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蓮
【摘? ? 要】從教學反饋來看,寫作始終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也是學生語文學習上的“坎兒”。新的教學體制下,我們應當如何實現教學的創新和改變,從而進一步做好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工作呢?下文中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探究,從“導”的角度給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語文? 寫作教學? 導學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64
從高中階段的眾多學科來看,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學生最為熟悉的一門學科,本來也應當是眾多學科中學生最感興趣、學習難度最小的一門學科。但是從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實際來看,與我們理論上的預測呈現出的幾乎是完全相反的結果。一方面,大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明顯存在興趣缺乏的情況,所以學習動力不足、學習不認真成為常態;而另一方面,高中生在語文方面呈現出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的情況,學生在學習上缺乏正確的方法,導致學習效果事倍功半,進而也就更加加重了第一種情況的出現。從我個人教學實踐來看,這主要歸結于語文學科的特殊性。語文以漢語為載體,以漢語文學為主要的教學內容,所以理論上來看學生成長于漢語為母語的環境下,在語言理解和使用方面具備天然的條件和天賦,但是實際上這僅僅限于單純的口語方面。而學校教育更側重于書面語教學,尤其是文學素養的培養,本文中所探究的寫作教學就是文學部分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屬于“寫”的部分,對學生文學素養的要求最高,那么學生面對的學習難度自然也就更大。
本文中我們主要談及的是導學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應用。就如上文所講語文這門學科在教學中呈現出一定的矛盾性,主要就在于學生接觸早、接觸面廣,但是沒有形成對應的學習體系,尤其是文學思維方面沒有經過系統性的引導。所以語文教學中也就容易出現學生能夠自學但是自主學習能力弱的特性,尤其是對于寫作這一部分來說,寫作是學生情感的表達,但是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寫作方面存在著基本文學素養不足和邏輯混亂的問題。對于寫作,學生本能性地因為“字多”而存在著逃避心理,并且在傳統語文教學中關于寫作教學,教師也習慣于讓學生自主發揮,缺乏方法和思維的引導。總之,這些因素都讓寫作教學陷入惡性循環,我們要想提高寫作教學有效性,就要先從學生興趣的引導、能力的培養出發,而導學式教學就是本著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直觀地呈現“變教為導”教學行為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著重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契合新時期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改革的需求。那么下文中我就從導學的角度談談如何實現高效的高中語文寫作教學。
一、課前引導學生進行素材收集
寫作是最能體現語文“厚積薄發”特性的部分,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在從素材收集到成稿的整個過程中不斷地積累和打磨。尤其是高中作文,要求學生思想有深度,體現一定的文采,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我們要從最初的素材收集出發,引導學生做好素材的篩選。
首先,在寫作教學中我們不能單純地依賴課堂上有限的時間,而是要將寫作內容、范圍等提前告知學生。通常我建議在日常寫作教學中不給學生命題,而是通過材料或者主題的方式給學生一個大體的范圍,甚至直接讓學生自由選擇,這樣學生在定題過程中能夠有充分的思維自由,同時也就能夠真正地抒發自己的感想或者觀點,也能夠激發學生素材準備的積極性。
其次,在寫作課之前,我們在素材積累方面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這就要求教師要事先做好對應的準備工作,從不同的角度給予學生素材收集方面的指導,讓學生在課前素材篩選和準備過程中有一個大概的方向和目標。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線上互動平臺和學生保持一定的交流,及時為學生在素材收集方面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在課前做足準備。
二、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思維的發散
課前準備是從學生寫作的需求入手,而課堂教學則是導學式教學發揮作用的重點時刻。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做好學生思維的引導,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上將素材進一步篩選、修改,再運用到作文中,并且實現邏輯通順、文采優美。
首先,在高中寫作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對學生主動表達能力的引導。即使對于高中生來說,主動進行情感和觀點的表達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寫作課堂上,我們不要盲目地讓學生動筆,可以先讓學生通過說的方式進行口頭的作文表達,也可以進行演講,結合自己選擇的主題口頭表述寫作方向、大體內容、借用的資料等,從而讓學生在講述過程中進一步樹立寫作邏輯,并發現寫作方面的問題。
其次,在寫作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之間實現思維的討論。寫作涉及主觀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所謂千人千面,不同的學生在情感表達和共鳴方面不同,所以針對學生表達,展開討論不僅能夠通過集體的力量完善某一個學生的寫作思維,同時也能因為思維的交互讓學生在寫作內容、格式、甚至是素材呈現方面迸發靈感,給學生帶來進一步的思維啟發。
三、課后引導學生自主練習
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工程,所以導學也不僅僅限于課堂,也需要學生在課下積極地進行練習,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所以課后我們也要做到引導和監督,促進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自主練習。首先,在課后我們要引導學生多閱讀、多積累。就如日常寫作教學中我們常提到的讀寫不分家,寫作是情感表達,但是限于高中生社交圈子窄、社會閱歷相對較少的情況,支撐寫作的現實性素材往往微乎其微,學生要從他人文章、材料等進行轉化,這就需要學生在課下多閱讀名篇名著,并且養成積累、摘抄的習慣。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寫讀書筆記,從而督促學生養成閱讀并積累的習慣,豐富寫作素材庫。其次,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多寫多練。從教學實際來看,高中生很難做到主動寫作。所以我們可以以課下任務的形式布置寫作作業,依舊是上文所提到的主題不限,甚至是字數也只設定最低限度,并且采取一定的評比獎勵制度,讓學生在課下寫作方面既有壓力也有動力,從而一步步鍛煉學生的自主寫作能力,點燃學生寫作的熱情和動力。
總體來說,導學式教學是一種非常適合語文寫作教學的模式,而從當前的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實踐來看,處于探索和創新階段的導學式教學還存在不少的缺陷,作為教師我們要本著好奇、求知的精神,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其和寫作教學乃至整個語文教學的更多契合點,讓“導”更多地融入日常語文教學中,為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再添動力。
參考文獻
[1]李卓.高中語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踐與體會[D].東北師范大學,2011.
[2]王瑞霞.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