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娟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信息化的不斷發展,閱讀已經逐步成為適應學習、成長及工作所必需的終身能力。不僅如此,現代社會對閱讀的要求也逐步提升,除了對閱讀材料進行語音、語義方面的理解之外,能夠從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成為更重要的一項指標。數學閱讀能力具有語義理解和信息提取的雙重指標,對其開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鑒于此,本文對核心素養下有趣的數學閱讀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閱讀;精彩
引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引領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發現過程,讓學生在數學材料的閱讀中,充分感知數學知識之間的本質聯系,建立表象,激活數學思維。在數學閱讀時,要以學生為本,提高數學閱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使學生不斷進行數學閱讀,積累和豐富閱讀經驗,不斷生長數學智慧。
1數學閱讀能力概念分析
一般意義上,閱讀是指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從普遍意義層面來分析,閱讀本身是主觀思維與語言文字的互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的感知、理解、思維和審美都會獲得不同層面的滿足,所以閱讀本身的樂趣非常容易吸引人們繼續進行深層次品讀。數學閱讀本身是屬于閱讀的一種類型,但它與純文字層面的閱讀略有區別,除文字之外,數學閱讀還包括圖表、公式、數據等可視資料,而且數學閱讀的過程中對于思維的要求更高,在感知信息的基礎上,要求閱讀者能夠借助已有的數學知識,對于其中的觀點進行判斷、論證、推理、證明等邏輯層面的思考,以建構屬于自身的科學思維認知。換言之,數學閱讀體現的是對閱讀材料的認知與加工雙重學習過程,通過閱讀可以更好地學習數學語言,完善自身的數學認知,并不斷豐富數學的邏輯思維體系,發展數學技能,并從腦力、心理、數學三個層面獲得多重審美體驗。
2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策
2.1以讀激趣,讓學習變得有滋有味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六大素養十八個要點中特別強調“樂學善學”。因為唯有強調“樂”字,學生探索新知的源動力才會汩汩而出,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挖掘“愉悅”成分,使之與學習完美結合,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數學教師應該是一個“挖掘者”,“挖”出數學底蘊,“挖”出數學文化,“挖”出數學真相,以此增值課堂,助力學生。
數學資源中不乏一些別樣的閱讀內容,教師完全可以將其變成數學繪本、故事鏈接、數學萬花筒等。因此,我們需要重構數學課堂的框架與路徑.在“練”之前多讀一讀,不是隨意的、漫無目的、毫無章法的讀,而是基于教材的“讀”,是在搖曳生姿的情境中“讀”,是在反思、印證、實踐中“讀”,是興致盎然的“讀”。
2.2注重實踐動手能力培養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當結合知識內容,讓學生進行實踐動手操作,盡可能讓學生參與其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同時動手、動口、動腦,加深他們對知識的印象,在腦海中形成深刻的感知與記憶,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對于三角形面積計算這部分知識,首先讓學生在課后準備兩個一模一樣的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在課堂中要求同桌組成小組,共同動手拼一拼,看看能否拼出自己學習過的圖形。學生在動手過程中興趣很濃,參與度也較高,一些學生拼出了正方形、長方形,還有一些學生拼出了平行四邊形。隨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拼出后的圖形和原來三角形的底、高、面積之間的關系,在多媒體視頻的幫助下了解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實踐說明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相對于教師一味的講解所獲得的知識更加牢固,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2.3巧妙結合數學情境材料,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新知的學習,離不開具體的數學情境的支撐。小學數學教學時,由情入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創設情境時,教師可以結合數學閱讀材料,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閱讀材料為情境創設的素材,引領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數學故事《車輪為什么做成圓的?》,使學生認知車輪的軸心就是圓的圓心,軸距就是圓的半徑。人們把車輪做成圓形的,并使車軸通過圓心,當車輪在地面上滾動時,車軸離開地面的距離就總是等于車輪半徑那么長,這樣行駛起來才會平穩。而三角形、四邊形或其他多邊形,使車的重心上下移動,而上下移動是需要外力提供動力的,這樣很多力就被浪費了。而做成圓形車的重心始終在圓心下,更易滾動。
2.4以閱讀評價全面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以課內閱讀為例,我們大都采用解題來評價學生的閱讀成果。從可操作性層面來講,這比較容易量化,實施起來也相對簡單,但從學生能力發展層面來講,對于過程的評價也非常重要。以“命題”這個概念為例,學生通過閱讀資料很容易就能夠掌握命題的概念;結合數學知識也比較容易形成對命題的基本判斷,劃分是真命題、假命題;整合語言知識,學生還能夠給出它的逆命題、逆否命題。這些在課堂上開展都非常容易,但是如果教師可以引入一個三角形的問題,讓學生試著去論證,這樣學生思維的難度會更高。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為我們分享一些解題的思維過程,這不僅是在解決一道問題,更是讓學生可以脫離課本,運用知識的過程,這樣更容易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展開評價,也是掌握數學思維與方法,發展學生數學邏輯的一個核心過程。
結束語
小學數學閱讀材料應是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數學相關材料,是學生開展數學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承擔著傳遞數學文化的不可或缺的資源。小學數學閱讀材料是易于學生自主閱讀,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數學知識材料。小學數學閱讀材料可以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的提升,豐富知識信息積累,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如何開發和利用小學數學閱讀材料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數學學習內容,從發展數學思維、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充分分析現有數學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編寫特點,充分發揮現有數學閱讀材料的積極作用,合理開發和利用小學數學閱讀材料,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不斷沉淀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金潔霞.重視以題導教落實核心素養——由初中數學“閱讀理解”題型引發的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8(32):29-30.
[2]沈海全.用好數學閱讀材料內化數學核心素養——“購房中的數學”優質課比賽教學實錄與思考[J].中學教研(數學),2018(11):12-15.
[3]楊洪濤.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8(11):3+5.
[4]孟卡麗,王國賓,王娟,張永春,李順芝.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高中數學閱讀教學實踐研究[C].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2017:886-894.
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與研究》(主持人:張艷杰,課題編號:20180119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