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克俊
【摘? ? 要】科技的進步帶來了令人驚喜的網絡技術,推動了人們生活的發展。在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教學領域開始對網絡技術進行了廣泛的引入,利用網絡技術來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得以提高。接下來,我們就針對初中化學教學中網絡技術的有效運用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初中化學? 網絡技術?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38
化學是一門知識結構極為龐雜的自然學科。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大量的化學實驗和多種化學反應是教學的關鍵,雖然內容都比較有趣,但其龐雜程度對教師的教學而言是一種挑戰,想讓學生可以足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并非易事,而網絡技術的運用恰好能解決這一難題。隨著初中化學教學中網絡技術的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得到提高,開始對課堂上的知識進行擴充,使得有限的課堂教學效果得以最大化呈現。
一、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讓課堂知識變得更充實
化學是一種自然科學,主要是對宏觀現象進行微觀探索,故較為側重研究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的規律。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化學在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等多重領域,在解決人類當前面臨的各種危機的同時,也推動了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因此,初中化學涉及的知識并不只是教材上所記載的那些,教師要學會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用教材之外的知識來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為充實,促使學生能夠基于教材來獲得更好的知識擴充引導,確保學生能夠掌握足以支撐其后續發展的化學知識。在網絡技術的有效運用中,初中化學教師可以更為方便地獲取到與教材內容相關聯的圖片、視頻、文字等多種形式的資料,以此來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補充和積極拓展,使得整個課堂教學能夠擁有更為充實的化學知識,以便學生能夠學習得足夠高效。
例如,教師在講授“燃燒和緩慢氧化”這一部分知識的時候,除了要根據教材來將相關化學知識傳授給學生之外,還要更為積極地利用網絡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補充及擴充,讓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到生活中人們可以利用燃燒來取暖、做飯、發電,而又要謹慎地對待燃燒以免引發火災,令學生能夠更為廣泛地了解到生活中的緩慢氧化絕大多數是有害且需要防治的,而部分緩慢氧化又是有益且能夠被利用的,從而學生才能夠更為辯證地去理解“燃燒和緩慢氧化”的相關知識,開始清楚地認識到事物具有兩面性的事實。又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這一概念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利用網絡來獲取“我國水污染的狀況”、“我國水污染治理”、“我國現今所采取的多種節水措施”等內容來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使學生能夠獲取到更多與水資源有關的知識,并從多角度切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這一概念,讓學生形成更為深入、透徹、全面的理解。
二、盡可能生動地展現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的興趣變得更濃厚
化學學科給學生帶來的直觀印象是“枯燥”、“乏味”、“無趣”,任由教師使盡渾身解數來進行講解,學生也有可能在課堂上表現出一副興趣缺缺的樣子。可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興趣一直以來都是化學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大重要因素,學生要對課堂教學內容感興趣,其進行學習的效果才會得以不斷提高。此時,初中化學教師需要對網絡技術進行有效運用,將極具趣味性的豐富網絡資源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既可以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增強展示,又可以運用動態的視頻及動畫來進行直觀展示,將原本枯燥、乏味、無趣的教學內容開始以一種有趣的形式來進行表現,讓課堂氣氛開始慢慢變得活躍起來,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能夠更為深入、透徹、全面地對相關化學知識形成理解。
例如,教師在讓學生深入探索“二氧化碳性質”的時候,就可以從網絡上獲取一段相關的動畫視頻來用作課堂導入,一根點燃的蠟燭火苗在跳動著,突然一個人拿來一個被橡皮塞塞住的“空”瓶子過來,打開橡皮塞做出像倒水一樣的動作,好像是要從“空”瓶子里倒出什么東西一樣,然后蠟燭的火苗開始飄忽不定,接著突然熄滅了。通過這樣一個小視頻,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集中在“瓶子里到底裝的是什么東西”這個問題上來了,教師就能很好地將學生引入到課堂教學內容之中,讓學生對“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深入探索,促使學生能夠高質量地完成該部分知識的學習。又如,教師會將大量的化學基礎概念傳授給學生,這些概念大多與微觀粒子的運動、排列、組合等相關,學生對于這些微觀粒子的抽象性感知是有一定困難的,很難直接形成準確、透徹、全面的理解,而適時地引入網絡技術可以順利地解決這一問題,讓這些抽象的知識得以通過直觀動態的方式展現出來,促使學生能夠更為輕松地將這些概念性知識予以理解和掌握。
三、積極強化教學綜合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引導
學習是一個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產生新問題的往復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定會遇到一些問題,而教師要做的就是根據教學綜合反饋來對教學引導進行調整以更好、更快地解決相關問題,從而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此時,初中化學教師就可以充分考慮使用網絡技術來強化教學綜合反饋的問題,讓階段性學習效果評估的作用得以最大化體現。一方面,學生可以在線進行測試,并在測試結束后繼續使用計算機網絡來進行深入學習,通過測試后立即反饋的參考答案來審視自己,找到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欠缺之處;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立即對學生的測試結果進行評估,直接統計出學生出錯率最高的幾個題目,通過分析來做好接下來教學的準備,以便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強化教學。
例如,教師可以在多次考試之后利用計算機來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及易錯題進行統計,根據統計結果來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形成科學的分析,幫助學生更為及時、清晰、準確地認識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并開始著手從網絡中匹配最為合適的教學資源來對當前教學進行補充、完善和優化,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找準方法來對學習的不足、疏漏和欠缺進行彌補。
當初中化學教學與網絡技術“相遇”的時候,二者便開始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網絡技術為初中化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原本以教材為基礎的教學內容得到了進一步完善、擴充和發展,既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教材中的化學知識,又令學生積極地掌握了教材之外的化學知識,使整個教學過程開始變得更有內涵了,從而整個教學才能更好地獲得外延性發展,進而初中化學教學才算得上是足夠高效。
參考文獻
[1]華偉.初中化學網絡教學模式探析[J].化學教與學,2011,000(001):81,80.
[2]趙錚.初中化學實驗網絡學習環境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