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新課改理念,認為當前形勢下中職《電器及PLC控制技術》課程的傳統教學法已難以適應該課程的發展需要,必須進行改革。具體而言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實驗實訓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在校企合作中鞏固學生的安裝、檢測及維護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中職;《電器及PLC控制技術》課程;改革策略
《電器及PLC控制技術》這門課程是自動化、電氣工程專業、模具機械制造專業的一門實用性十分強的專業課程,在各個生產領域、科研領域、以及其他領域都獲得了極為廣泛的運用。這門課程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切實掌握一門十分具有實用價值的技術,以此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在工程設計領域的設計意識,最終提高學生的職業操作技能。近年來我國可編程控制器PLC技術發展尤為迅猛,教學內容也不斷增加,這就讓傳統教學方式難以適應新課改下《電器及PLC控制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學要求。筆者認為當前形勢下中職《電器及PLC控制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教學是檢驗理論學習掌握情況的重要手段,更是和中職學生日后的就業密不可分,所以踐行新課標中提出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學習用PLC控制電氣控制電路安裝與調試時,把各種元器件帶入課堂,讓學生進行拆卸、組裝、觀察組成部分,思考并講析工作原理,用萬用表進行實戰測量,給學生以直觀的體驗,這樣對原理的理解更加容易,記憶更加深刻; 以往學生在學習PLC的基本指令時,學習內容枯燥難于理解,學生上課幾分鐘注意力就會分散,實際編程時還要重新學起,所以教師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辦法,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編程融為一體,理論學習了編程方法后,緊跟實訓編程練習。實訓時每兩個同學一組,進行編程、運行、調試,如果寫錯、刪除或改變了一步程序會有什么后果,從而體會每條程序的作用。學生親自嘗試和體會,就更易于掌握20條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在學習典型題目的編寫時,學生提前預習,課前討論編程方法,每人編寫一份程序,課程中將程序輸入PLC進行驗證與調試,自我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的辦法,教師給予指導,運行結果時組與組之間進行互相評價,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角。如此手腦并用的學習,實現了學生的勞逸結合,發揮了職教學生善于動手的優勢,使其專心投入體悟活動。有時程序運行錯誤,要經過組內成員甚至師生之間互相討論分析,運行調試幾次才能被發現和排除,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學習成就感,真正發揮學生主人翁的學習精神,學習興趣得到極大的提高。
二、加強實驗實訓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社會上有些企業對外培訓“電器控制與PLC技術”課程,他們認為理論和實驗實踐的課時安排比例以2:8為佳,實踐是其學員接受培訓的主要模式。我們認為這樣的安排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這樣的課
時比例得益于他們所招收的學員有一定的基礎。中職學校可以嘗試以6:4甚至5:5的比例安排教學。
當然,加強實驗、實踐環節,就要做好實驗室建設。就目前而言,實驗作為基本技能訓練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大多還是流于對原理、公式的驗證,內容單一、與生產實際結合不緊,體現新技術、新工藝,貼近實際需要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少之又少。PLC實驗,可以進行一些必要的投資,在實驗室建立若干套流水線,模擬現場生產線流程,讓學生直觀理解現場,通過自己編制的PLC程序讓流水線動起來。這與按部就班地幾節理論課告訴他如何通信,什么是I/O,什么是接口,如何設置參數,如何模擬調試等等進行比較,孰優孰劣,一目了然。同時,課本上沒有,可工程上又是很必要的知識如傳感器等又給了學生很好的補充。最重要的是,一套完整的系統必將涉及機械、電器的很多知識以及控制的方方面面,利于學生綜合知識的整合。將傳統的驗證性實驗變成從做、從設計開始的綜合性實驗,就完成了所謂的學中做、做中學。學生的技能、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解決實際工程的能力就確確實實地得到提高。
三、在校企合作中鞏固學生的安裝、檢測及維護能力
中職學校的主要教學目標便是為市場培養一大批工作于第一線的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實現校企合作之后,能夠更加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同時,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借助于校企合作,能夠幫助學校獲得更多的企業援助,例如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和教學設備,能夠更加直接地獲得市場前沿的發展動態、能夠更加有效地將企業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學當中,能夠推動市場化理念更快地貫徹到教學體系當中,最終推動中職學校做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改革措施。在考核評價方面,學校和企業能夠協商確定適當的培養目標、教學規劃、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成績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在教學管理方面,學校應該強化自身的教學管理,同時聯合企業共同構建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信息反饋機制,及時調整教學管理重點;在教育原則方面,必須要堅持將滿足市場需求作為教育改革的原則,將堅持市場經濟規律作為學校教育的原則,堅持遵守合作互動原則、目標一致原則、開放性原則以及市場導向原則。這樣在校企合作中就能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安裝、檢測及維護能力。
四、結束語
在新課改時代的今天,中職《電器及PLC控制技術》的專業教師如能在教學進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新課改理念為導向,參考 上述建議制定切合學生的教學策略,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提高《電器及PLC控制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
作者簡介:李久運(1963-),湖南衡陽常寧,中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中職電子電器專業課程理論與實訓教學方面的工作。
參考文獻:
[1]魏曉.PLC控制技術在煤礦電氣控制中的應用[J].低碳世界.2015(15)
[2]楊帆.“PLC控制技術”課程改革與創新[J].中國電力教育.2015(10)
[3]張俊杰,郭紅燕,周長璽.PLC控制技術在古漢山礦洗煤廠的應用[J].中州煤炭.2015(07)
成長·讀寫月刊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