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燕
【摘? ? 要】數學課堂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知識內容,相應的在教學方式應用不得當情況下也很難實現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學生學習有效性提升的目的,難以保障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為確保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效率和有效性等得以逐步提升,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積極性的全面引發,教師就應跟隨素質教育理念,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開展寓教于樂的數學課堂教學,才能確保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得以有效優化,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逐步提升,借助全新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實現學生數學綜合應用能力有效培養目的,貫徹落實新課標素質教育要求。
【關鍵詞】學習興趣? 激發? 數學課堂? 教學效率提高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84
素質教育和課程革新在不斷發展,也逐漸推動了初中數學教學的全面優化和革新發展進程,同時也為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啟發,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課標要求當前的教育領域開展具體學科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注重學生課堂主體位置,全面考慮學生興趣愛好,將教學理念積極轉變的同時,不斷創造全新的教學模式,進而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為支撐,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如此才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面對復雜化以及邏輯思維加強的數學知識很難提起相應的學習興趣,因而也無法調動自身的學習動力,進而對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以及課堂教學有效性發揮都會造成不良影響。基于此,教師開展具體的數學教學時,應立足于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借此促進數學課堂效率逐步提升。
一、巧妙運用微課開展教學,讓教學內容更加吸引學生
初中階段的學生更熱衷于追求新鮮的事物,并對新鮮事物以及未知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以及探索欲望,因此,數學教師開展具體教學時,應著重考慮到初中生的這一特征,借助滿足初中學生這些特征和需求的教學方式,讓教學內容更加吸引學生,進而達到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以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具體開展時,往往是以教師教以及學生學為主要方式,這種枯燥且單一化的教學方式難以保障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長久保持,自然而然就會對課堂教學效率造成不良影響。課程革新背景下涌現的新型且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就是微課,借助微課開展數學教學不僅能夠有效節省課堂上的時間和空間,同時借助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第十章《統計調查》的數學知識內容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教學前期圍繞教材內容制作微課教學視頻。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微課教學視頻中在融入課程教學教材具體內容的同時,也可以融入一些運用計算機制作各類統計圖的方式,將具有豐富內容的微課教學視頻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不僅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和束縛,同時也考慮到了初中生對多媒體和信息技術等較為喜愛的這一特征,借助視頻中播放的應用計算機技術制作統計圖的這部分內容,實現了教學內容更加吸引學生的目的,基于微課視頻和吸引學生的教材內容,突破了時間和空間所限,在大大提升課堂效率的同時,也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和內容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精心設計問題教學情境,讓學生學習過程充滿樂趣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生的疑惑往往會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學生的天性所在就是好奇和質疑,但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學生質疑問難能力以及習慣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借助教師疑問的引出以及疑問的質疑和疑問的解決這一圍繞問題精心設計的過程和教師有效的引導才能得以良好實現的。上好一節課的首要且關鍵環節之一就是新課導入,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情境,借助相應的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參與學習之中,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問題教學情境的精心設計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樂趣,學生只有在體會到學習樂趣的情況下,才能切實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三章《等腰三角形》的知識內容時,新課導入環節如下:“同學們,前面的學習中,認識了軸對稱圖形,探究了軸對稱的性質,這節課從軸對稱的角度來認識一些我們熟悉的幾何圖形,來研究:①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②什么樣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之后教師就可以將具體的問題提給學生:“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折,在折痕處剪去一個直角,再把它展開,得到一個三角形,此三角形有何特點?”借助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分析和探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或繪畫的方式來探索,逐步分析得出三角形特征,即三角形的邊是相等,由此引入等腰三角形教學,借助探究讓學生體會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樂趣。
三、合理有效運用數學思想,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知識的顯著特征就體現在其邏輯性以及思維性較強等方面,在學生具備數學思維的情況下,才能為學生后續學習以及成長發展等奠定良好基礎,才能達到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得以從根本上培養的目標。數學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從生活角度出發,借助生活和數學知識相結合的生活化數學思想,積極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在有效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也能將學生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有效激發,進而達到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有效培養的目的,促使學生在掌握數學思想的情況下,真正地愛上數學學習,自然而然就會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講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有理數》的知識內容時,學生對負數概念初次接觸時并不能做到充分理解,也會導致學生知識混淆現象的發生。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數學思想,進而開展實踐活動,將營業員的角色給理解錯誤的學生,正數為收入、負數為支出,由教師扮演賣家角色。通過這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輕松和快樂進行切實感受,也能幫助學生對正負數的實際意義進行掌握,體會學習樂趣的同時,保障學生通過實踐逐步提升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幫助學生明確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學生具備數學學習信心的情況下,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也必然會長久保持。
四、結束語
社會的不斷變動和課程革新的不斷深入發展,使得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充分滿足新課標需求和學生的學習要求,加之數學知識邏輯性以及抽象性較強等因素,教師就應對多樣化教學方式進行綜合應用,基于切實有效的教學方式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逐步促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優化,保障學生學習難度得以有效降低的同時,實現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張亞新.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討[J].才智,2020(03).
[2]洪江東.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3).
[3]謝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