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要:舞蹈教學是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教學科目,因其擁有高度的藝術性和實踐性等學科特點,受到廣大小學生的喜愛。小學生對舞蹈進行系統性的學習,能夠鍛煉孩子們肢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在促進他們形體發展的同時,也可以陶冶他們的藝術情操,有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但是,現階段我國的小學舞蹈教學實踐活動中,部分教師過于注重舞蹈技巧的傳授,而忽視了舞蹈表現力的培養?;诖?,作為小學舞蹈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傳授舞蹈技巧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舞蹈表現力,找到有效的培養方案以提升舞蹈教學的效率。本文通過分析當前我國小學舞蹈表現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探索提升學生舞蹈表現力的有效培養方案,旨在為學生提高舞蹈表現力以及提升藝術修養提供有效助益。
關鍵詞:小學舞蹈;表現力;培養策略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領域也在不斷地擴充維度,藝術教育領域蓬勃發展,并逐漸納入學校教育的重要范疇。舞蹈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我國素質教育的藝術載體。舞蹈表現力是通過表演者仔細體會舞蹈內涵,通過肢體語言將舞蹈的精神內核表現出來的藝術感染力。小學舞蹈教育可以培養小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能增強他們對藝術的感知力,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但在小學舞蹈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技巧訓練以及舞蹈動作的展現,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舞蹈表現力的展示方面。舞蹈是一門擁有藝術靈魂的學科,倘若缺失了舞蹈表現力,舞蹈也就失去了它珍貴的藝術內涵。因此,小學舞蹈教師需竭力探索培養學生舞蹈表現力的有效策略,提升舞蹈教學的課堂效率,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
一、小學舞蹈教學中舞蹈表現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教學條件簡陋,教學設施不完善
我國是教育大國,每年都向教育領域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才,但大多數的教育資源是向實行學科內容檢測的主要學習科目投入,對于藝術課程,無論是在教育人才的供給還是在教育投資方面,國家能給予的資源十分有限,這就導致了舞蹈教學的條件簡陋、教學設施不完善的教學現狀。小學生對于舞蹈課程的教學不乏濃厚的興趣,倘若舞蹈教學的條件簡陋,會導致學生的舞蹈課堂體驗感大幅下降,學生也會降低對舞蹈教學實踐活動的熱情和信心。舞蹈教室面積過于狹小,授課人數過多,學生連基礎的舞蹈動作都難以施展,舞蹈表現力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不完備的教學設施制約著小學舞蹈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學生缺失了主動參與舞蹈教育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對舞蹈表現力、自身的形體美感以及藝術感染力的培養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二)舞蹈教學內容向技能教學傾斜
在小學階段,部分舞蹈教師在教授學生時,沒有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自然地認為學生只需進行簡單的舞蹈形體教學,而不注重對學生的舞蹈表現力和藝術修養的培養,小學舞蹈教學內容嚴重向舞蹈技能教學傾斜,這是十分錯誤的教學定位?,F階段的小學舞蹈教師大多著重進行專業的舞蹈技能的培養,對教育學、心理學、美學方面的知識尚未了解透徹,所以教師在授課途中便將教學的側重點轉移到形體教學中。如果教師僅進行單純的舞蹈技能教學,那么學生的課堂獲得也僅停留在知識技能層面,止步不前,學生在進行舞蹈表演的過程中也會格外注重舞蹈的技巧性和動作的規范性,對于舞蹈內涵的表現方面幾乎是空白的。小學階段本就是培養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的關鍵時期,此階段的舞蹈課程藝術教學缺失了對舞蹈表現力的教育,便沒有真正發揮出它的教學作用,這對于學生的舞蹈課程教學效果十分不利。
二、小學舞蹈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教學設施,利用多媒體教學法
經濟的飛速發展,教育領域也緊跟時代步伐,不斷研發出更多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在教師的實際教學中進行廣泛運用,小學舞蹈教學更離不開完備的教育設施。在我國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校要提高對藝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能忽略美育和德育在學生發展全過程中的作用。學校要加大對舞蹈教學配置的資金投入,完善教學設施,采購先進的多媒體教學用具,應用于教學當中。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可視化強、呈現方式生動,集聲音、圖畫以及文字于一體的技術優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同學們播放教學視頻,進行動作的示范和優秀舞蹈的展示,同學們在觀看視頻時,能體會到舞者的表演風格和豐富的情感。舞蹈表現力不僅關乎舞蹈作品的展現,更能體現出舞蹈作品的精神內涵[1]。多媒體信息技術極具直觀性,將舞蹈的生動性和美感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搭建起學生和舞蹈精神連接的橋梁,拉近了學生與舞蹈藝術的距離。學生在舞蹈表演學習、體驗和實踐的過程中,受到優美舞蹈藝術氛圍的熏陶,將自己的審美經驗和舞蹈感知體驗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得出對舞蹈的獨特情感表達,舞蹈的表現力由此產生。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法,擴大學生對舞蹈的接觸程度,讓他們潛移默化地接受優秀舞蹈作品的熏陶,有利于深化學生的精神概念和審美概念,培養他們的舞蹈表現力。
(二)實現技能教學和素質教學的平衡
在小學的舞蹈教學中,表現力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舞蹈技能的提升,而且能使學生獲得情感的豐富和自信心的提升[2]。對于小學舞蹈課程教學而言,教師不能僅停留在單純的技能教學層面,而是要鞭辟入里,在進行舞蹈技能教學的同時加入素質教學,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舞蹈表現力和藝術素養,實現技能教學和素質教學的平衡。舞蹈教師在進行舞蹈課堂教學時,要深入貫徹素質教育理念,找準自身教育定位,注重培養學生的舞蹈表現力。舞蹈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僅要注重學生對舞蹈的理解,鍛煉他們的舞蹈技能,還要激發學生們的創造能力,鼓勵他們發掘舞蹈的藝術元素[3]。教師可以在進行舞蹈教學時讓同學們啟發思維,根據舞蹈音樂改編舞蹈動作,編出一支自己喜歡的舞蹈。學生在編舞的過程中還要仔細思考舞蹈的展現方式和表演細節,在實踐過程中就能夠培養自己的舞蹈表現力。教師要發揮課堂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程實踐活動中來,在課堂中與學生進行良性互動,在舞蹈技能的訓練過程中不斷尋找素質教學的切入點,在契合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進行舞蹈表現力的培養,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舞蹈學習。
結束語:
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影響下,我國各校對小學舞蹈教學的重視程度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舞蹈表現力,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形體美與氣質美。對于小學生而言,比起學習精妙的舞蹈技術和技巧,他們更愿意沉浸于舞蹈的藝術氛圍去接受藝術的熏陶,通過自己的舞蹈展示,最大程度地感知美、創造美。小學舞蹈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德育、智育、美育并舉的高素質人才,讓學生在舞蹈學習中充分感受舞蹈的魅力是最重要的。因此,小學舞蹈教育工作者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創新教育方法,探索培養學生舞蹈表現力的有效策略,為學生舞蹈藝術的展現提供更好的途徑,切實提高小學舞蹈教學的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黃娟.小學舞蹈教學表現力培養的教學模式探析[J].北極光,2019,11:35-36.
[2]楊思媛.探析舞蹈表現力及其培養途徑[J].黃河之聲,2019,05:126.
[3]崔婷婷.探討舞蹈教學中舞蹈表現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