,以探尋教育的突破口,滿足創新教育發展形勢的要求,確保我國設計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 創新人才培養視角下高校視覺傳達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嶄新的時代。這樣一個時代給了現代化設計產業新的發展契機,在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下,國內設計行業日趨成熟和逐步標準化、規范化。相信在未來,我國的設計行業將能更是一個新的臺階,取得新的突破。據有關人力資源專家所言:在今后的國內經濟市場,具有國際化設計理念的創新型視覺傳達設計人才將會成為企業青睞的對象。顯而易見,各大高校應明確視覺傳達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著力于培養應用型、創新型、綜合型的人才。為此,高校必須要在如下幾方面的基本條件中形成突破:
一是堅持教學理念的革新。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單位,他們是學習活動中的核心高校視覺傳達專業教師應根據創新教育發展指導性文件的要求,脫離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樹立以生為主體、以生為中心的教學新理念。二是充分認識到創新教育的艱巨性。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發展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漫長的,需要經過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目標優化等諸多方面的艱辛努力。這就要教師在此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反思、不斷試驗、不斷探索,以構筑一個科學合理的創新教學模式。三是根據學生專業性發展實際需要準確把握教學要求。教師應制定一套操作性強的教學方案,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2 基于創新人才培養視角下的視覺傳達教育改革策略
2.1 完善課程建設,凸顯人專業培養特色
第一,設置科學的課程體系。視覺傳達設計是一門邊緣性的新興專業學科,其最初是由國外的部分藝術院校所設立的。作為一門橫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綜合性藝術學科專業,其集中呈現了“藝術和人文”的理念。因此,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要體現視覺與藝術指導間的聯系性。進行兩者的融合,并發揮出兩者的合力。其次,針對當前高校學生對視覺傳達設計學科認識不夠全面的問題,高校應適當地增添視覺傳達專業發展史等方面的教學模塊。如此一來,學生也能夠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視覺傳達這門學科的藝術內涵,并充分意識到該學科的重要性。
此外,學校還要結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的特征,從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出發,設置與時代接軌、滿足用人單位發展需要的專業課程,讓學生事先接觸與專業相關的先進設計技能。
第二,完善教材的教學內容。教材是為課程實踐而服務的,針對這一屬性,高校在進行教材編撰時應體現出為教學課程實踐服務的專業性原則,并制定出適合各種教育層面的通用教材,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視覺傳達教育專業性。在此過程中,高校可以針對視覺傳達專業的教育目標和任務,選擇和制定新教材,而在內容的選擇上面也應體現出專業教學的全面性和綜合性。其次,還要明確教材內容的中心思想,合理地引入一些流行的設計因素,讓教材不僅具備基礎性,更能突出實踐性和時代性。此外,在構建理念知識框架時要準確把握科學性和系統性的原則,并遵循由淺到深的教學內容設置順序。
2.2 開展實踐活動,在體驗教育中提升能力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重要屬性之一就是實踐性,教師必須要立足視覺傳達設計學科的本質屬性,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項相關的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們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的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上表現不俗,綜合測評中也能取得優秀的成績,但是他們一旦參與實際的項目開發,就會錯漏百出,最后的開發效果可想而知。歸根究底,這主要是由于他們平時的實踐鍛煉機會太少。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造平臺和條件,加強學生的視覺傳達設計實踐教學。譬如說: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到實習基地進行學習,根據學生的需求,個性化地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能夠在后期的實習中真正參與項目開發,讓學生在實際的項目研發和制作中,培養自身的實踐設計、制作能力。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參與文化創意產業合作項目,引導學生運用自身的知識技能,綜合運用藝術構思和設計技術,結合實際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實踐活動。從而反射到高校的視覺傳達設計教育中,不斷探索出適應市場變換的新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最終使視覺傳達設計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
2.3 實施項目教學,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思維與能力
傳統藝術設計形式與視覺傳達設計最大的區別在于設計技術的轉變。視覺傳達設計不僅可以為社會大眾呈現立體的三維效果,還可以使用自身所具備的信息化設計技術,實現對設計的模擬。也就是說,設計師可以和作品之間實現互動,并用不同的方式引發作品的轉化——觸摸、空間移動、發聲等,從而改變作品的影像、造型和意義等。為此,高校除了要強化學生自身專業知識的教育外,還要把實踐環節融入進去,讓學生在實訓項目中,利用電腦、打印機、掃描儀、刻錄機、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機器設備,動手制圖、設計,提高自身的設計能力。當然,學生也可以借助實訓項目中的設備,利用這些設備所特有的表現手法,把聲音、文字、圖形等相關元素融合在一起,使自己的設計理念得以全面的、多維度地展現出來。
3 結語
高等教育體系架構逐步調整與完善的大環境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作為一門新興的專業學科,能夠跟上時代的列車,已成了有關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為滿足藝術設計領域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提出的要求,相關教學人員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推進教育教學模式的革新,聚力發展和培養創新型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勝利.探究視覺傳達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J].大眾文藝,2014(18).
[2] 周露露.論視覺傳達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改革[J].大眾文藝,2014(11).
[3] 周爽.文化創意產業下視覺傳達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J].大眾文藝,2014(09).
作者簡介:王曦(1983—),女,河北唐山人,本科,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講師,視覺傳達老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