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龍芳
摘要:“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貫穿于整個高中地理課程的主線,是高中地理教學和高考考查的重點知識部分,本文以高黎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為例進行高中地理野外教學實踐活動設計,以期實現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地理環境;整體性;高中地理;高黎貢山;野外教學
一、教學背景
1.教材主要內容
魯教版必修一第三單元第二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一節中的“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概念:自然地理環境由地貌、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組成,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并不斷地進行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推動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表現:①地理環境各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征保持協調一致;②環境要素相互制約,即“牽一發而動全身”;③區域間相互聯系,一個區域變化會影響其他區域。
2.課前準備
學生分組、預習課本、查閱并收集相關資料,自繪高黎貢山地理位置示意圖。
二、教學設計
1.核心素養目標
區域認知:以具體區域為載體分析區域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內涵、表現及成因。綜合思維:結合實例解釋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發展演化過程。人地協調觀:引導學生認識地理環境整體性的特征,培養學生用整體性的思維觀察解釋分析地理事象,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地理實踐力:通過地理實踐活動,結合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特征分析區域存在的地理問題,并應用所學知識解釋其成因,以及因地制宜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2.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內涵及表現。難點:舉例說明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用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思維解釋地理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帶來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3.教學方法
野外教學法,具體包括實地考察法、自主探究法、分組合作法、歸納總結法、舉一反三法。
4.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如表1所示:
三、教學反思
1.設計亮點
(1)注重應用本土典型教學資源。充分利用本土地理教學資源,改變傳統的“課堂束縛”式教學模式,實現地理教學“走出去”的研學之旅,讓學生更直觀的認知和感受地理事象。(2)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設計實地考察、自主探究、分組合作、歸納總結、作品展示等環節,打破教師“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察、讀、思、動”四結合的地理學習方法。
2. 地理野外教學的思考
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是當前中學地理教育領域及學科核心素養所提倡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地理實踐教學能夠讓學生親臨大自然,親身感知自然界中地理事象的真實性,更直觀、更深刻。但與此同時地理實踐教學也存在著教學資源有限、耗時多、經費貴、課堂管控難等的問題,因此如何實現中學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到達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的要求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金項目:本文系云南省保山市“十三五”教育學科規劃市級一般課題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地理野外考察教學活動研究——以騰沖野外考察教學為例”(立項編號:135ybc015)的階段性成果。