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
【摘? ? 要】語文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基礎性學科,而學習和認識漢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同時識字教學也是為學生進行一切其他文化知識學習打好基礎的必要手段,是一切學習活動的重要起點。因此,在小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識字教學,采取豐富有效的教學方法,切實地開展好相關教學工作,幫助學生提高識字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方法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09
識字是學習語文,認識和了解中華文化的基礎,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文明的重要方法。在小學教學中,識字教學還關系到學生的智力發展以及文學素養的養成和提高。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識字教學的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到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見,識字教學的重要性之高,影響力之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抓好相關的教育教學工作,要從多方面多維度想辦法,加強教學力度,有效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
一、分年齡段,把握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開展識字教學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主要是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大多是七八歲的兒童,活潑好動,缺乏自制力,在課堂上很難保持長時間的安靜學習,而且理解力較弱,對知識的吸收速度比較慢。在這一階段,教師開展識字教學的主要目的應當以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為主,此外還要盡量激發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不用進行過于深度的教學。中年級的學生則主要是三四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段的學生已經比較適應和熟悉校園生活,而且對各種知識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面對這類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地增加識字教學的內容和難度,著重培養學生對于漢字學習的熱愛。小學高年級這一學齡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比較好的自學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加強識字教學的力度,以豐富學生的漢字識記量和漢語詞匯儲備量為主,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二、結合圖文開展識字教學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在幾千年的時間里不斷變化卻從未中斷,而且與英文等文字相比,漢字還具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它是象形文字。從傳說中的倉頡造字、獸片上的甲骨文以及后世的多次演變,直至今日,都不難看出這一特征。
漢字的這一特點為識字教學帶來了很大的益處,因為它的象形性,教師可以借此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漢字,理解漢字的意思。其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可以結合圖文開展識字教學。比如月亮的“月”字,它最開始在甲骨文中的樣子就像是一彎月亮的形狀,如今人們描述月亮最常用的就有“彎彎的月亮”這樣的句子。教師在講述“月”這個字時,可以結合月亮不同形態時的圖片向學生進行展示,幫助學生學習這個漢字。圖片展示可以有豐富的變化,斑斕的色彩,能夠給學生更直接的沖擊,讓人印象更深刻,這是教師通過口頭講述和黑板板書做不到的,這樣的講課方式可以說既發揮了圖片的好作用,還順應了漢字的特點,是開展識字教學不可多得的好辦法。
三、引入趣味活動開展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要切實地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學修養,甚至借此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需要長期的努力。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能夠全神貫注地上好一堂完整的識字課都是很難辦到的,想要讓他們長期堅持好識字學習就更是難上加難了。那么對此,教師有什么好的辦法可以改變這樣的情況嗎?
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引入一些趣味活動,以此來更好地激發學生對認識漢字的興趣,培養他們對漢字的熱愛,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適合識字教學的趣味活動有很多,比如猜字謎:教師可以結合一個漢字的結構、筆順和它的含義,運用方法,等等,將其編寫成字謎,然后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根據字謎的內容去推測其描述的是哪個漢字。像是“一口咬掉牛尾巴”,“牛”的尾巴被咬掉了,這個字謎講的就是“告”字。學生通過朗讀和猜測這個字謎,不僅能夠學習到牛字,還能夠順便熟悉尾巴這兩個難度較大的字。還有“晶”字,它是由三個日組成的,三個日可以理解為三天,三天就是七十二小時,教師就可以設一個字謎:“七十二小時”,讓學生進行推測,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形成對晶字的深刻印象,還能夠鍛煉學生的逆向思維,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了。
四、熟字帶生字,以此帶彼開展識字教學
學習是一個彼此聯系的過程,前面學習的知識是進行后續學習的基礎,后續的學習可以幫助鞏固前面的知識,彼此之間相互作用。識字教學也是這樣的,漢字的數量非常多,還有無數由漢字組成的漢語詞匯,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想要開展好識字教學,借力打力是很有必要的。借助學生認識的“熟字”帶動不認識的“生字”,提高識字的效率是很不錯的教學方法。比如“木”字很簡單,它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內容,在學生掌握這個字以后,教師就可以運用組詞法開展識字教學。木字組詞可以有:樹木,林木,木板,木頭,木材……這些詞語都是由木字延伸出來的,和木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而且一“熟”一“生”,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邏輯。此外,還有一些比較有特點的字,教師也可以選擇以熟帶生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識字學習,比如:品,燚,晶,森……教師可以將其寫成:“三口品,四火燚,三日晶,三木森”這樣的順口溜,朗朗上口,便于記憶,是很不錯的識字方法。
五、鼓勵學生閱讀,增加學生識字量
想要加強識字教學,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不僅要做到“教”好,還要做到“用”好,“教”好很容易理解,那什么是識字教學中的“用”好呢?很簡單,就是多閱讀,讓學生將學習到的,掌握到的漢字在閱讀中運用起來,幫助自己進行閱讀,同時不斷從書中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的識字量,提高自身運用漢字的能力。
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進行閱讀,不過閱讀書籍的選擇有一定的講究。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書籍應當選擇比較簡單的兒童讀本,最好帶有拼音和一定的圖畫,好幫助學生理解書籍的內容。隨著學生學習年級的升高和知識儲備量的豐富,閱讀書籍應當逐漸摒棄拼音版本,以便能夠讓學生得到更好的識字鍛煉。
總而言之,識字教學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語文教學的基礎,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在小學教育這樣一個為學生學習奠定基礎的階段,作為教師必須要做好與此相關的教學工作,運用一些適合的、有效的方法促進識字教學工作的開展,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韓海俠.圖文結合形式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教研版,2013,(2).
[2]景孝鵬.淺析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的組織方法[J].雪蓮,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